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 引言汉语的能愿动词(也称助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主观意愿和可能、必要性等意义。在句中,只要意义上允许,能愿动词可以连用。但在教学和实际运用中,我们感到学习汉语的民族学生还没能较好地掌握和恰当地使用能愿动词的连用形式。这就有必要对汉语能愿动词连用及其在维语中的对应形式作进一步的探索,以弥补教学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能愿动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因此,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能愿动词,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效率,我们试从偏误角度来分析研究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情况。根据偏误语料对能愿动词的偏误进行归纳,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能愿动词时常见的偏误现象有:遗漏、误加、误代、位置不当、否定、重叠。  相似文献   

3.
全文共分上下两篇。本期刊载的上篇,是对各个能愿动词的基本意义和能愿动词句的基本形式作出基本分析。办法是,从各个词的历史发展中识别出其现行的基本意义,从而确定其在汉语句法中所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并把分析结果分别用生成语法的树形图和符号逻辑公式表示出来。根据分析的结果,作者认为,能愿动词应分为两组,都包涵着情态词“可能”的意义,但都不等于这个情态词。它们跟这个情态词的关系:第一组是蕴涵关系,第二组是预设关系。下篇将要讲的主要是,分析一些能愿动词的引中用法,并简单地谈两个带理论性的问题。一、汉语能愿动词与逻辑情态词的关系,二、有关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再"和"又"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表重复义的副词,本文通过分析发现,二者与能愿动词连用时在句中呈互补分布,其分布情况不同于二者与其他动词成分的位置关系。基于教学中所发现的留学生的偏误情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初级留学生对"再"和"又"在句中与能愿动词共现时的理解,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对学生偏误情况的分析,设计了针对"再"和"又"与能愿动词连用这一语言点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汉语部分的规定,在教完了名词部分,并在教过动词的基础上来教能愿动词。我在教学之前估计到教材的分量有问题,但经过研究,认为能愿动词的各组词,应该让儿童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同时多数能愿动词是儿童语言中常用的,只要概括出规律,他们就可以自觉地掌握。因此按照大纲规定三年级所应教的能愿动词除表愿  相似文献   

6.
汉语和泰语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能愿动词,泰国学生在使用汉语能愿动词时容易出现一些偏误.本文试图对汉泰语的能愿动词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能愿动词的否定用法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产生偏误的多发地带,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能愿动词否定用法的偏误多出现在4个方面,即能愿动词句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误用;否定词在能愿动词句中的位置出现偏误;能愿动词否定句语义理解的偏误;能愿动词的否定与可能补语的否定式相混。其中,能愿动词的否定与可能补语的否定式相混偏误率最高,尤其是在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由于英语的情态动词与汉语的能愿动词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所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混用等偏误。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能愿动词中的意愿类进行划分,从形式、语义、语用等方面对英语国家学生在使用这类词时出现的混用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能愿动词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动词,仅是其分类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能愿动词的学习是重点,但也是难点,那么如何区分那些易混淆的能愿动词,让外国学生能理解,也是汉语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从能愿动词"要"与"愿意"相比,来表现它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英汉语动词分类、时态、动词连用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两种语言动词的内部关联与制约机制,以利于英汉语习得者能深入地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能愿动词(助动词)是现代汉语中非常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一个下位类型,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大难点。由于缺乏明确指导的统一大纲,对外汉语教材和语法书在实际处理能愿动词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太一致的情况,这无疑给留学生习得能愿动词增加了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12.
能愿动词“要”的主要语法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丽 《考试周刊》2009,(10):31-32
本文简单介绍了能愿动词“要”的语法化过程,特别强调了能愿动词情态意义的语法化的演变过程,并结合该过程说明其总语法化的深层机制,由此证明汉语语法化的主要机制是隐喻和推理。  相似文献   

13.
英汉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中的情态系统都被认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如情态动词、情态副词、语气等.其中情态动词占主要位置.从英语和汉语情态动词的否定形式、副词的搭配、情态动词连用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和语法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同一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意义常常会造成其语法意义的不同,而不同的语法形式也会影响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表达.同时,就两种语言之间而言,在语法意义方面,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情态动词存在着较大不同,即同样的语法条件下,具有相同情态意义的英语和汉语的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句子中的谓语一般由动词担当,但不同的是,汉语的谓语动词可以连用,和英语相比,连动谓语可以说是汉语谓语的一个特点。在表达方式上,除少数情况下,汉语的连动谓语可译为英语的并列谓语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选连动谓语中一个动词为英语的谓语动词,而另一个动词则需要译为非谓语动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汉语能愿动词是一个复杂又颇有争议的小类,因为受语际和语内的影响,学生在能愿动词的习得过程中偏误颇多,而教材的编写又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本文以《实用速成汉语》为例,分析教材对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习得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术语“动词”(简称“动”),汉语语法分析中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 1.词类名称,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这种用法在语法学界几乎是一致的(《马氏文通》用“动字”)。同时它可以被限定表示动词中的小类,如“及物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也可以用来限定其功能、意义相当于动词  相似文献   

17.
在五十年代,由张志公先生主编的初级中学《汉语》课本语法部分把能愿动词和后边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的组合叫做合成谓语;到了八十年代,由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试用本)语法部分又把合成谓语改称做能愿词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语法术语的改变;其实,反映了张志公先对这种组合的看法大大地改变了。  相似文献   

18.
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着可能表现形式。汉语可能表现形式主要分为能愿动词形式和可能补语形式,日语可能表现形式主要有形态变化形式和固定句型形式两种。本文以汉日可能表现形式,特别是汉语能愿动词为考察对象,分析各自的特征,考察两者的异同,并针对汉日可能表现形式的误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能愿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能愿动词"会"的使用对留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准确地表情达意有很大作用。以中高级留学生口语语料为基础,探讨留学生使用能愿动词"会"的偏误情况,其偏误主要表现在漏用、误用、错序、否定疑问形式、与其他能愿动词混用等,分析偏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是依靠词序或表示语法关系的“孤立语”,而属于印欧语系的俄语则是词的本身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对汉语动态形容词与俄语形动词在概念、构成、体、意义、功能六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在特征上相似,都能做动词,又能做形容词。但汉语中的动态形容词由形容词转化而来,动态性和动词性很强,而俄语中的形动词由动词转化而来,形容词性强,动词性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