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渔对自己的作品曾经做过说明:“凡余所为诗文杂著,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止。如候虫宵犬,有触即鸣,非有摩效希冀于其中也。”(《一家言释义》)以此验之《芙蕖》,诚非虚语。立意求新。《芙蕖》是一篇小品,自出新意,绝无“效颦”、“袭说”之嫌。为什么这样讲?自从周敦颐的名作《爱莲说》问世之后,写莲的文章层  相似文献   

2.
万事开头难。就作文而言,开头确是个难点。写得好,“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写不好,只能“刚开了头,就掐了尾”。清代文艺评论家李渔就非常重视文章的开头儿。他在《闲情偶寄》中谈及文章的开头,说道:“开篇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我们并不奢望“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但文章开篇的一些  相似文献   

3.
李渔,字笠翁,兰溪县人,生于公元一六一一年。他的青年时代是在明清之际大动荡中度过的。李渔自幼聪慧,能写诗歌小说,由于他不愿同当时的官吏同流合污,便流浪江湖,以后便定居杭州,筑室湖上,一面饮茶,一面写戏,悠然自得,并在亭柱上自书一联:“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世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李渔题联述志  相似文献   

4.
写好文章的开头非常重要。古人云:“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弃去。”  相似文献   

5.
作文课     
在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在点评我们的作文习作:“我批到了一篇写《变幻的云彩》的文章。结果一看,你们知道在写什么吗?”同学们都望着老师,显然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篇文章说,‘天气很好,万里无云。’万里无云,后面怎么写云彩?这倒也罢了,后面更可笑:‘有一朵云,像老虎,还有一朵云,像大象,打起来了。然后有一朵像兔子的云飘过来,像老虎的云吞掉了像兔子的云。’”“哈哈哈……”同学们笑得简直合不了嘴,有的人还笑得前俯后仰。看见没有,这就是捏造出来的文章。作文课$上海市九峰实验学校预备年级@施晶晶  相似文献   

6.
谈作文开头     
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当时的考试主要是考作文。怎样才能让主考官看中自己儿子的作文呢?他是这样向儿子传授经验的:“考试里的作文,有一妙法,就是骗考官进圈套。办法就是文章的开头一定要精彩,让阅卷的考官一看开头,就惊叹不已,再也不能丢开你的试卷了,非一口气读到底不可。”李渔的儿子照父亲说的去做,当然在考试中尝到了甜头。这一故事说明了开头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 一篇文章,开头写得好,就能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李渔的《闲情偶寄》与西方的戏剧理论进行比较 :1 李渔的结构论不同于阿里斯多德的新思维、新方法。尤其是“一事”论与西方的不同 ,澄清国内沿袭了十几年的误比。 2 李渔的“科诨”论是西方戏剧理论弱点的一面镜子。西方戏剧理论不重视研究科诨艺术 ,李渔的科诨理论可以补西方戏剧理论之不足。 3 李渔的“体验”论先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 5 0年 ,而且自成体系。 4 指出布瓦洛《诗的艺术》 (16 74)与李渔的《闲情偶寄》 (16 71)都是 17世纪东西方戏剧理论名著 ,二人都是“歌功颂德”派 ,都顺应了历史进步潮流 ,但国内有人对李渔贬之甚低 (包括鲁迅先生 ) ,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是清代著名戏曲作家李渔(1611一约1680),号笠翁。他的创作深受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作主张的影响。他在《闲情偶寄》等文章中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脱窠臼,,、“贵自然”等等剧本创作理论。李渔的一些随笔,杂感作品就是他创作主张的实践。 《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中的《种植部》。古往今来,以荷花为题的作品不可胜数,李渔抓住了芙蕖与人的关系这个主脑自为一家,别开生面,写出了前人未写之情。  相似文献   

