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发光二极管演示振荡电流实验的研究通城县双龙乡学校吴忠甫(437400)图1是用大型演示电流表做LC振荡电流实验的原理图,为了便于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角要尽量大,因此实验中产生的振荡电流的周期要与演示电表的固有周期相近。我们知道电流表指针的固有振...  相似文献   

2.
在电磁振荡演示实验中,一般教参书中给了两种方法:一是把电流表串在LC振荡电路中,通过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来演示LC回路中振荡电流的存在;二是将示波器的输入端并接在L或C两端,通过显示电路中电压变化情况来演示.LC回路中振荡电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电磁振荡演示实验,是用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来显示振荡电流的(图1)。这种演示方法有待改进,一是因为实验难以成功;二是因为说服力不强。笔者利用简单的电子技术原理,设计了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来显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实验装置。主要元件成本价很低,直观性大于电流表,实验效果很好。一、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图及原理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电磁振荡”一节介绍了“电磁振荡”演示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做好这个实验,使之达到较好效果,是让学生确信电磁振荡存在的真实性,并形成深刻印象的关键.按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显示振荡电流是通过直流电流计来实现的.为了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电表指针的左右摆动,LC电路的固有周期要尽量大些.不过,通常电感器的自感系数达到L=10H已经足够大,而电容器可通过并联使总电容达到C=10000μF,这样可使震荡周期达到。  相似文献   

5.
电磁振荡的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中必做的实验,笔者在讲电磁振荡一节时,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如图1所示的电路,依葫芦画瓢做完了该实验。可下课后,有位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这个实验不可信,灵敏电流计指针的摆动有可能是指针的惯性作用,不能说明有振荡电流。"开始一听,我觉得他所提的问题没有意义,但仔细琢磨后觉得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实验手段正逐步迈入寻常课堂.随着DIS实验介入中学实验教学,研究物理量的变化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抽象走向形象,物理现象更易于凸显,测量也更加便捷.例如过去在研究电磁振荡时,常常借助演示电流表进行,其指针的左右摆动虽能反映振荡电流大小和方向的改变,但振荡图线并不能形象展现,对周期性的研究更是显得勉强.然而,  相似文献   

7.
如图 1所示为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第 2 11面演示 LC振荡电图 1路产生振荡电流的实验电路图 .用指针式直流电流表显示L C振荡电路产生的阻尼振荡 ,要求振荡电路的周期必须选择适当 ,并且使电流表工作在临界阻尼或略过阻尼状态 ,否则 ,就会出现假现象 .在不计电容器的介质损耗时 ,L C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的条件为 :RL+ Rg<2 L /C,理论和实践证明 ,若电感线圈、电容器和电流表选择不当 ,L C电路就不能产生振荡 .所以 ,该实验对器材的选用要求较高 ,物理实验用于演示 L C振荡的 J2 43 4型电磁振荡演示器 ,所用的线…  相似文献   

8.
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是高中物理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因其原理较复杂、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很多教师将其改成为演示实验。使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手脑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本人通过多年实践证明,要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原理弄清步骤要改装电流表,需要知道它的三个数据:满偏电流Ig和内阻rg,通过ug=Igrg计算出满偏电压ug。我们通过如图1所示的电流图近似侧量rg(即半偏法测内阻)。连接如图1所示电路,闭合S1断开S2调节电位器R,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保持R不变闭合S2,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指到…  相似文献   

9.
图1为物理教材中一直沿用的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装置,由于产生的瞬时电流很微小,电流表指针几乎是不动的,教学实际中只能用多砸线圈代替单根导线.我们认为这种替代是不合乎逻辑的.为了使该演示实验能够成功,电流表必须改造.  相似文献   

