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通常把科技领域的创造称为“发明”、“发现”、“革新”与“技术进步”;把文化领域的创造称为“创作”;把体育领域的创造称为“创记录”;把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创造称为“创新”。“创新”与“创造”是略有区别的同义词。从本质上说,创新就是一种创造,但“创新”与“创造”在应用领域、特点及内涵方面都有所不同。首先,创新是个经济学、社会学的概念。例如单纯的发明以及纯技术导向的技术进步就都只是创造而不是创新,只有从市场需求出发而开展发明,实现技术进步,并通过产业化而转化为生产力,再回到市场接受市场需求的检验,这样…  相似文献   

2.
埃菲尔铁塔     
1889年埃菲尔铁塔刚落成的时候,被视为“巴黎的骄傲”,甚至被趣称为“铁女士”。有些人则称它为“丑陋的铁柱子”和“笨重无用的铁架子”。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哥茨达夫埃菲尔的发明设计永远都是划时代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北京公略汽油割焊技术有限公司(中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钟公略博士个人共创造了30多项发明,是真正的企业家和发明家。他发明的无钢瓶罐“中工汽油割焊机”技术属世界首创,可以在有压、无压、无钢瓶罐、无专用割炬、无化学添加剂的情况下,用汽油创造节能奇迹。千余元一台的“中工”产品,每年可为用户节约成本5-7万元。他的发明淘汰了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且价格昂贵的乙炔,故该发明被称为“世纪发明”。他还先后荣获了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银奖及国际爱迪生发明最高金奖,并被评为“时代人物100名”之一,载入(世界名人…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1,(9):48-48
书本上形容深夜常用“半夜三更”这个词,那么,“半夜三更”是什么时候呢? “更”字是改变、变换的意思。我国汉代时,皇宫里都要指派人值夜,每个晚上分五班轮换,故被称为“五更”,  相似文献   

5.
美国商学院有一个研究,探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一样商品增加了50%的量却不加价,它等于是降了33%的价。但是如果有一天,一瓶饮料上面写着“加50%的量”,而另一瓶饮料上面则写着“降33%的价”,大部分自以为聪明的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前者,因为它的数字看起来比较大。这种现象被称为“增数盲点”,这种盲点是每个人都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1992年10月,在沈阳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研讨会,该会是在沈阳市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发明协会发起的。1993年10月,又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研讨会,该会是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共同发起,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会上成立了“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今年10月,该分会主办、北京市教科所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研讨会又将在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创造教育和学生素质”。学术交流按照“高、新、实、空”基本精神进行,即是说,要反映我国创造教育研究最高水平,要交流最新研究成…  相似文献   

7.
二、对专利制度与科技奖励制度关系的评述与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相对应的是技术发明的专利权。技术专家提交的成果经常被称为“技术发明”,技术发明的结果是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所不存在的人工产物。与科学发现不同,技术发明的公开可以带来可观的商业利益,这就引出了专利权的保护问题.对技术成果的评价,使用价值便成了社会承认的最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在学习和其他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学生。如:那些学习成绩与学习纪律都表现好的学生被称为“优生”;相反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被称为“差生”。目前,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的管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如何抓好“差生”工作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  相似文献   

9.
Total Commander(Windows Commander)是一套五星级的文件管理器,具有功能强大、使用方便、运行稳定等特点,完全超越了Windows自带的资源管理器,是文件管理的“瑞士军刀”,被无数电脑高手选为装机必备软件,其最新版本是6.51。  相似文献   

10.
明天豪猪叔叔要从海外回来,一定带来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可我却还要上学!把请假条给山羊校长。哼哼呀哼哼,你连说谎都不会说,还想逃学?“我明天肚子疼,所以请假一天……”不好好学习,以后会闹出更多笑话来的!我错了,我今后一定改!我们先来听听小猪哼哼的造句。我发明了一个秘密。有谁知道是哪个词用错了?“发明”用得不对,应该是“发现”。回答正确!“发明”是指世上没有的东西被创造出来了,而“发现”是指世上已经存在的事物被知道了。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注意!你现在用“发明”造个句子。我要发明一种可以自己写作业的铅笔。句子造得没错,但…  相似文献   

11.
机不可失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抓住者就会有发明、有发现、有创造;错过机遇,终身遗憾。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的提出公文数学是日本公文先生1958年发明的一种训练孩子学习数学的辅导方法。“公文数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已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学校得到证明。我校是一所弱智学校,学生们智商低且参差不齐,“公文数学”能否在弱智儿童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呢?1993年11月我们在弱智学生中开始了“公文数学”的实验。一实验方法和对象为了了解每个孩子的数学基础和智商现状,实验前我们对他们进行了学力诊断测验,并根据考试结果确定了每个学生该做哪一类教材。这在“公文数学”中被称为“出发点”,即开始学习的起点。实验班学生每天下午…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大批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造就这样的人才,必须特别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只会死记硬背而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记诵博士”,是决不会有所发明和创造的。因此,列宁强调指出,必须“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相似文献   

14.
张其志 《教育探索》2000,(11):13-14
创造是人的天性。“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 50万年与环境斗争所流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1]“是所有人类共同的特征” [2]。因此,每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创造者,都拥有潜在的创造才能,但只有通过后天的环境和精心的教育,儿童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得以生长。如果儿童的创造潜能被压抑、被束缚、被埋没,儿童的创造性便会枯萎、凋谢。因此,“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应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 [3]。  我国的近现代教育,可以说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5.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国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学习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壁挂屏幕所有权的争夺战最近英国的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一种新式壁挂屏幕,把它说成是“可使电视落伍”。它构成了一项称为“去象素化”(depixellation)的技术的主导专利权争端的一部分。这两个发明人,一位是英国人,一位是美国人,都说自己发明了这项可使...  相似文献   

17.
创造方法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和田路小学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创造方法,被我国教育工作者称为“和田创造十二法”。家长朋友们可以运用下列方法,指导孩子去试试,从而扩展孩子的思维:第一法,加一加。启发孩子想一想,试一试,把一样东西与另一样东西加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奇迹?比如,过去的铅笔和橡皮是分开的两件东西,美国人威廉将铅笔和橡皮加在了一起,便发明了橡皮铅笔。第二法,减一减。告诉孩子试一试,把某种东西减去一些,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乘公共汽车每次都要买票,很不方便,能不能减少买票的次数呢?聪明的人们因此而发明了“月…  相似文献   

18.
一、树立信心,大胆尝试  自然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并学会一些常用的创造方法。创造意识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内部动力,表现为乐于追求新颖、独出新裁、革新改进等。教师要给儿童讲些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发明的故事,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过程,激励一些学生从小立志与尝试创造,不要错误地认为创造仅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品,其实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创造者,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告诉学生“用科学”就是创造。例如,人们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启示下发明了温度计…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 ,就必然具备可传播、可渗透的特点 .所谓“传播”即“人人有份” .它包含的意思是 :“数学为每个人所必需” ;“每个人都要学一点数学即大众数学” ;以及“每个人学习大众数学的机会是均等的” .而它的“渗透”性 ,即指“无处不在” ,其含义是“任何领域都要应用数学” ;“任何发现或发明如果不能运用数学进行最后的表述 ,那么它只能看成一种不完全的成果” ;以及“数学可以在任何两个领域的结合部分发挥作用并创造新领域” .基于这一观念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课程 ,其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20.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国宋代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