9.
理解李渔的“虚实”观,须结合其传奇创作。李渔“虚实”观里不仅解决了题材来源的问题。还关注到了情节叙述以及“写实”与虚构的处理。李渔视传奇为“大半寓言”,在其传奇创作中,有其理念、情感含蕴其中。李渔主张剧本选材时,如果所选材料有故事原型,要有基本的依循,在谋篇布局时则不排除虚构。虚构是为其传奇创作服务,并不违背艺术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无诗转为读书忙。鲁迅先生也说,写不出来时不硬写,“随便翻翻去”。可这对于作文常有时问限制的学生来说则是很难做到的,于是学生作文过程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可见在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去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乃至于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有写人、写事、写景三种,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在审题构思时,须注意三点。第一,要思考所叙事件的意义。古人云:“意犹帅也,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如果我们所叙的事件没有多深的思想意义,将用什么去统帅材料呢?所以要谨慎地筛选材料。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在很多情况下,不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第九册第三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文章就是把“不应该那么写”的地方,改为“应该这么写”。如何把握“应该”与“不应该”呢?鲁迅先生说:“应该怎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本册《鸟的天堂》是一篇老课文,再次入选义务教材时,文字作了多处改动,分析其成功与不足,对领会“不应该那么写”和“应该这么写”是很有帮助的。本文的改动有三种: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立意的重要性,“文以意为主”,“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作文立意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追求新颖、深刻。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条框、不按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题目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  相似文献   

14.
李渔小说创作理念首先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尚奇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他的小说评点当中,也渗透在话本小说集《无声戏》和《十二楼》的创作之中,从而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观念——尚奇观。其内涵包括的“尚奇观”是包括“非奇不传”、“常中求奇”、“新奇同质“三个方面,全面考察“尚奇观”,有助于对李渔小说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作文“怕写”“假写”的根源不完全在于学生词汇贫乏,而主要在于缺少素材“无米可炊”。改变目前学生作文状况的办法是:多说,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说起,规定内容每天一说;多读,从文学宝库中去汲取营养;多写,确定话题让学生去写,说与写结合;多评,师生共同评价作文,交流写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惊艳》一折时说:“亦尝观于烘云托月之法乎?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于云也。意不在于云者,意固在于月也。”烘云托月,意不在云而在月,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实质。但是写不好“宾”就无法衬托“主”,画不好“云”也就无从烘托“月”;“月”依赖于“云”,画好“云”是画好“月”的前提。本文试就《记王忠肃公翱事》一文,浅析“烘云托月”的映衬手法。文章节选了王翱的两件轶事:一是拒调女婿入京;二是代友藏珠,后又将珠还给朋友的后人。这两件事,分别从对家人、对友人的态度上,反映出王翱不徇私情、  相似文献   

17.
在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里,李渔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不仅以曲家名而且小说亦佳。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十二楼》。此书顺治年间便有刊本,题为《觉世名言第一种》,正文前之书名下,写着又名《十二楼》。据《纳川丛话》记载说:“笠翁有平话小说《十二楼》,仿《今古奇观》体例,书甚佳,可与《十种曲》参观。”可见清时对这部书很重视。李渔是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解放以后,我们便对他的戏曲理论颇为重视,近几年来研究李渔戏曲理论的人更多起来,无疑的李渔这样一位作家在我国的文学史、戏剧史上均应占有一席地位。那么对李渔小说研究也是必要的了。要评价李渔的小说,首先便是《十二楼》,可惜至今还很少有人研究它,这里略做评议,以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一位文章大家,大概因此,经常有年轻人向他请教文章应该怎么写,于是鲁迅写了一篇文章来回答,题目却是“不应该那么写”,介绍了一位苏联文学评论家的主张:“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家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  相似文献   

19.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20.
写景很简单     
许洁洁 《作文》2023,(17):39-40
<正>写景很简单。不过,很多小朋友经常会陷入两个写景的“坑”里。第一个“坑”叫“不知道写什么”。有的小朋友觉得,每天的生活很简单,校园里、回家路上或者小区里都是熟悉的景,没什么好写的。有的也经常去公园玩,甚至去外地旅游,但回来后还是脑袋空空。第二个“坑”叫“不知道怎么写”。有的小朋友一写景就用上很多“好词好句”和各种修辞手法,甚至把摘抄来的句子堆在作文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