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是教师,也是家长,在教育战线上,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饱尝过失败的辛酸!为了孩子,笔者在此剖析现行教育的几个误区。一、正确理解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学习能力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总会有意无意地用孩子一时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教育的得失和孩子智力的高低,这本身就是现行教育的最大误区!每个家长和教师都知道,良好的智力是学习的前提条件,但智力不能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才是最终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智力并不等于学习能力,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方法。学习能…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上通常将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定义为"学困生"。"学困生"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对我校六年级"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力求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韦瑞芳 《广西教育》2014,(21):13-14
笔者于1988年9月始登讲台,一直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潜力生"的存在一直是笔者的"心病"。在农村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有些学生的心智水平和生理发展没有同步,容易造成自控能力差、情绪不够稳定等现象,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再受到不良社会风气或家庭环境影响,对自己没有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逐步失去学习信心,逐渐就成了所谓的“潜力生”,在数学上则称之为“数学潜力生”。其实,每个班的“潜力生”并不多,但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影响着班级、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史上有一“皮格马利翁效应”,这是瑞典教育家罗森塔尔进行的一次潜力实验,实际上这是一般智力的测验:他随意在各班抽取了少数学生,然后对任课教师说他们是最有潜力的学生。8个月后,这些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果然就超过了其他同学许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效应呢?其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这些孩子充满着期望和信任,驱使教师时时处处激励这些学生奋发向上。有位学者说过:世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就是信任”。的确,只有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学生才会觉得老师亲切,才敢于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积极主动地和教师及学生共同研讨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功。要做到相信学生,激励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就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学生内部来说,他们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异与非智力因素有着显著关系,而与智力水平关系较小.那么是什么促使一大批学生放弃数学学习呢?显然,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短期速成、功利教育难辞其咎,数学上的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蔡宏媛 《广西教育》2010,(22):31-31
学困生即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更是我们的共同愿望。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如何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作了一些探讨,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潜能生转化问题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棘手问题之一,做好潜能生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之重. 一、转化潜能生,教师要先转变观念 潜能生往往指的是学习成绩欠佳,纪律性不强这一类学生群体.他们除了有的存在智力的缺陷,不能正常地接受和掌握知识之外,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的学习障碍,表现为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因而影响学习成绩,违反纪律.因此,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往往视潜能生为另类,剥夺了他们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我们知道,一旦被贴上潜能生的标签,他们将终日处于老师和同学的特殊"关爱"中,或歧视、或刁难、或撒手不管,即使是善意的关爱,也会使潜能生的心灵产生些阴影.  相似文献   

8.
有个研究报告证实:学生的写字成绩与学习成绩有很大关系,字写得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好.结论一出,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针锋相对地举出大量实例证实:字写得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好;字写得差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差.一番争论引出了一个问题:判断事实或现象(写字成绩和学习成绩)之间因果联系的条件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搞教育实验的同志是必须弄清楚的.有位实验研究者说了下面段话:"任何一门学科都力求探明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探明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正是教育实验,放弃了实验,也就是放弃  相似文献   

9.
杨春甫 《河南教育》2008,(11):26-27
所谓高分低能.主要是指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出色,而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却相对落后的学生.要说这些高分学生没有一个智力低下的,为什么会在其他事情上"低人一等"呢?在我看来,这其中班主任应该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师有这样一句话:"所谓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从小学到成人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90%以上的学生在智力上是基本没有差别的,而且是都能学好的。但现在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学习成绩差异的普遍存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语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学习兴趣,并且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低于同阶段其他学生的学生。这些学生与同龄人相比较,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差距和困难,需要一定的教育措施给予有效的帮助。但应注重不能把他们称之为差生,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认为差生就是智力差,然而学困生强调的是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12.
顾连梅 《家长》2014,(12):50-51
正利用优势,带动整体,这或许是许多家长可以尝试的教育策略。晓雅的学习成绩不均衡,她的语文成绩很好,稳居班里前三,其他学科属中游水平,数学成绩特别不理想,班里倒数。晓雅的父母很着急,每次考完后,最关心的就是数学成绩,总是说:"晓雅,这次数学考得怎么样?有没有进步啊?怎么办呢?"父母重视晓雅的学习成绩,为她请了培训机构的老师补课,但晓雅的成绩并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成因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最困惑的问题就是对后进生的教育问题。其实后进生,就是那些学习潜力未被开发出来的学生,他们也有与其他学生同样的智力水平,同样具有发展的潜力。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归纳了以下几个原因。(一)家庭原因1.缺少爱有的家庭不健全,或者家庭背景复杂,导致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其自由发展,因此导致孩子不思进取,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还有的家庭健全,但家长工作忙,或是社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所指的初中语文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是其初中语文学习成绩未达到应有水平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考试成绩比较差,因此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帮助这类学生的方法往往很简单,就是通过增加课外学习时间、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成绩。由于不注意做好这些学困生的思想工作,没有从源头找准原因,因而教育的收效不明显。其实,影响初中语文学困生成绩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消极的学业情绪。最近这几年,国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对学业情绪的研究愈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项教育人类学的个案研究。讲述了西双版纳一所乡镇中学里一个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傣族和尚生"为什么最终没有成为好学生"的教育故事,分析与主流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少数民族地区里,多重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选择与当地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但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师教无趣,生不乐学"的现象.如何把英语课堂上得活,学得乐呢?笔者认为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游戏教学.  相似文献   

17.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反思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他指出以往的智力测验关注的只是被一定社会、文化所重视的语言和数量逻辑能力,忽视了对于人类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的其他能力,如空间能力、交往能力等,并且传统的智力测验只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性,而无法预测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以外的潜力与表现。所以,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是狭隘的,它不但不能预测学生的潜力,而且还会导致人们形成一种狭隘的智力观。基于此,加德纳认为智力就是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产品的能力。他…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不少孩子不是智力有问题才学习不好,而是学习习惯不良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不能自觉学习、学习兴趣不浓、阅读速度慢、不能阅读适量的课外读物或在教师和家长强  相似文献   

19.
四个现代化,教育是基础。如何使教育工作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现在就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培养尖子生和教好一般生的关系学生智力的差异,因师资不同、条件不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而形成学习成绩有优劣高下之分。这是一种客观规律。问题在于我们对于尖子生和一般生如何因材施教和对他们  相似文献   

20.
陈玉芝 《教师》2013,(3):92-92
笔者在文章中所指的“学困生”,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如何正确对待和转化学困生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