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苏维埃政府曾经被称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中央苏区时期所发动的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卓越成绩同群众监督息息相关,为确保群众监督的质量,制订了一系列制度。构建了较为充分的群众监督机构,并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得群众监督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地推动了中央苏区的反腐败斗争,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由于当时市场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商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或许是出于爱好文学的心理,也可能是想要谋取利益,当时的商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刻印,并将书册作为商品进行销售。这些行为大力促进了当时文学作品的传播,也进一步使明清时期文学创作的风格和精神内涵都发生了改变。商人文学创作主要表现出一些人文情怀、自然风情、不重名利而崇尚情义,以及情感比较细腻等特点。在明清时期,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小说著作也成为文学的主流。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商人文学创作的特点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多,安徽沿江地带出现围湖垦殖、与水争地的高峰,沿江圩口基本联成一线。皖江圩田地处沿江洼地,为长江冲积平原,每到夏秋之际,江水暴涨,惟靠一线江堤抵御江水。安徽沿江江堤成为这一地区工农业的重要保障。随着人类不断对沿江洼地的垦殖,在抵御洪灾的过程中,皖江退建堤增多,江堤不断变迁。在江堤变迁的过程中,其对沿江的生物多样性、江面面积和水灾频率次数都带来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优良作风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其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主要体现在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提倡“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工作作风。二是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头脑,正确开展党内批评。三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挖掘和学习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优良作风思想,对于当前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四川羌区随着改土归流的深入,羌汉杂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羌区教育获得较快发展。本文利用石刻铭文,结合传世文献,从羌区学宫、书院、家塾、社学、义学等教育模式并存,羌区官员重教兴学、羌民送子入学读书三个方面探讨羌族教育,从一个侧面展现羌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足迹,揭示教育在民族进步、民族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发对羌区教育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九华山佛教进入鼎盛阶段,高僧辈出,历代史料记载共有57人,其中以禅僧居多,也有部分专修净土.这一时期的僧人坚守地藏菩萨信仰,同时也出现了禅净合一和儒佛会通的思想取向.  相似文献   

7.
潮州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的对外交往和中西文化交融,使本土文化与周边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交流渗透,为潮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潮人文化。明清时期,在潮州的特殊环境条件下和潮州文化独特性,形成了潮人的独特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因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朝前期的“仁德”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为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提供了物质保障;政局无论稳定还是动荡,都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武学著作的形成、养生理论的影响、外国文化的传入又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姚庆 《职大学报》2014,(4):59-63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形式、特征以及影响四个方面。我们在认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这一专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两面性,它的发展既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传统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与明清时期封建的专制统治制度是相适应的,局限于封建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在曲折中发展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太原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太原城市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突出,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另一方面,太原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发展速度缓慢,而且波动很大,经济地位更趋下落。明清时期太原城市发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除了战争摧残、自然灾害频繁和赋役繁重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一是,太原所在的山西中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来说比较落后,供需两方面都不是很旺盛;二是,太原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其发挥经济中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贵州火灾呈现出频繁发生、波及范围广、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惨重的特点,以贵州地方志为中心,以清水江文书与碑刻等资料为辅,分析贵州明清时期的火灾情况,探求其中原因、影响与防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环境变化与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与其他生产部门相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农业结构的调整。但环境变化的要素和强度、速度不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也就有很大的差别。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环境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但从总体来看,其农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水旱灾害所引发的灾荒为直接动因促成的,是大的灾荒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环境变迁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响应过程,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环境变迁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动力,但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及时调整还要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农业技术环境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四次代表性的考古发现,实证了两岸同根同族,有着深厚的血缘亲缘文缘关系,这是朱子学传播的适应性和选择性的文化人类学基础。明清时期大陆文化的规模移植与朱子学传台三阶段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标志着朱子学在台传播的文化认同环境已然形成。明清时期,朱子学在台湾的传播主要有两条传播路径——显性传播路径和隐性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无产阶级军事体育的政治基础和保障制度;制定了军事训练与政治训练紧密结合练兵、围绕游击战需要练兵、从实战出发讲究实效练兵、全民练兵等军事体育建设方略;开展了我军最早的军事体育教育。并且身体力行带领、指导官兵练兵,为我军军事体育建设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对日伪政权派系的研究,应从地域、民族、政治背景、历史渊源等方面具体考察,才能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汉奸派系的矛盾斗争,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实际上涉及到日伪关系、伪伪关系和伪政权内部各集团的关系等3方面的问题。伪政权内部的派系斗争研究比较多,而对日伪关系和伪伪关系的研究,则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历时千余年,唐宋时期许多知名文学家都为进士出身,这与唐宋科举考试以诗文为重不无关系。而在明清以后,许多极有才华的文人在科场却屡屡颠踬,这是因为明清科考的八股文虽与传统诗文有联系,但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技法与规范,较少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才者并不一定就能写好。许多文人屡试屡败,往往将一生对科举刻骨铭心、浸透血泪的体验,凝聚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笔者以明清时期科举题材的戏剧为例,浅探明清文人对科举制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湖南人才数量比以前都有较大增长,表现在进士数量的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士人继承了湖湘文化的精髓,为湖南人才崛起创造了条件;书院的发展为人才培养打下了重要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湖南人才的崛起提供了发展动力;社会风俗的变迁,是明清时期湖南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浓厚文化底蕴与教育氛围的长期熏染下,明清时期的昆山望族具有文化望族的特质。望族除了财势与声望之外,往往与科举有密切的关系。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明清昆山的望族成员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不仅为当地乃至全国树立了科举兴业、品行端正的典范,而且著书立说、品鉴典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学术遗产。此外,其独特的个性气质、精神风貌往往备受世人推崇,成为后人垂范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期长江流域的纺织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丝织业生产产区多、规模大,而且其织造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这在中国纺织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宣城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修志传统,明清以前就修有大量方志。明清时期,该地区方志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志书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体例更加成熟,而且实用价值愈来愈高,为清代以后方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明清时期宣城地区方志的编纂情况进行考察,不仅能为我们今天的修志提供参考,而且对于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蕴藏其间的地域文化资源,及当今宣城地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