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纵观当下教研工作的种种问题,要么课题选择“牛高马大”,研究过程“盲人瞎马”,研究结果“雾里看花”,研究过后则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要么就是研讨内容机械重复,砚讨形式单调乏味,研讨氛围死气沉沉。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教研活动不能解决学校自身的发展问题。二是教研活动不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项常规内容,它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不少教师事实上并不知道该如何评课.评课时,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东拉西扯;要么一团和气,要么一无是处;使评课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要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就必须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管理。管理策略的确定,往往基于管理者对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认识。我认为,尽管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并不是说教师不搞教育研究就不能开展常规教学工作;开展教育研究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有良好的教研品质与教研能力,对于某些教师来说,并不是说开展教育研究就可以开展的;  相似文献   

4.
科研、教研与中小学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基础教育中,“教师成为研究者”是颇受关注的话题。教育研究有科研与教研之分。准确把握二者的内涵,深入认识二者的关系,正确对待中小学教师的科研与教研,不仅可以深化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而且能够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研究活动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园本教研质量和教师的教育研究技能.2005年12月29日上午.由巴南区教科所主办、鱼洞四小幼儿园承办的“城乡‘二元结构’幼儿园教研策略研究暨巴南区园本教研现场研讨会”在鱼洞四小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来自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团长.教研组长、教师等7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减负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农村中小学要做到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则必须树立和端正四种观念。 其一是教研观念。教育的振兴靠教研。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知识、方法、技巧等各个方面都应有完善和提高。不能因为是老熟课,就疏于备课;不能因为是老班主任,就懒于研究学生。农村条件差,但不是不能够开展教研,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家经验,善于学习他人之长。要广泛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报纸,开阔眼界,完善自己育人艺术。 其二是创新观念。课堂教学不…  相似文献   

7.
《教育革新》2006,(1):10-10
周卫在《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0期上撰说,教学研究工作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传统。不同的课程体系,需要相应的教研制度支撑,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挑战,校本教研制度在继承优秀教研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下新的取向:教师由活动为主或纯理论研究转向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8.
提起教研活动,一些教师觉得无非就是听课评课,感觉枯燥乏味,要么敷衍塞责,要么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压缩教研活动时间,认为教研活动没有什么新鲜的味道。其实,教师的真正成长除了课堂就是教研活动,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教研活动,才能尽快成长。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教研?应该如何做教研?在长期深入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在对天津市中小学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观察和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参与教研还存在着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观念;二是教师的动力;三是教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调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执笔/董春梅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是影响教研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有了积极性,才能有研究、探索的主动性、自觉性,教研工作才能深入,教研质量才能提高。反之,教研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要取...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师群体针对大家共同关心的、教育教学突出的问题开展的专题研讨活动,体现了集体互动式问题解决过程。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我们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敏锐地觉察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好主题,引领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开发校本研究资源,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不管教研的形式怎样改变,都面临着不断生成的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转化为大多数教师教学实践的问题.只要涉及教学研究,教师在专家面前似乎只有聆听、记录、附和的习惯,而没有吐露心声、畅所欲言、设问质疑的勇气.思维方式要么是"听专家的"、"专家说了算",要么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互不侵犯".有多少教师能通过校内外教研活动将学到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上?这已成为教研活动逐渐失去吸引力,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94年以来,我校实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走教研兴校、教研兴教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发展,办学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一、树立教研兴校意识教育科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思想基础。我校提出“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没有教研的教学,是人才资源的最大浪费”、“教研是实现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化教育科学意识,走“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教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把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大计来抓,学校教研日趋活跃。二、建设高素…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实践中,许多管理者有个共识:一个学校校本教研的成败和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的快慢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校本教研,成了教研行政部门在"飞检"、视导中,对一个学校评估的必查项目之一。可是,案头能查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记录,而在校本教研现场,我们却常常发现这样的镜头——台上,教师讲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台下听者,却无动于衷,昏昏欲睡;研讨之时,要么三缄其口,沉默是金,要么敷衍塞责,不痛不痒,要么夸夸其谈,漫无边际……总之,教师总是游离在教研之外。可见校本教研框住了教师的  相似文献   

15.
孟蕾 《中国教师》2009,(Z1):33-3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研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教育形势的发展。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它的到来给教育带来新的契机,教师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本文从网络教研的形式、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从中寻找教研新途径,拓展教研渠道,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所谓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以教育行动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提高教育质量。在笔者看来,园本教研是一种唤醒,是教师研究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唤醒;园本教研更是一种体验,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和生命成长的  相似文献   

17.
李陆桂 《广西教育》2006,(1A):44-45
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学校听课.与教师们共同讨论教学方面的问题.与教师面对面探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教研员不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罩埋头工作,而是要经常深入基层“抛头露面”。因此,教研员在教师面前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非常重要。教研员在教师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彤象,这将有利丁教研工作的开展;反之,如果教研员不注意自身形象,对教师的凝聚力、亲合力不强,就会使教研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教研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18.
贯彻新课标以来,“校本教研”呼唤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校本,走向校本,促使“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下面结合目前校本教研的探索情况,就校本教研的内涵与特性、校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及校本教研的策略等作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正课程改革是对现实教育的超越,"我们对教育变革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东城区在12年的课改行程中,十分重视并充分发挥教研部门在推进课改中的研究、指导与服务作用。在课程建设、教研管理、教师研修、队伍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实践,从机制建设、管理结构、实施途径、基本策略等不同维度,层层深入地开展实践与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与实验。教研管理机制——"三级教研"模式的建构"三级教研"包括区级教研、学区教研、学校教研三个  相似文献   

20.
教研工作是学校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教师最常规的工作之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长期以来,教研在学校工作中却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每逢教研活动,要么人员不整,要么时间缩水;或者读读文章,或者看看录像……各种情形不一而足。诸如此类的状况,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