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孩子上网了。一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他们眼界大开,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缩短了孩子与社会各个方面、世界各个角落的距离——父母们为之欣喜;另一方面,过度沉溺于网络而影响学业、网上黄毒的侵蚀以及网上交友不慎造成的悲剧——又使得父母们无比忧虑。网络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而对网络比孩子们陌生得多、接受起来慢得多的成年人来说,如何认识网络,如何指导孩子,已成为现代社  相似文献   

2.
孩子上网了。一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他们眼界大开,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缩短了孩子与社会各个方面、世界各个角落的距离,父母们为之欣喜;另一方面,过度沉溺于网络而影响学业,网上黄毒的侵蚀以及网上交友不慎造成的悲剧又使得父母们无比忧虑。网络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而对网络比孩子们陌生得多、接受起来慢得多的家长们来说,如何认识网络、如何指导孩子,已成为现代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晓亮(化名)是深圳某中学的初二学生,他今年14岁。父母在晓亮生下来2个月就离婚了。晓亮的妈妈把还在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给自己的母亲后,…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能够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孩子们欢喜了,又多了个玩艺,学习娱乐两不误;父母发愁了,花钱不说,还得督着孩子学习,盯着孩子上网,提醒孩子睡觉,劳神担心。父母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网上的内容复杂,“黄”的、“黑”的什么都有;网上的游戏很多,沉浸其中拔也拔不出来。这可怎么办呢?有的父母把电脑当作学习机。很多父母买电脑时的第一理由是希望孩子学习,盼着孩子“抱着电脑考个状元”,结果往往是过了三天新鲜劲儿就剩下玩游戏了。为什么?“父母的任务”不一定是孩子的任务。大人上网干什么?主要是查看信息,比如…  相似文献   

4.
社会进步了,进步得让人吃惊, 比如出现“孝子,孝子,孝敬儿子”这 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怪”却“寻常”的 现象。现在的孩子被家长们伺候得舒 舒服服,自己的“孝心”却没了。很难 想像,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 关心他人、会关爱社会。 所以,不断在贡献爱心的父母 们,千万别忽略了“孝心”教育! 有“孝心”的孩子,不会随便顶撞 父母,而会礼貌地讲出自己的理由, 与长辈商讨;有“孝心”的孩子,为了 不让父母担忧,会自觉地检点自身行 为,择善而为之,如:努力学习、不惹 是生非、照顾好自己等;有“孝心”的 孩子,感情丰富,乐于付出,会尽自己  相似文献   

5.
抵挡网络中的“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伯顿说:“凡在上帝有一所庙宇的地方,魔鬼也会有一座礼拜堂。”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辩证法的表述是何其生动而精妙!“网络”是20世纪末最具魅力的新生事物。同样,它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时候,也向道德发起了挑战。网上有“邪气”,网“邪”猛于虎!一、青少年网上“中邪”——我们是否该向网络说“不”?原以为郊区孩子的信息化敏感度总要略逊于大都市的孩子,没想到,网络的诱惑力早就超越了地域界限、城乡差别。当老师们、父母们还在把报刊上披露的青少年误落网络陷阱的典型例子,当作遥远的异地新闻一看了之的时候,却不知,身边正演  相似文献   

6.
从根本上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良的教育会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俘虏,因为应试教育让太多的人成为失败者,而失败者最容易网络成瘾。我特别想与父母们讨论:当孩子网络成瘾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去做?也就是说,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分析问题,该怎样有效地解决问题。由于经常被邀请为父母们讲课,我常常碰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例如,有些父母把孩子也带来听课,说是让孩子受受教育;有些父母则把孩子强行拉到我的面前,一边数落孩子的问题,一边请我教育他们的孩子。每逢此时,我都感到十分为难。我为难在哪里呢?一般来说,不管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几乎都与教育的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7.
秦守芬 《山东教育》2008,(7):122-12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都是感恩。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惯和行为,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情感脆弱、凡事唯我独尊、对父母的苦心不理解、对他人缺少关心等。其实,就是他们缺乏感恩之心.我们的孩子既不知道为什么要感恩,也不知道如何感恩,这种现状很值得父母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王晓燕 《家庭教育》2004,(6B):30-31
又到六一国际儿童节。在这个属于孩子的日子,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快乐故事:幼儿园的老师们,早就紧锣密鼓地给孩子们准备节目;精明的商家们。也见缝插针地做起节日的章;而孩子们心里,更是充满着对这一天的期待。作为父母,如何利用六一节这天。做孩子梦想的导演。把这天的活动演绎得更快乐、更有意义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9.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种特的自我创造,父母不能只学习成绩的高低来预测孩子未来,孩子的未来不取决于母的期望。孩子成长的自我造,主要表现在良好习惯、人态度、社会适应和人格健康面。在家教咨询中,父母们反出的种种烦恼,其实质是不解孩子的自我创造,往往因能与孩子正常对话,造成疏孩子的困难,而导致孩子我行我素、一意孤行,走向事物的反面;或是父母强制命令,孩子的创造力反而被扼杀在摇篮里。下面的个案是发人深思的。个案1 迷恋绘画是不务正业吗?男孩A从小酷爱画画,但在多次少年绘画比赛中没有得过名次,学习成绩也平平,父…  相似文献   

