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晨问:《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怎样使用倒叙、插叙和平叙的?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比较复杂的记事文章。它虽然涉及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但却写得条理清晰,扣人心弦。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倒叙、插叙和平叙。通常的倒叙,是先叙事件的结果,然后再叙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采用的不是这种倒叙,而是另一种比较特殊的倒叙方式。具体地说。先主要叙述北京特种药品商店从特急电话中得知平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毒,急需特效药的情况,然后再主要叙述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毒后,急需特效药,平陆县的干部群众四处寻找药品的情况;接着再主要叙述北京闻讯后,  相似文献   

2.
省略号 ,顾名思义是表示引文中省略的部分或话语中没有说完的部分 ,或者表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的停顿。在高中的许多篇课文中 ,省略号的使用非常活跃 ,其作用也较为复杂 ,表达的意念也颇多。下面就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省略号 ,浅析一下它的几种用法。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如 :“听筒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 :‘不行 !太原离平陆一千多里 ,而且要翻山越岭 ,交通不便 ,时间来不及了 ,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共山西平陆县委为抢救六十一名食物中毒的民工 ,心急如焚 ,急盼北京市特种药品经营…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一九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发表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优秀通讯。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感人的笔触,真实而生动地报道了一九六○年春天,我国首都和平陆的有关人员全力抢救阶级弟兄的事迹,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崭新关系,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对共产主义精神的颂歌。今天我们重读这篇通讯,仍然激动不巳,受到生动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教参分为立意、选材、结构、表达、修辞五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而对本文的背景及有关材料却只字未提。其实61个阶级弟兄中毒并非是一起简单的“食物中毒”事件,而是一起特大投毒案。1960年2月2日下午4时,山西平陆县公安局接到一个...  相似文献   

5.
造 句 老师让学生用“七上八下”造句.学生们想了很久,谁也没想好该怎 么造句。最后,还是小明率先举手了。老师示意让他发言。小明站起来后 这样念道:“…………” (提示:小明也觉得用“七上八下”造句很难,但他仍是造了个句子, 会是什么呢?) 有字为证 小妹兴致勃勃地跑来喊道:“妈妈,明天下大雪!”妈妈看看艳阳高照 的窗外,不解地问道:“你怎么知道?”小妹一本正经地说:“……” (提示:小妹为什么说好端端的天气会下大雪呢?) 蚊 子 在一次军训中,甲同学的脸上被蚊子咬了几个大包.痒得他心里直发慌。最后,他忍不住…  相似文献   

6.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内容庞杂,涉及的时间短,空间广,单位多。要把文章理顺讲清不是件容易事,我是利用板书设计来帮助解决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上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曾经感染、激励数代中国人。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并不知晓1960年发生在山西省平陆县的中毒事件的内幕、传播过程以及当事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识文回问】1960年2月3日,风南(山西芮城风陵渡至平陆南沟)公路张沟段61个民工食物中毒,生命危在旦夕,一场紧张的抢救战斗展开了。这就是当时震动全国的“平陆事件”。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平陆人民,特别是首都人民发扬了阶级友爱精神和...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些篇什的布局谋篇或叙写方法颇富特色,易于掌握,便于模仿,无疑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故此,罗列如下,以期引起高中生的高度重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叙事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依依惜别的深情》 1.《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抢救六十一个食物中毒的民工,涉及的地区之广、单位之多、人物之众难以计数,不易向读者展示多个场面与多个镜头中的人物的共同活动,但由于作者紧紧抓住“寻找、运送特效药救人”这一线索,采用我国文艺传统的平叙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  相似文献   

10.
“5分”风波难平息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校在这次由博白县教委命题的期中统考评卷工作中对以下两个问题的答案意见不一,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恳请编辑同志赐答为盼:1.二年级试卷第八题用“注意”一词造句(4分),有学生这样答:过马路要注意来往的车辆。这个造句对...  相似文献   