10.
LC电磁振荡的形成过程是高中物理电磁振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使学生较好地了解电磁振荡的过程,就必须做好电磁振荡的演示实验。传统的演示方法是用演示电表来演示。该方法要用到电感量很大的电感线圈,既不易得到又很笨重。此外,电表指针的惯性摆动也容易引起误解。而用示波器来演示该实验就能较直观地显示电磁振荡的过程,只是现有的该类仪器要么演示线路过于复杂,要么不能同时演示阻尼振荡和无阻尼振荡,实验操作也较麻烦。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设计和制作了一款电磁振荡演示教具,配合大屏幕示波器来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演示效果。下面介绍该款教具的制作方法和演示方法。  相似文献   

11.
提高电磁振荡演示效果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C振荡电路产生的阻尼电磁振荡,是无线电技术理论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中师(或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演示此现象时,通常使用的是北京教学仪器厂生产的演示仪,用演示电表进行显示,具有结构简单、现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等优点,但是演示效果不明显:一是振荡电流周期太短,衰减过快,演示电  相似文献   

12.
汪木林 《物理教师》2008,29(5):29-29
在图1所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时,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就增加(或减少),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通过该实验演示,就可以得出磁也能产生电,而且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能产生感生电流.该实验中演示电流产生的实验装置是编号为J0403的教学演示电流表,演示该实验坐在稍后面的学生就看不清电流表指针的摆动,近视眼学生更看不清.如何让每个人都能看出电流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13.
杜跃忠  姜芳 《物理教师》2000,21(4):20-21
楞次定律及应用是电磁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以做好演示实验和探索实验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介绍的三个实验,能够较好地突破关键,使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又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素质教育.1自绕线圈探索推导楞次定律 教材推导楞次定律演示实验用的是线圈与灵敏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如图1),然后将磁铁N或S极插入或拔出,根据指针偏转方向确定感应电流方向,再找出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通量的阻碍关系.这个实验虽然使用大型演示灵敏电流表,但对于离得较远的学生看得还是不很清晰.若将这个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并自绕线圈,…  相似文献   

14.
在演示人教版高中课本第二册第十六章"楞次定律"实验时,我们通常根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产生的感应电流很微弱,因而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很小,演示时,只有坐在前排的学生才能看到电流表指针在微小地偏转,后排的学生几乎看不到电流表指针在偏转。根据这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交变电流教学时,教师一般都会做交变电流发电机发电的演示实验.将手摇发电机与小灯泡、演示电流表串联在一起组成实验电路.摇动手摇发电机的摇把,学生会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不断变化,演示电流表的指针不断左右摆动.这个实验很形象地说明了交变电流的方向和周期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由于视觉暂留,学生无法观察到公用电网供给的交变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亮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初二、高二年级物理教材中都介绍了导体电阻跟温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变大,温度降低,电阻减小。为了让学生眼见为实,增强感性认识,我设计了如下电路,演示效果较好。如图1,由照明电路提供交流220V电压,由低压电源提供直流24V电压,由4个耐压250V的二极管将上、下两部分电路“隔离”,2个电源互不影响。演示方法:a.闭合K1,电流表指针偏转,白炽灯导电但不发光,记下电流表读数。b.K1断开,闭合K22min,白炽灯发光,灯丝温度升高。再断开K2,迅速闭合K1,白炽灯导电,电流表指针偏转,记…  相似文献   

17.
按初中物理(试用本)第二册图2—25演示“金属电阻率跟温度有关系”的实验时,不易看到因金属丝温度变化,电流表指针也偏转的变化。究其原因是我们任意选用的金属丝的电阻比起小电珠电阻显得太小,当它温度发生变化时,电阻变化不易显示,因而造成演示失败。我们用一些废旧材料自制了这个实验装置(如图)。演示时,先按图  相似文献   

18.
一、单选题1.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时,若原线圈与副线圈的位置刚好接错,则:( )A.会烧坏电表.B.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C.电流表指针会偏转,但效果较差.D.电流表指针会偏转,其效果与不接错时相同.2.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1所示,这时: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相似文献   

19.
例某同学希望通过比较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表的读数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所接电路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2.  相似文献   

20.
一、原理 例1(2009年江苏)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用棉线将铜棒口6悬挂于磁铁N、S极之间,铜棒的两端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流表上.当幻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能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利用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的设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