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卫平 《垂钓》2006,6(12):29-29
钓大鱼得用大饵钓,这个结论是与弟弟卫邦一起钓鱼时相比较而得出的。我们兄弟俩从小都喜欢钓鱼,而且是两个流派的:我喜欢玩精细的,钓组能小则小。打窝也能少则少。弟弟则相反,喜欢用粗线大钩,打窝往往也很重。他说这样能钓大鱼,我对他那套理论不以为然,认为鱼见食就能吃,无论大小,只要是口味合适,就没有不吃的道理,自然界里哪有那么多的食物供鱼挑拣?  相似文献   

2.
柏名荣 《钓鱼》2004,(19):26-26
青鱼是摄食动物性饵食为主的鱼类。它的食性决定了田螺,河蚬,幼蚌,小虾,蚕蛹是它的喜好食物。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如果水体中有这些动物性饵食的话,它的食性必然倾向于符合自己食性的食物。一般的塘主,养殖青鱼时,不可能专门针对青鱼的食性,去投放动物性饵食,在青鱼失去喜好食物的前提下,它不得不使自己的食性有所改变,去选择被动食物,如麦子,麸皮,菜籽饼,玉米面团等许多种植物类饵。食用这种饵,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邢乐仁 《垂钓》2006,6(9):44-45
既然诱食性物质“隐藏”在鱼类喜食的天然食物中,那么让我们对肉食性食物、草食性食物和碎屑性(杂食性)食物进行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邹卫平 《钓鱼》2007,(3S):22-22
三个月前的一天下午,我和朋友相约去柴瓦房钓鱼。这是一个较大的论斤收费的养钓塘,每年在野钓艰难时,我会来钓上一两次,对于这个塘的习性较了解。这次,我照例拿了两支海竿,一支单钩钓滑动漂,另一支备用打串钩,用颗粒饲料包面做钓饵。  相似文献   

5.
在养殖塘里,钓鱼的位置对鱼获会有影响,但是差别不会太大。在大中型水库湖泊钓鲫鱼,钓位的选择就是钓鲫鱼的第一要素了。每当我们面对那烟波浩淼水面的时候,总会有些茫然,不知道在哪里下钩为好。鱼类每天的活动仅仅是围绕着寻觅食物这一个主题,鲫鱼生活在食物链的中下层,为了生存和繁衍,本能地会选择最容易获取食物,又比较安全的生存环境。这样来看问题事情就再简单不过了。  相似文献   

6.
杭东 《钓鱼》2013,(15):64-65
初夏时节,太阳底下闷热难耐,而在公园的树荫下却是凉风习习。如果坐在公园的树荫下钓鱼,倒是别有一番情趣。随着气温的上升,公园池塘里的水草也进入了生长的旺季。因为鱼类喜欢到水草里觅食,水草塘里往往聚集着各种鱼类,是我们垂钓的好场所。但是,水草塘里钓鱼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不然会毫无收获。那么,在初夏时节,我们该如何在水草  相似文献   

7.
钓鱼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钓鱼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从中了解鱼类的生活规律,学到钓鱼经验,知道气象、水情、季节与钓鱼的关系。一、鱼类生活的规律"一日三迁,早晚溜边。"短短八个字告诉我们:鱼类活动有一定规律,一般早晚都游到近岸浅水里觅食,中午在河湖中心深水处。钓者从这八个字中可以悟到:早、晚钓近、浅的岸边处,中午要钓远,钓深。"一番江水一番鱼,一方鱼吃一方饵。"它告诉我们,鱼和人一样,都有各自常食和喜食的食物,千万不能拿着一种诱饵和钓饵作为"万能钓饵"到处使用。"鱼儿顶浪游,钓鱼要钓风浪口。"初钓者都喜欢背风站…  相似文献   

8.
严实 《钓鱼》2010,(14):12-13
酒在鱼饵中的运用由来已久,都是添加在诱饵中,作用是刺激鱼类的嗅觉。如用酒泡米打窝,留鱼久,一个窝钓半天,虽不能钓快鱼,却能持续均衡上鱼。不过鱼类的摄食行为有个特点,就是先食碎屑状食物,后食颗粒。所以鱼聚窝后不会马上咬钩,要等到碎屑状的诱饵吃得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9.
贺建成 《钓鱼》2008,(6):36-37
打窝钓鱼,需要多看看,多找找。窝子怎么打,打在什么地方,钓鱼结果是会不一样的。打窝钓鱼有五看五寻找,它们是:一、看风向,寻找风锋面。二、看水色,寻找深浅线。三、看鱼泡,寻找对象鱼。四、看塘型,寻找钓位点。五、看物相,寻找所傍之物。现将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于后,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窝     
《钓鱼》2009,(22):25-25
又称“打窝”、“打塘”,指选准钓点后撤下诱饵,引鱼来聚后据窝而钓,是钓鱼的第一步骤。  相似文献   