11.
一、造句意思要明白有个学生用“诚实”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这句话说得不明白,没有把语言环境交代清楚,列宁是革命领袖,怎么是孩子呢?这句话应该说成: “列宁小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用“越……越……”的句式造句.学生往往造成  相似文献   

12.
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中,作者将61个食物中毒者,一会儿称“民工”,一会儿又称“同志”等,为什么一个对象要用这诸多称呼呢?“民工”,是山西平陆县委打给北京市特种药品经营部长途电话里对61人的称呼,这个称呼明确地交待了61人的具体身份和工作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写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下称《教参》)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下称《为》)的“课文说明·结构”部分中指出,《为》文的高潮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教参》中写道:“特效药是决定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生命安危的关键,千万人心所系;北京,是寻找特效药的最后希望,北京特种药品商店接到求援电话,正是这一事件的高潮。”《教参》又写道:“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个小标题),写北京接到平陆求援电话。这是事件的高潮。第二部分(第二、三两个小标题),回叙平陆向首都求援的原委。这是事件的发生、发展的第  相似文献   

14.
新编中学语文放材中的报告文学选目,除唯一一篇事件型作品《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之外,其余全部是以人物型报告文学为主,它包括有中国30年代以来至80年代初期的作品:《包身工》、《截肢与输血》(《诺尔曼·白求恩:》片断)、《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另加上一个捷克作家伏契克昕写《绞刑架下的报告》之片断《二六  相似文献   

15.
通用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记叙文,所记叙的内容比较复杂,但都紧紧围绕中心选材,恰当地安排了记叙的线索和顺序,并综合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多种表达方式。我认为,这句对该单元几篇课文文体所作的判断不妥。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包身工》《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为了周总理的嘱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最初发表在《人民文学》1960年4月号,许多报纸先后转载,传涌一时。以后又被选为一些语文课本或文章选讲的教材,现在又正式选为高中语文第一册的阅读课文,是一篇影响很大的文章。就思想内容而言,自是无可非议;但就语言文字来看,文句斟酌不够、事理矛盾之处甚多,这里简单分析该文几处主要的败笔。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2005,(2):6-15
盼!盼!盼!盼了这么久,这个年终于来了!想过一个什么样的春节?要好看、好玩、有趣、新奇、刺激(jī)……来,跟随我们,让这个年过得绝对精彩!  相似文献   

18.
盼星星,盼月亮,大家好不容易盼来一堂体育课,学习了大半天,也真够累的,可以好好放松一下喽!可谁知,上课铃响了好久,大伙儿没把体育老师等来,却等来了班主任。我有点迷惑不解:不是上体育课吗?班主任来干啥?难道……这时,班主任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今天这节体育课由我来代课,但是———”顿时,同学们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望着班主任老师,教室里静得出奇。“但是,我们要放弃这堂体育课,帮助学校搬砖块,干干净净迎国庆!”老师一宣布,就如一个晴天霹雳,大家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顿时无精打采…  相似文献   

19.
李卫俊 《江苏教育》2000,(12):33-33
听完某老师《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一课时后,有位老师提了这样一个意见:“这节课字训练的力度不足,比如说‘为了……为了……为了……’;‘只要……就……,只要……就……’。”在这堂课上,让学生理解三个“为了”之间的关系,我赞同,但要马上安排造句训练我觉得欠妥。课中安排造句训练,一定要根据课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20.
首先必须认定,孩子们的作文出现成人化倾向,乃是一种悲哀,因为这里已经找不到那种最可宝贵的孩子气和想像力。那么,此种悲哀怪谁?恕我直言,很大意义上怪我们的老师。这道理其实并不复杂,正如笔者的一篇寓言所描绘的:小白兔特别聪明,造句本上的句子一个比一个漂亮:想———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爬———牵牛花像小弟弟,爬在树上。可戴着金丝眼镜的猴老师却在这些句子后面清一色地打了个大×!理由是:开花不可能有声音!“活泼”只能形容人!鱼不会说话,更不会说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