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什么是“文学”?“文学”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古代很少作正面再说。本文以”文学“的外延——文体论入手,考察了它所显示的“文学”内涵、指出:“文学”的特征是“文字”,“文学”是一切文字著作,这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文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训诂学方面挖掘了中国古代文学特征论的文化渊源,并与西方古今文学特征论一一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和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先驱者相比,周作人参加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比较晚的。胡适所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把周作人的一些文章列在“发难后期的文学理论”部分,正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但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主张“思想革命”,召唤“平民文学”,虽然没有先驱者那种举旗冲锋的头功,而他对先驱  相似文献   

3.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当代积极从事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的理论著作呈现出明显的比较视角。他不但关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的差异 ,而且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其不同之处进行了研究。他视美国文学为“个人神话”而称中国文学为“民族寓言”,并指出了其历史根源 ;同时 ,他比较了第一世界文化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当代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批评。杰姆逊提醒美国的理论家们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待不同的文化 ,并对第三世界文化的特性进行了强调 ,以便为其“全球化”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杰姆逊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但他对“西方中心论”的反对则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异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之所以远离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成为一座“永久孤绝的海岛”,是由他“文学是梦”的文学观所决定的。废名“文学是梦”文学观的形成,一方面受到弗洛伊德“白日梦”说的启发,另一方面则与周作人、鲁迅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文学是梦”的文学观在废名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距离”与“想象”是解读废名小说及其文学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饶龙隼努力阐发并标举文学制度观念,提出有关文学制度的一系列理论创见。他用“三层位论”“文学间性”等理论命题,有效统合“制度与文学”“文学制度”两个学术方向,从学理创新与范式更替等层面推进,积聚了中国文学制度研究的学科蓄势。他接引廖平以制度研经的学术理念,修复近世以来淡忽的文学制度观念,是对傅璇琮相关命题的因革通变,因此对中国文学制度研究有推陈出新之功。他调整“制度与文学”研究既有的学术格局,开创了新的研究路径、理论命题和学科范式;秉持从元典取精用弘、守正出新的原学品格,为中国文学研究回归民族本位提供价值旨趣。其学术业绩与贡献颇具开示学林之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思想最为复杂的文学家。其思想中儒、佛、道兼容的倾向尤为突出。而这些思想又比较集中、鲜明地体现在他以“赤壁”为题材的一组诗文中。  相似文献   

7.
名利思想是贯穿张氏文学与仕途双重追求的主线。名利的追逐又同样地把他推进可怕的政治漩涡。张资平早年接受中西混合式教育,“耶稣与孔子”同时占据他的大脑;他的业余爱好——对中国传统香艳文学的偏嗜和对西方艳情文学、日本“私小说”的情有独钟,引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文学三弦琴(声誉欲、智识欲、情欲)成为他最初文学实践的导航灯标,并由此构建了他与郭沫若、郁这夫、成仿吾同为前期创造社四大骨干成员的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地论证了巴金的创作思想、文艺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渊源关系。巴金将文学视为打击黑暗、呼号光明的武器;主张“写作同生活的一致”。“作文和做人的一致”;主张“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这些理论主张与传统文化、文学有着天然的血肉的联系。虽然巴金一再说他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他仍然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文学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9.
名利思想是贯穿张氏文学与仕途双重追求的主线,名利的追逐又同样地把他推进可怕的政治漩涡。张资平早年接受中西混合式教育,“耶稣与孔子”同时占据他的大脑。另一方面,他的业余爱好------对中国传统的香艳文学的偏嗜和对西方艳情文学、日本“私小说”的情有独钟,这些终于引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文学三弦琴(声誉欲、智识欲、情欲)成为他最初文学实践的导航灯标,并由此构建了他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同为前期创造社四大骨干成员的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庄·老哲学以其深刻的偏激性参与了中国文学形成与发展,他的“大音希声”、“玄之又玄”、“道法自然”、“绝圣弃智”等思想,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使其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学领域得以驰骋融汇,铸成中国文学独具的风范。  相似文献   

