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琴婵 《现代语文》2011,(2):154-155
【背景】在网络资源盛行、各类教参教辅材料充斥的当下,备一堂课显得多么轻而易举,只要你鼠标一点,想要多少教案就有多少教案;备课组里更实行集体备课,资源兵享。在信息资源如此手到擒来的状态下,不免让我们日常教学备课时于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不少的依赖思想。我们的符课程序难免就变成了先参看教案课件,再熟悉课文教材,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课前准备入手。每当上新课,我首先备教材。备教材不是简单地查阅教学参考书或是看他人的教案,而是自行先把课文浏览一遍,确定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对课文有自己整体的把握。再对照教学参考书上的重点、难点修正自己的备课思路;参考他人的教案,把别人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自己的备课思路作一个对比,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3.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一、备课文教师在教一篇课文前应“朗读在先,感悟在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先感动自己。好的课文和精彩段落甚至应该朗读…  相似文献   

4.
兰晶 《江苏教育》2023,(6):73-75
<正>备课与上课是一名教师教学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两件事。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已有六年,“备课”给我留下了太多难忘的记忆。不堪回首:照搬优质教案,走流程从2016年8月正式入职起,约有两年时间,我的备课方式基本是“二看二熟悉”:看课文,看教参;熟悉年级组其他教师分享的优质教案,熟悉和教案配套的课件。难道不会“二备”吗?会,比如改改教案中的错别字,增删内容使课件与教案无缝衔接。其实这是“伪二备”,因为我看每一篇优质教案都是极好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流畅,学习活动有趣,评价语言丰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一些中学里,有部分老师,极力反对写教案。他们说:教案写得好,课堂教学不一定好;不写教案,只要有备课,教学也不一定不好。言下之意是说写教案没有什么作用。这种意见,是不是正确的呢?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 我们知道,老师们备课,是不是单备教材呢?我看不是。在备课时,除了深入钻研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及备自己。例如语文老师在备教材方面,应把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作者的思路、文章的系统性、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有些课文的时代背景等等,都要认真钻研,深入领会,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和重点难点,并安排好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期中,对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时,我检查了5位教师半学期以来的作业批改与编写教案的情况,边看边思,感慨不已,是备课重要还是编写教案重要?个人觉得:备课永远重于编写教案!因为备课是分析与思考的过程,是编写好教案的前提,备课要做到五备,即:一备"教材"——了解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二备"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个偏狭的认识是:备课=写教案,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教案写得好,课才能上得好。而事实上,很多名师的教案并没有拿在手上,而是装在肚子里的,他们的课走到哪儿备到哪儿,他们的课上得一样很精彩。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从直接关系看,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教具器械是备课,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是备课,与别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也是备课———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广义的备课是大备课、终生备课。狭义的备课才是写教案,基本要求有“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课型不同,对教案的内容、形式、详略要求也…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师,不论讲哪一门课程,都要备课。备课备到的水平程度用骨髓、肌肉、皮肤来表示,则有:上档备以研备之,备至骨髓矣:中档备以学备之,备至肌肉矣:下档备以看备之,备至皮肤矣。以看备课。拿到教材,看一句书就写一句教案。教案形式上写的很规范,其内容只是教材的大段摘抄。讲课时照本宣科,离开教案玩不转,他们对教材只掌握到皮肤,其所讲的课自然讲不出什么深度。以学备课。教师拿到教材,先通读,并视为自己的一次学习。在学的基础上再写讲稿、教案,这种备课,讲起课来比较灵活,能有自己的发挥,课讲得有血有肉。以研备课。这里的研字指研究,指在以学备课的基础上,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重视教研是每位勤奋教师的共同特点。研究,首先要研究教材,不仅要吃透教材,还应了解教材的质量。对教材个别错的地方能及时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10.
范慧娟 《成才之路》2011,(28):87-87
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怎样的呢?备课前,老师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教参,体会文章思路后再写出教案。其主要内容是:课堂上该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跟标准答案配套的板书、提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亦步亦趋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相似文献   

11.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学计划等四个方面。其中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到底有什么作用?应该怎样了解学生,备课时怎样备学生?这里说说我在实习中的一点感受。实习一开始,我教的是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细雨》。这是一首诗,属于三类(独立阅读)课文。在一堂课里,既要完成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任务,又得把握好时间,对于第一次登上讲台的实习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反复钻研教材,提前写好教案。在前三天见习中,我利用课  相似文献   

