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地理大发现时期.这一时期,许多欧洲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出于传布宗教的目的,以传播西方科技知识为手段来吸引中国人,取得中国人的信任,于是一些西方近代科技知识传到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其中在地理学上,影响最大的当属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最先传到中国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见人教版义务教育中学教材《中国历史》170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五谷杂粮中,绿豆具有超然的地位。绿豆汤"解暑、解毒"的说法深入人心,夏天喝绿豆汤在一些地区甚至成了习惯。其实,绿豆并非中国的特产,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印度,至少已有4500年的种植历史,后来才传到东南亚以及中国。"食药同源"并非中国独有。早在公元前1500年,印度人就把绿豆当作了一种药物来使用——至少过了一两千年,绿豆才传到中国。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我见到一些历史选择题命题有差错。这些差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与课本不符 例一,在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中,传入欧洲时间最晚的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其答案为B 关于四大发明的外传,中学历史课本上讲的不少。但是,对传入欧洲的时间,并未全部讲出。“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初中历史课本和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都是这样讲的,都没有点明选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的具体时间。“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昇的发明晚了400年。”(见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3页和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72页)  相似文献   

4.
桑农 《学语文》2014,(2):46-47
正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从西方传到中国的时间大约在二十世纪初。王国维是第一位致力于美学研究并成果卓著的学者,堪称中国现代美学的先驱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尽管有一些美学著作相继问世,但多为介绍性的小册子,唯有朱光潜的论著自称体系、影响深远。他本人无疑成为  相似文献   

5.
设计1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传入日本;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②中国的造纸术传到天竺和大食;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传到日本;我国人民开始去南洋 ③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 ④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相似文献   

6.
典籍的交流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印刷术的影响下,日本印刷了不少汉文古籍,并有部分传到中国。云南大学图书馆现藏有日本线装古籍一百余种,其中刻本62种,活字本4种,铅印本22种,石印本16种,珂罗版6种。分析比较这一百多种日本古籍,可以看出中日印刷文化相互影响的一些轨迹。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入世界十大历史名人。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很早就传到海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列主义在哈尔滨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较早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城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传到了哈尔滨。并对当地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由于布尔什维克的积极活动和所进行的宣传 ,使马列主义思想在哈市青年中的影响逐步扩大 ,使哈尔滨成为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城市、并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较早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城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传到了哈尔滨。并对当地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由于布尔什维克的积极活动和所进行的宣传,使马列主义思想在哈市青年中的影响逐步扩大,使哈尔滨成为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城市、并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A3):150-151
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政治学说,于十九世纪末传到中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朴素唯物史观分不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响,布尔什维主义传到了中国,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深受列宁建党思想的影响,同时毛泽东根据中国的情况,对列宁的建党思想从建党偏重、领导力量、干部体制、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至今很多原则和举措对现在党的建设都显得弥足珍贵,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2.
二、先进中国文化的外传 1.科学技术——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宋朝时,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促进了文化传播与发展。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元朝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唐朝时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其学校教材,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国外。 2.生产技术——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与欧洲。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地区。 3.文学、艺术、体育——屈原的诗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唐诗传入朝鲜、门本、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在唐朝时传入日本。 4.文字——汉朝时,许多朝鲜人使用汉字。唐朝时,日本参照汉字草书、楷书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 5.思想——中国的儒家经典、汉代佛教传到日本。  相似文献   

13.
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西方许多系统的、先进的知识在东方传播,同时中国深厚的文化也被他们带往西方,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科学、文化的发展。如当时最为先进的伽利略的学说,就由他的弟子同传教士一起传到了东方,遂使在西方被罗马教廷宣布为异端的学说在东方得以传布;凡·艾克兄弟发明的油画,一百多年后也被传教士传到了东方。在他们这一批人中,有一些人或以工技等供职钦天监等处,如汤若望等;或以绘画供职宫廷,如郎世宁、艾启蒙、王致诚、安德义、潘廷章等人。后一类传教士长期居留中国,在宫廷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在融汇东西方技法创造新的绘画形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南京博物院所藏艾启蒙的《八骏图》,即是其重要的作品之一。此件作品,一直藏诸宫廷,极少向外披露,在清宫所遗西人绘画作品中,确为不可多得的绘画精品,兹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戴军 《中学历史教学》2006,(1):14-16,66
[专题解读]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其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与别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从古至今,中外文化交流或快或慢,总是处于一种动态过程之中。秦汉时期,中外交通发展,秦汉文化广泛外传。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输出到朝鲜,铁器、铜器、丝帛等传往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尤其是张骞通西域以后,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术先后西传。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时传到中亚,后来经阿拉伯逐步到非洲与欧洲。隋唐时期。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日本派遣唐使来长安留学,大化改新中的制度创新,大都以唐制为蓝本,日本各级学校都教授儒学。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在这时传到天竺,造纸术传到大食。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  相似文献   

15.
正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最早是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的,指的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巨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分别为: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这四项发明随着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地,让中国走在了当时世界科技的前沿。时光流转,就在不久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发起一项调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韩地区都存在笛子或箫类型的吹管乐器,其中洞箫是从中国传到韩国的诸类吹管乐器的一种,这种乐器是伴奏古代中韩宫廷音乐的重要乐器之一.本文参考引用了一些古代乐器相关知识,并在其他学者研究经验之上探讨目前中韩两地洞箫的各自特点,以及在传承过程中该乐器在形制、音域、演奏运用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论述洞箫交流传承的历史依据并寻求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传到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先后出现三种不同的范式:"启蒙——解释"范式、"民族——本土"范式和"大众——人本"范式。三种基本范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主要侧面或三种基本维度,它们曾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至今,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传播过程中,三种范式仍在程度不等地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中有很多喜欢唱歌的人,其中有一些人为了不受外界干扰,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中去,往往喜欢戴着耳机唱歌。然而,那些平时唱歌不跑掉的人,戴上耳机唱歌却变得爱跑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跑调的原因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耳朵听到外界的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够通过外耳、中耳、内耳传到听神经,接着再传到听觉中枢。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很久以前就交流频繁。在中国古代,汉语词汇被传到日本,大和民族从此开始学会了书写。到了近代以后,汉语词汇反过来从日本输入中国,形成了现代汉语,并得到了很大发展。汉语词汇在中日两国间的输入与输出给两国语言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了解汉语词汇在中日两国间的输入与输出能够使我们加深对中日两国长期交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试论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资产阶级上升期和没落期的各种思潮也涌到中国来了。当时的文艺家无一不受其影响,而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如何,则因人而异。那时的许多文艺家的思想,的确处在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中,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如此,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也是如此。郭沫若当时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有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同时受到泛神论思想的影响,而且由于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在一段时间里,泛神论对他的思想和创作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