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家将生命产生的机制归结为“气”的变化,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生命气化论。道家生命气化论萌芽于《老子》,在《老子》第42章中初见端倪;形成于《庄子》,《庄子》运用“气”的聚散变化及其“交通成和”的原理来解释生命现象产生的机制;《管子》和《吕氏春秋》中的部分道家篇章通过对生命孕育和产生之具体过程的解释,发展了道家的生命气化论;至汉代道家集大成之作《淮南子》,则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阴阳气化产生生命现象的内在机制,将道家生命气化论推向理论高峰。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以确认个体存在的价值为前提,庄子将生命价值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庄子要求人们的社会行为要保持适当的度。在庄子那里,生命本身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外在之形,他将单纯注重“形”者称之为“养形之人”。与“生”相对的是“死”;对“生”的看法,离不开对“死”的理解。庄子以自然的观点看待“死”,也以“齐”与“通”的原则规定“死”。按庄子的以上观点,“生”与“死”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相分的鸿沟,生或死都“无变于己”。  相似文献   

3.
《庄子》“性”论内容宏富,立论独特。庄子后学从事物的天赋性、特殊性双重角度界定性的内涵,从殊性、天性、本性入手分析性的重要类型,从物质、精神与制度层面探究失性现象产生的多重机制,从多重维度细致剖析导致失性的诸多行为,从维护性的初始性、自然性、完整性的立场坚守性的本真性。《庄子》“性”论的主要特征在于强调事物的天赋本性,以“自然性论”“性超善恶论”“性不可修论”与同时代“性”论相对抗,其主要缺陷体现在取消人性的社会性、否定人性的发展性。尽管如此,《庄子》“性”论对于道德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礼赞     
当我们朝气蓬勃的时候,你是否想到生命其实也很脆弱;当我们向前阔步的时候,你是否知道生命也需要等待;当我们面临险境的时候,你是否明白生命更需要勇气和抗争。这期“精彩一瞬”,一段短短的文字(请看本期卷首“精彩一瞬”栏《等待与抗争》),洋溢着的就是对生命的礼赞。《等待与抗争》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一个片断。《热爱生命》主要向我们描述了什么是生命的本色:“淘金潮”中的阿拉斯加,两个被寒潮紧紧追赶的淘金者,拥有没有子弹的来复枪,两袋金子,同时面对着一群狼。他们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冰封之前回到来时的…  相似文献   

5.
李洱的小说《你在哪》在商业文化的语境下,批判了物欲、肉欲支配的性对生命的摧残与扼杀,形成了生命与性否定之否定的深刻悖论,构成生命与性重新定位的时空场域叙事,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深刻地暴露作用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6.
《达生》认为生命是形、精的结合,养生包括养形和养精两个方面。但在形、神二者中,神重于形,养神重于养形。“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的原因在于“神全”,“神全”则“形全”,可以不受外物伤害而得长生。《达生》篇的生死观、生命观和养生论都与《庄子》内篇不同,而与《管子四篇》相似,是受黄老学派影响的庄子后学所作。  相似文献   

7.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庄周梦蝶”的寓言意象在庄子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意蕴,其所表现的生命意识是庄子对个体生命及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把握。庄子“物化”为蝴蝶,在悠闲自在的梦境中体悟生命的真谛,梦境消解了人与物的区别,人与物合为一体使庄子达到了自由的“道”的境界。庄子以蝴蝶的身份探索生命的价值,追寻自由的人生境界,以梦境的美好批判社会的黑暗,在梦与醒之间实现自我境界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学派著作汇编《庄子》,对后世影响极大。时至今日,庄子余风犹炽;甚至远渡重洋,连美国也掀起了“庄子热”。大约由于庄子主张出世吧,他的传记材料流传后世极少。《史记贿一篇《老庄申韩列传》,内含“庄子小传”,似乎是聊胜于无.两汉而下直到今天,研究庄子身世的人,无不牵《史记·庄周传功圭桌.但是,这篇“庄子小传”实在出于附会,不足信据。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且把太史公撰写的“庄子小传”全文录之如下:“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  相似文献   

10.
庄子哲学的主题是放歌生命。《齐物论》是庄子系统责难和嘲讽人类知性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心是阐述“道通为一”。“道”是天地万物的生命本性或生命世界的本真之境.道通为一即天地万物的生命整体惶。“齐物”要在齐“心”.主旨是化解“成心”及“物论”对本真生命的遮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寓言"理论及文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源于《庄子》的"寄寓于言"手法创作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有"寄寓之言"的寓言故事,也包括中国古代特有的"寓言诗",以及一些有寄寓之义的散文和比喻。由此可见,源于《庄子》的中国古代的"寓言"文学,应是一种广义色彩的"泛寓言"体式。还原《庄子》的"泛寓言"理论,探讨其深远影响,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寓言"观念及其影响下的"寓言"创作,比较中西及古今寓言的异同,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庄子和康德分别以"逍遥游"和"意志自律"为实质建立起各自的自由观。庄子通过"体道"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生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实现人生自由的最终途径;而康德则通过道德主体的实践达到自由的必然性,"自在之物"独立于自然因果律之外,是自由的显现。庄子的自由观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体验,相比之下,康德的自由观则建立在概念、判断、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人生境界有大小,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是一生碌碌无为。重新审视庄子《逍遥游》大小之辨,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人生境界观,目的是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获得一个快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源头之一,源自《庄子》的成语有500余条。这些成语的形成方式、语言结构各不相同,形成以后在使用过程中词义与《庄子》原文的同异关系也不一样。由于源自《庄子》的成语数量多,使用时间长,影响大,至今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形成方式、语言结构和词义变化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珍贵的民族语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在研读庄子著作与佛教经典的基础上,重点探析佛道在世界观、生死观、修行观、入世观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及差异性,全面比较分析空与幻、豁达与超脱、存在与开悟、坐忘与清静、出世与入世等佛道两家理论元素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原性的需求,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我国现实教育领域,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都普遍存在着有意或无意间漠视或压抑生命的现象。从生命的视角来审视幼儿教育,教育的过程应是以生命为原点,关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艺术的广泛交流给后现代艺术与老庄关学带来融会与碰撞的契机。后现代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对自然、宇宙的全新审视与回归正与老庄的自然无为异曲同工,两者有相似亲和性亦有差异互补性。艺术生命精神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必将给予人类至真至善至关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朴素"美学观的宗旨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推崇的"朴素"的审美理想,不仅吸收了老子的思想精髓,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主要通过向自然本真的复归、无色的平淡朴素之美以及有无相生、虚实相济等独特的美学概念和范畴来阐释的。庄子的"朴素"美学理想对后世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人觉醒的时代,《庄子》是这一时代的文化主流,不仅士大夫阶层形成了玄学,而且对民间世俗也给予了深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文化,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及万物有灵论,都深受《庄子》的影响,形成特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机械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特点,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美学界也出现了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但是,如何建设一个审美化的日常生活却没有定论。通过对庄子、席勒、海德格尔美学的再次解读,或许我们能够得到一定的启示,那就是投入式的观照,行为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