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验方选登     
《老年教育》2015,(4):57
牛蒡子治病数方牛蒡子为菊科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味辛、性寒。具有清热疏风、利咽散结、宣肺透疹、解毒消肿功效。《珍珠囊》载:"润肺散气,利咽隔,去皮肤风"。《用药法象》载:"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种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是也"。《本草备要》谓其能"消斑疹毒"。现代研究表明,牛蒡子内服有解毒、消炎、排脓功效,  相似文献   

2.
蜗牛     
钟玉镯 《初中生》2016,(5):31-33
1 从前,有一座老旧的公园,公园中有一丛牛蒡.牛蒡边是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个坏脾气的老园丁. 在牛蒡丛中,世代住着一个蜗牛的大家族.蜗牛们都对老园丁又恨又怕,因为每到雨后,它们会依照习惯,爬上牛蒡丛边湿漉漉的石子小径,呼吸湿润的空气;这时,熟悉蜗牛们的老园丁就会恶狠狠地冲过来,用自己那条不太好使的瘸腿踩死每只蜗牛:“嘿!你们这些啃牛蒡叶的可恶东西!”然后,他会用那双浑浊的眼睛搜寻“落网”者,再“咔哒、咔哒”踩碎它们.  相似文献   

3.
故乡的颜色     
有一只小老鼠,非常喜欢各种各样的颜色。他每天在原野上收集各种各样的颜色。他看到绿油油的牛蒡叶,就说:“你好,牛蒡叶,我喜欢你的绿色,你能给我一点点你的叶子,让我把它们收集起来吗?” “当然可以呀!”牛蒡叶摇着肥大的叶片,发出乐呵呵的声音。小老鼠小心地摘下一小片牛蒡叶。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清肺消炎丸中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和绿原酸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Symmetry?C18柱。流动相: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采用甲醇-水(体积比为50∶50),检测波长280nm;绿原酸采用乙腈-0.4%的磷酸(体积比为13∶87),检测波长327nm。结果表明,清肺消炎丸中含牛蒡子苷4.07mg/g,牛蒡子苷元0.19mg/g,绿原酸0.076mg/g。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和绿原酸进样量分别在1.94~9.70μg、0.20~1.00μg、0.05~0.2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和绿原酸的回收率分别为102.59%(RSD=1.69%,n=5),98.17%(RSD=1.52%,n=5)和98.33%(RSD=1.46%,n=5)。该方法简单、精确、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定量测定清肺消炎丸中抗炎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鲜牛蒡经清洗、切片、热烫、护色、打浆、胶磨后进行喷雾干燥,制备富含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牛蒡精粉,研究影响喷雾干燥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牛蒡切片热烫后采用1%柠檬酸+0.4%抗坏血酸+0.5%氯化钙护色液浸泡30 min,料水比1∶3,进风温度200℃,雾化器频率为60 Hz.在此条件下,牛蒡精粉为白色粉末,得率7.25%,固形物回收率55.77%,溶解率超过85%,含水量4.13%,多糖含量16.50%,精粉蛋白含量16.63%,灰分含量5.17%,粗纤维含量0.14%.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牛蒡精粉,是对鲜牛蒡进行深加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牛蒡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四种油脂中添加适当的牛蒡乙醇提取物,在不同时间测定油脂POV值的方法,研究了牛蒡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结果发现对菜籽油、花生油、酥油、猪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甙(2),牛蒡子甙(3),牛蒡酚A(4),牛蒡酚B(5),松脂醇(6).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老年教育》2013,(11):56-56
地骨皮茶地骨皮20克,用清水煎两次,合并两次的煎液,煎液数量以满足当天的饮水量为度。饮此茶有清虚热、泻肺火、凉血止血之功效。牛蒡茶牛蒡子10克,开水浸泡30分钟即可饮用,多次开水浸泡到口感味淡为止。此茶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清咽利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之功效,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抑制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Fick第一定律对超声提取牛蒡子酸水解产物中牛蒡苷元的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采用盐酸对牛蒡子原药材进行酸水解,促使药材中含量较高的牛蒡子苷转化为苷元,然后以酸水解产物为原料,研究超声提取牛蒡苷元的工艺条件.在超声提取单元素实验中,着重考察了温度、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液固比、原料粒径、占空比和提取溶剂8个因素对牛蒡苷元提取率及浸膏纯度的影响.将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低于13%,但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规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母婴世界》2014,(11):84-86
妞妞妈: 结婚前我从不下厨房,当了妈妈后,为了孩子被迫下厨房。但现在是爱上了厨房,一有时间就喜欢研究美食,不仅是做中餐,现在还开始玩烘焙、冰激淋、西餐,而且我还会根据时令,给全家人煲营养汤。  相似文献   