12.
我刚开始教初中语文,怎样备课,怎样上课,都没有实践经验,但是,我相信一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做教师的应当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教学生读书。要使学生读懂,教师自己首先得读懂。因此,我开始备课,总是先把课文读熟,然后再考虑教案,边写教案边读书,有时教案写好了,但读书又有新的理解,就再修改重写教案。至于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总是  相似文献   

13.
徐周明 《成才之路》2013,(28):76-76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备课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传统的备课模式——手写教案 传统的教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其格式大致包括:课题、课型、教学要求、重点、难点、过程。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下,教师将课本、教案集、练习册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三位一体”的教案,完成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完成以写好教案为标志。教师备详案的话,得花数小时。备课成了教师最辛苦、最重要的工作,牵制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传统的教案是延续了几十年的教育产物。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它承载着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备课”之惑想上好课、教好书必须有备,才能无患;反过来说,如果无备,可能就有患了。——可想当年自己实习,苦苦备课一周有余,教案背得滴字不漏,待到上课仍没有解患;再看如今学生实习,备课苦苦不止一周,教案熟得倒背如流,轮到上课还是有患。——不知道应该写多少“通过……使得……”才能真的“通过……使得……”;也不知道要有多少“启发…  相似文献   

15.
青青♂小草:我认为科学课备课时首先要准备的是,1.备学生:了解学生。2.备教材:研读教材。3.备活动:设计活动。4.备器材:准备器材。5.备教案:书写教案。一、备教材河马:首先,备教材是我们最熟悉的,是不是先谈谈自己的经验。大家就这个话题说说自己在解读教材方面的好方法。青青♂小草:我备教材是三读:一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再读教材,体会编者目的;三读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华北明珠:我们要根据不同班级和季节情况,在备课时灵活的处理教材!吴王不凡:备教材,我觉得关键是如何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河马:我常常是先寻找教材…  相似文献   

16.
《蓝树叶》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山西长治市城区教研室宋建平王丽华下面以五年制第三册第二组讲读课文《蓝树叶》为例,谈谈如何把握教材进行备课与上课。一、教材分析:五年制第三册第一组第二单元有两篇讲读课文《诚实的孩子》和《蓝树叶》,一篇自读课文《看企鹅》和一个...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学之前的一个预设活动,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不仅有对传统备课方式的质疑,还常常有一些误解,乃至走人备课的误区。教龄长的老教师常有这样的疑问:教学目标、重难点早就烂熟于心,一遍又一遍地看教材、翻教参,多年如一日地重复书写教案,价值何在?慢慢地,备课就变成了机械性的行为,再也提不起兴趣。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讲读教学的课前准备,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可靠保证。备课除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之外,便是设计教学方法。而设计教学方法的重要一环,便是搞好如何讲读一篇课文的教学总体设计。 什么是讲读一篇课文的教学总体设计呢?所谓讲读一篇课文的总体设计,就是讲读一篇课文教学计划的轮廓,教学思路的主线,教学结构的框架。简言之,就是讲读一篇课文教学过程总的方法步骤。 为什么必须搞好讲读一篇课文的教学总体设计呢?因为这关系到讲读教学的难与易,简与繁,顺畅与阻塞,成功与失败。 有一次,一位青年教师讲授《最后一课》,当他指导  相似文献   

19.
我们教研组就英语教学中如何采用集体备课形式进行了二年多的探索,不断加以完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教学效果良好。我校一般采用两种集体备课形式:一、老师们先自行备课,深入钻研备课组所规定的教材,写好教案,集中备课时,互相交流各自备课时确定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然后由中心发言人归纳,形成一个共识,最后各人修改教案,让中心发言人执教本课内容,并写好教后记。二、先集中备课,就备课教材进行讨论,形成共识,而后各人自行备课。通过实践大家体会到,不论是哪种形式,对备课质量的提高都有帮助,而前一种形式则更好一些。集体备课的好处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集思广益,正确无误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20.
一、要以组备课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将每一册课文分为若干组,每一组都围绕一个读写训练重点安排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这些课文都有共同的特点和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备课时要根据每一组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统筹考虑,要一组一组地备课,不能备一课教一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根据每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和教材特点,确定该组课文教学的总要求。如五年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