11.
曲沐 《文教资料》2001,(6):77-85
20世纪之初 ,曾是中国思想文化界最为活跃的时期。被誉为“本世纪十年代后期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三个巨人”的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 ,不仅都是“新文化运动” (胡适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将 ,而且对《红楼梦》这部旷世杰构的小说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蔡胡二人都是赫赫红学名家 ,陈独秀却淹没无闻 ;其实 ,尽管他的论红文字不多 ,但其见解却自有其高明之处。胡适曾推崇陈独秀说 :“他有充分的文学训练 ,对旧文学很有根底……他更崇拜小说 ,他说曹雪芹、施耐庵的《红楼梦》《水浒传》比较归有光、姚姬传的古文要高明的多 ,在那时说这种…  相似文献   

12.
薛瑾 《教育》2024,(2):43-44+47
<正>一、文学作品与“美学”的关系朱光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十分关注文学中有关“形式”的问题,他通过对“形式”问题的阐释来彰显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朱光潜先生的文学形式观体现了他对现代性审美方面的诉求。他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泰斗级人物,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当我们将文学研究的视角向美学转移的时候,会发现他的文学思想也是特立独行的。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和他的文学理论息息相关,他在“美学实践时期”的著作也被画上了文学的标记。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赵树理及其文学话语无疑是独特的。赵树理文学话语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讲述”姿态、“讲述”内容、“讲述”方式等方面。这种“讲述”,是他以善为本的文化人格衍生的道义焦虑支配下的泛道德化行为。换言之,独特的文化人格成就了他独特的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最早提出“白话文学”理论的文学革命倡导者,他的《白话文学史》迎合了当时为“白话文学”正名的需求,他认为白话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先秦至唐宋的发展历程是民歌逐渐取代“庙堂的文学”而成为主流的过程,这是他用进化论观照文学得出的结论:同时,他认为平民文学是用“当时”的白话来反映民生疾苦的文学,它应当有助于“救济社会”、“补察时政”:文学形式的变化他认为是对文学的束缚,因而,他赞成宋人“做诗如说话”的主张,强调语言的通俗化与口语化,这也显示出他的文学评价标准的狭隘与偏颇,忽视了文学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他的这一写作功利性使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倾向性,但结合当时的时代,他的这一写作也确实有助于白话的主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五四”人,郑振铎是一位对人与社会、历史与今天富有血性思考的现代作家。他倡导人道主义,提出文学是反映“血与泪”人生的文学,是“力”和“争斗”的文学。他以极大的热情接纳西方文化,是建立了近代科学态度和进化论为核心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和研究方法。同时,也是新文学界中较早提出“整理中国文学”的富有远见的少数学者之一,因而,这种多重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势必为郑振铎带来深刻的文化审察力,为他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和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考察角度,反思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密切联系。集中分析比较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家借鉴西方新文艺思潮(观念、方法、技巧)的成败得失,指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多元化”构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文章并着眼于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现象与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多元化”现象的内在联系,对片面强调两次“崛起”和“冲击波”之差异的观点提出了异议。文章最后认为,新时期文学应立足于中国自己的生活基础上,有批判地和有创造性地借鉴西方的东西,创造出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7.
林纾是中国近代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然而,他的译本中存在着大量的“讹”,常受人指责。在分析和比较创造性叛逆和林纾文学翻译中的“讹”的基础上,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区别。  相似文献   

18.
建安时代,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三曹”和“七子”是这个时代的灵魂,“三曹”之一的曹丕是这个时代的实际领袖人物。他不仅以自己的特殊地位主盟当时的文坛,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实际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的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文学突破,既得力于哲学又摆脱了哲学的束缚,初步表明文学与学术分离并独立发展的必然性。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和作品成就,为文学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导向的确立,作出了有益的貢献,并促使中国文学正式进入“感性自觉”阶段。与其它几个文明古国的文学“自觉”情形相比,屈原在某些方面已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他是世界文学的伟大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理论上强调并实践着这样两个学术命题:一是“重绘文学地图”,二是“文化生命还原”.所谓“重绘文学地图”,即我认为以往的中国文学地图是不完整的、简单模式化的、过多地套用了一些外来的概念.我希望画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或文学的地图.这个文化地图既能体现出中国文学多民族、多区域、多形态、互动共谋的历史实际,又能深层次立体展现中华民族文学的性格、要素、源流和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