11.
做窝     
又称打窝、打塘,指选准钓点后撒下诱饵,引鱼来聚后据窝而钓,是钓鱼的第一步骤。做窝有3种方法:一是瞄准一个  相似文献   

12.
夏进  徐笃信 《钓鱼》2007,(4X):36-36
饵料是钓鱼的必备之物,许多钓友会针对各个池塘鱼类的食性和习性研究出许多种饵料。钓友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明知水里有鱼,密度很高,但钓的时候却没有鱼咬钩。任凭你使出浑身解术,拿出针对某对象鱼类习性研制的饵料,或是将随身携带的饵料用遍,可鱼就是不咬钩。这样的情况常使钓友无计可施。然而也有人会独辟蹊径钓得不错,究其原因:前者不了解该塘的个性,后者摸准了鱼的生活习性和觅食规律,简而言之,掌握了此塘与其他它塘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钓鱼是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钓鱼效果的好坏,除了与个人的技巧有关外,还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人钓鱼成绩不佳,就是没有掌握好季节和气温、气压、风、雨等天气条件对钓鱼的影响。 温度与钓鱼的关系:当春暖花开,水温升到15℃以上时,鱼类活跃起来。鲫鱼、鲤鱼等已进入交尾产卵期,它们需要大量的动、植物性食物,以满足生殖的需要,这时鱼容易咬钩;在水温降到25℃以下的秋高气爽天气时,鱼群活动消化和摄食能力都较强。  相似文献   

14.
管察 《垂钓》2002,2(7):25-27
在老鬼钓鱼学校学过的人都说:钟舜尧教练主讲的《悬坠与动态仿真》很有意思。这位曾获得过1998年蚌埠第二届“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个人冠军的钓手从鱼吃什么开始讲起,结合野生鱼类抢食落水昆虫和养殖鱼类定时争饵的特点,以动态饵为目标,将传统逗引术与悬坠长子线的摆幅效果进行比较,得出悬坠钓法的核心技术是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7,(5)
三个月前的一天下午,我和朋友相约去柴瓦房钓鱼。这是一个较大的论斤收费的养钓塘,每年在野钓艰难时,我会来钓上一两次,对于这个塘的习性较了解。这次,我照例拿了两支海竿,一支单钩钓滑动漂,另一支备用打串钩,用颗粒饲料包面做钓饵。  相似文献   

16.
邢乐仁 《垂钓》2006,6(1):44-46
三、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性食物。(略) 四、食物的隐固性和可塑性 在研究分析鱼类的食性时,常常发生食物组成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或大或小变化的情况。有些鱼类食物组成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是鱼类食物的可塑性;有的则比较稳定,变化的程度很小,这是鱼类食物的稳固性。可塑性是指鱼类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改变自己营养特性的能力。稳固性则是在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鱼类仍有保持原来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邹思全 《钓鱼》2005,(13):32-32
草鱼是一种生活在水体中上层的大型鱼类,有时也在水底觅食,性喜温,好集群。草鱼,顾名思义,是以食草为主的鱼类,也喜食蚂蚱、蟋蟀、油葫芦、蚯蚓等昆虫。桑葚、草莓、西红柿、瓜果类等成熟的果实,也是草鱼的对口食物,对微酸的糟食也是来者不拒,更喜欢清香中略带甜味的嫩玉米粒。  相似文献   

18.
善用味诱     
王启 《钓鱼》2007,(3S):20-20
味诱,就是根据鱼类喜爱的味道诱使它们集中,钓而取之。 过去,钓鱼爱好者为了提高鱼儿的吃钩率,常用鱼儿吃不到的食物作诱饵,以其味诱鱼,然后钓取。  相似文献   

19.
醉鸽     
赵玉堂 《垂钓》2009,(1):56-56
2008年初秋的一天,我和老李一起搭车去穆棱共和水库钓鱼。共和水库地处林区,库区狭长,最长达6.5公里。我们下竿地点的对岸山高林深,各种动物隐身其中,很多野生鸟类不时飞过来觅食,这当中尤以野鸽子居多。有时,它们会飞近正在水边垂钓的人们,拣食钓鱼人散落在地上的饵料和剩余食物,一些好心的钓友也常用打窝剩下的生玉米粒喂这些野鸽子。人与野鸽之间,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20.
有的钓鱼爱好者在钓鲫鱼时,喜欢用白酒泡小米做诱饵进行打窝,据说是鲫鱼爱吃酒味小米。有一位同事总是把自己舍不得喝的好酒往鱼食里拌,海竿用的糟食倒半瓶之多,手竿食也要倒一二两,人闻了都发晕,何况鱼乎?结果可想而知。每次钓鱼回来,老婆总是戏弄他:“喂鱼的又回来了。”为什么会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