11.
牛蒡     
牛蒡(niú bàng)原产于中国,以野生为主,公元940年前后传入日本,并被培育成优良品种,现日本人把牛蒡奉为营养和保健价值极佳的高档蔬菜。牛蒡凭借其独特的香气和纯正的口味,风靡日本和韩国,走俏东南亚,  相似文献   

12.
故乡的颜色     
有一只小老鼠,非常喜欢各种各样的颜色。他每天在原野上收集各种各样的颜色。他看到绿油油的牛蒡叶,就说:"你好,牛蒡叶,我喜欢你的绿色,你能给我一点点你的叶子,让我把它们收集起来吗?"  相似文献   

13.
牛蒡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蒡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多种药用功效的有效成分,近年来关于牛蒡的各方面研究很多,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牛蒡的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的途径,并提出工艺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4.
牛蒡子为常用中药在医药,食品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国内外对牛蒡子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所以我们建立运动动物模型,研究目的在于探计补充牛蒡子对运动大鼠运动能力和防御体系的影响,为将其用于运动员的食品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羹"、"汤"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羹”与“汤”现在多据王力说,释“羹”为浓汁食物;凭一个“羹汤”例,定唐代“羹”变为菜汤义,“汤”引申出菜汤义,也有以为一物异名、同词假借,至今混乱不清。考察羹的性质和特征可知,羹是熬煮的调味浓汤或薄糊状主菜,“羹”从未产生菜场义,只是至元代浓汤类划出羹。而菜汤姗姗来迟。唐宋时文献中的“羹汤”实指汤(热水)制的羹,不可误为菜场义的同义连用。“汤”经药剂、保健汤、茶汤等义到元代才引申出菜汤义,但所指实是浓汤类羹;至明代“汤”才成为菜场通称;至清代逐渐有取代羹成为餐食主菜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牛蒡乳酸菌饮料工艺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牛蒡低聚糖在MRS培养基上对乳酸菌的生长促进作用,探讨牛蒡乳酸菌饮料原料配方以及生产中的培养时间、后熟时间、稳定剂的添加等因素对产品存活菌量质地风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分析等确定的乳酸菌饮料最佳加工参数为:牛蒡低聚糖质量分数0.80%,糖质量分数7.69%,奶粉质量分数7.63%,培养时间10h,后熟时间12h,稳定剂质量分数0.25%.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脏病症治疗方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载五脏病症治疗的方药 ,即心 (心包络 )、肝、脾、肺、肾 2 4首经方。其中心 (心包络 )病症治有小泻心汤、大泻心汤、小补心汤、大补心汤 ,肝病症治有小泻肝汤、大泻肝汤、小补肝汤、大补肝汤 ,脾病症治有小泻脾汤、大泻脾汤、小补脾汤、大补脾汤 ,肺病症治有小泻肺汤、大泻肺汤、小补肺汤、大补肺汤 ,肾病症治有小泻肾汤、大泻肾汤、小补肾汤、大补肾汤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牛蒡叶绿原酸含量与浸提溶剂、温度、时间、pH及料液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了从牛蒡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用60%醇,1:14的料液比在70℃提取3h,绿原酸的得率约为1.82%。优选得到的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原先经常要钱去摊上吃早点、最不喜欢吃稀饭的洋洋,现在却一清早就喊妈妈煮粥,还说最爱吃妈妈煮的粥;原先每逢双休日就缠爷爷去青少年宫坐碰碰车,现在双休日却主动在家里打扫卫生、跑医院为爷爷送汤喂水;原先是三天两头要买作业本,现在是作业本正面写完了又在背面写……洋洋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说“汤镬”     
汤镬,在古代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死刑。汤,古代是热水的意思,与现在菜汤的“汤”意思差距很远。镬,是一种无足的大鼎,类似于现代的大锅,鼎与镬都是用铜或铁铸成的,不同的是鼎有三只足,镬无足。《淮南子·说山训》篇有“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的话。高诱注:“有足曰鼎,无足曰镬。”颜师古也说:“鼎大而无足曰镬。”“镬”最初是用来烹煮食物的,后来也作为一种刑具。汤镬这种酷刑是把犯了死罪的人投入滚烫的水中煮死。汤镬也叫做镬烹。《汉书·刑法志》说:“有凿颠、抽胁、镬亨(烹)之刑。”颠,是头顶。胁,是腋下肋骨。亨即“烹”字。我们大家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