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要提高德育的效能,老师必须成为爱的艺术家,给学生施之以爱,因为师爱可以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因为师爱可以使学生心灵上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产生伟大的精神源泉,从而推动他们去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激励他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因为师爱又是理解教育奥妙、开辟学生心灵的钥匙,它能关怀、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又使学生产生了爱的能力,并可使这种爱升华为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为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所以爱的教育是爱国主义基础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教师要取得劳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一心一意热爱学生,诚心诚意对待学生,耐心细仔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4.
任何社会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人的培养和教育,社会为满足自身这种需要,创立了培养人的专门事业——教育。于是,教师的职业就随之产生。在当今社会,教师要胜任当代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中热爱学生已随着社会的发展被视为当代教师必备的职业品质。  相似文献   

5.
曾勇  黄芳 《四川教育》2001,(2):20-21
传统的德育理论认为:学校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自觉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和教育”;客体是指学校德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它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而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始终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德育中应居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必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应将德育与个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序列性、独特性、社会制约性和主体性实施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教学实践论证了教师为什么要热爱学生,应如何热爱学生。旨在说明: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美德。  相似文献   

8.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就教育问题发表的重要谈话中,明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少年德育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以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南,加强德育教育,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首先,老师应切实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中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特别是从初中直接考入中专的学生,一般年龄都在十五、六岁,社会经验少,判断是非能力差,加强这一群体的世…  相似文献   

9.
赵佩玲 《天津教育》2004,(12):32-34
需要是人的本性。在德育活动中,忽视、压抑学生的需要,也就是忽视压抑学生的人性。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合理的内在需要,以人性关怀为己任,切实推动德育过程的人性化。所谓德育的人性化就是强调对学生需要的尊重。它要求德育工作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创造、提升需要,并创造、利用条件,使自己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促进他们完善德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子仪 《师道》2007,(6):47-47
理想的德育,是无痕的、是智慧的。这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要求教师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灵,一颗比天空更宽广的心灵,一颗懂得教育艺术的心灵。教师的教育应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似文献   

11.
12.
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学习、行为等实际状况未进行。学生的思想动态都有其深层的形成原因,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手求出提高高校德育实效的系统化、榜样化、随机性、民主性、参与性等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情境性更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受教育者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道德上得到培养。从而加深对道德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15.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文章从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确立可亲的德育目标、让德育活动深入人心、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等方面阐述了重视学生情感与提高德育实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因此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德育工作 ,加强对人的心灵的塑造。我们遵循人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借鉴传统德育的成功做法 ,推陈出新 ,把我国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结合起来 ,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制定和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长远规划。在教育目标上 ,培养学生“五爱情感” :爱惜生命 ,孝敬父母 ,关心他人 ,热爱集体 ,报效祖国” ;“五好习惯” :勤学好问 ,勤劳节俭 ,文明礼貌 ,遵纪守法 ,整洁健身 ;“五种个性” :自我控制 ,成就动机 ,竞争意识 ,…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培育。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孔子将道德教育的内容概括为"文行忠信",并将"入则孝,出则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作为教育学生的准则。在我国中职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在不断推进,教育评价效  相似文献   

18.
19.
课改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要求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就要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做人的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工程.实践证明,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和核心的作用,它不仅是行为的动力,而且也是接受德育理论的土壤.如果我们在德育中只讲道理,不培养孩子的情感,道德信念就不能在他们心里开花结果.因此,必须注重情感教育,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验心灵的自由和生活的幸福,体验德育理论的真正价值,并实现由德育认知向信念形成和行为实践的转化,从而达到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