10.
走出假日家教误区重庆环宇经济技术学校谭平中小学每年都有假期,这独享的闲暇,实在让外人羡慕不已。聪明而有责任感的家长们并没有让这大好时光流逝,他们可能已经着手计划着,如何让孩子的假期过得“精采”,过得有意义。而那些一贯忽视家庭教育的父母及家长们,则只会...  相似文献   

11.
孩子大了,要操心的事越来越多。跟着长大的各种愿望像走马灯似的从家长的口袋里”吃”掉大大小小的钞票。没完没了的愿望要不要满足?孩子的零花钱要不要给?给多少?忙事业而少顾孩子的父母们正在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金钱教育战争。如何教育孩子战胜金钱,成了家长们的普遍烦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实,使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作为一个家庭,教育子女成材已是这个家庭的首要任务和目的。但如何培养孩子,怎样教育孩子,使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有些家长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有些父母,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事事听从父母安排。人家的孩子琴弹得好,父母就省吃俭用,花上万元也给自己的孩子买钢琴。强迫孩子一天花几个小时坐在钢琴前,孩子感…  相似文献   

13.
网络是父母们躲不过的一个沟壑,要么跳过去,要么掉下去。 让孩子平安成长,是每一位父母的良好愿望,但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埋下不良的种子。本栏目主要向父母们讲述一些失败的家庭教育故事,以期揭示少年儿童走向歧途的深层原因,给社会、家庭、学校敲响警钟。 主持人/孙宏艳这个案子是我们新近处理的,虽然已经处理完了,但那个孩子的形象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挥之不去。那个孩子叫海溪,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长得也很秀气,却因为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当他被送到法院的时候,他的爸…  相似文献   

14.
当今很多家长很害怕孩子上网,所以他们认为只要家里的电脑不上网,孩子就不能上网。可是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当今的时代是“e时代”,剥夺孩子在网上驰骋的权利,是不是也就是剥夺了他个人发展的机会?父母在这里做的应该是学习或了解互联网而不是向孩子”关闭”网络或其他媒体。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父母们到了一起,常会议论、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成长中的每个话题都是父母们乐此不疲的。但孩子会如何评说自己的父母呢?我们来听听几个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宁静的夜晚,疲惫不堪的父母坐在沙发上静静地观看着电视节目,而他们身旁的孩子也默默无语。这也许是现代社会许多双职工父母家庭夜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了。专家们对这已司空见惯的现象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由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时间越来越少,现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群体生活中显得沉默寡言、腼腆害羞,遇事手足无措。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菲利普说,孩子过于沉默,对他们的心理成长没有  相似文献   

17.
《少年儿童研究》2006,(12):56-56
《少年儿童研究》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教育刊物。该刊曾提出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教子成功从培养习惯做起”等重要观点,引起教育界和父母们的关注。观念改变之后,父母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如何把观念化为行动。本着“父母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的办刊宗旨,2007年的《少年儿童研究》将给读者做精细化的家庭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8.
网络正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在带给他们大量新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新的问题。现代父母们如何做一把坚实的舵,引导孩子在网络的海洋中巧妙航行、趋利避害,赢得家庭教育的主动权。笔者就这个问题展开一点浅显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我的团团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聪明、善良。上小学三年级。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但是,我并不期望清华、北大成为孩子求学路上的终极目标,我更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去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社会。所以,我对孩子做人的品质要求得非常严格。  相似文献   

20.
如何教育孩子?这个话题一直是父母、教师及社会所关注的。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对父母或老师的话言听计从的孩子称为“乖孩子”,而把跟父母或老师对着干的孩子称为“坏孩子”。一般说来,“乖孩子”总是很讨人喜欢的,而“坏孩子”总是挨打、挨骂。我曾遇见过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