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新发现 ]英国科学家发现能消除艾滋病病毒感染力的基因据 2 0 0 2年 7月 14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消息 ,英国伦敦大学马利姆等发表论文报导他们发现的一个名为“CEM15”的人类基因 ,能消除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的能力。通常情况下 ,艾滋病病毒会产生一种被称为“病毒感染因子”的蛋白质 ,抑制该基因发挥作用。因此 ,抑制“病毒感染因子”的功能就可使“CEM 15”基因发挥抗艾滋病感染作用。马利姆等人用一种缺乏“病毒感染因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 ,发现“CEM15”基因会干扰艾滋病病毒的生命周期 ,虽然病毒仍可在细胞…  相似文献   

2.
简讯     
□艾滋病基因疗法新突破●《新科学家》杂志美国科学家首次将经过基因改造的艾滋病病毒用于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首批3名携带耐药型毒株的艾滋病患者接受了这种新的基因疗法。这一疗法的设计思想是利用一种修改过基因的艾滋病病毒,向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免疫细胞传达一个反义基因。该基因被整合到免疫细胞的基因组中,当艾滋病病毒感染免疫细胞时,反义基因便会启动,并产生一种反义核糖核酸,正好与免疫细胞中编码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核糖核酸互补。理论上,这两种核糖核酸将结合在一起,阻止病毒的复制。进行这项实验的是美国马里兰州一家名为…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美国诊断出首例艾滋病以来,在人类医学史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病种——艾滋病,从此人类与艾滋病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艾滋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对待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特效的治疗药物,还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地预防。只要我们认识其传染途径,懂得科学的预防知识,洁身自爱,就可以达到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06,(12):9-19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特定免疫细胞注入一种经过基因改良的艾滋病病毒,似乎可以阻挠艾滋病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降转录病毒。文章介绍了艾滋病病毒的分子结构、作用机制、艾滋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鸡尾酒”疗法,进而提出一种抗HIV药物构想。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米勒在最新一期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撰文指出,他和同事在绵羊体中发现了一种病毒蛋白,名为包膜蛋白。它可以装载致癌基因进入绵羊肺细胞。在进入肺细胞时,肺细胞表面的分子与包膜蛋白相互作用,使致癌基因得以渗透入肺细胞,从而造成肺细胞发生癌变。 米勒说:“这一发现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肺癌这种病症的机理,同时还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将研究如何利用这种病毒蛋白作为转送治病基因的运载工具,从而治疗肺癌。” 乍听起来,使用引起肺癌的蛋白来治疗肺癌有些莫名其妙,但研究人员说,如果能够消除病毒蛋白引起癌症的能力,但保留其把基因送入肺细胞的功能,那么这些病毒就可以充当“送货车”,把治病基因、而不是致病基因送达癌变细胞。这种基因疗法对其他肺部疾病也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7.
人类尚未克服的疾病有多种,艾滋病无疑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  相似文献   

8.
一个艾滋病之谜被揭开赵巍译章启校8位感染了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澳大利亚幸存者为一种有效疫苗提供了希望。约15年前,一位不知道他自己曾经接触了HIV1这种导致艾滋病的病毒的好心的男子给澳大利亚悉尼的红十字会献了血。很久以后,公共卫生官员得知,...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 (AIDS)是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的简称 ,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 ,艾滋病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简称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 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 ,大量吞噬、破坏T4 淋巴细胞 ,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 ,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天生具…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年底,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利用“X射线晶体学”这种强大技术的最新进展,揭示了艾滋病病毒的一种复杂结构。他们发现艾滋病病毒就像小型的亚哈船长一样,进攻我们的细胞,使用分子鱼叉来破坏细胞的防御系统。新的研究技术在大大加快生物学研究的步伐。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彤高 《教育文汇》2003,(1):38-40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  相似文献   

12.
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方式传播。到目前为止,今年世界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已达500万,同时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目前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者已达4000万左右,其中包括2500万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在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84万人,居亚洲第二位。据分析,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累计总数的68%,经采血(血浆)途径感染人数占9.7%…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05,30(5):75-75
据2004年10月18日《新闻晨报》消息,昆明市艾滋病病毒母婴阻断获得重大突破性结果:申请阻断的共有31位染有艾滋病病毒的“艾滋妈妈”中,有30位经阻断后生下了健康宝宝,即婴儿不带有艾滋病病毒,只有一例生下的婴儿仍然带有母亲传染下来的艾滋病病毒。据国外资料,艾滋病病毒由母亲向孩子的垂直传播率约为40%-80%。昆明市的此项由1997年开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2010,(4):75-76
据2009年9月25日及28日《参考消息》分别援引美联社曼谷9月24日及路透社华盛顿9月28日电,美国和泰国科研人员2009年9月24日在曼谷宣布,在泰国进行的一种新型疫苗临床试验表明,这种疫苗可使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科学家对在经历了近年艾滋病疫苗研发“屡战屡败”的局面后获得的这一预防艾滋病“联合疫苗”的试验结果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它比成功疫苗的有效率在70%至80%至少也要达50%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15.
何为艾滋病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1983年法国学者和美国学者相继从患者体内分离出这种病毒;1986年将其命名为人免疫缺陷病毒,并将该传染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俗称艾滋病。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被病毒破坏,因此,凡是长期发热、消瘦、盗汗、乏力、慢性腹泻,并有不明原因的多处淋巴结慢性肿大者,都可怀疑是否得了艾滋病,应立即进行血液检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从根本上说只有两个要素,第一是病毒携带者排出了体液(血液、精液和唾液等其他分泌物)…  相似文献   

16.
有人在外科手术时染上艾滋病毒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已经揭露出了有4位妇女在几小时中经同一医生施行小手术而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的“使人不得不相信”的证据。在同一天,这个外科医生曾为一位可能感染了这种病毒的男病人割除囊肿。这位不知性名的在悉尼行医的澳大利亚外科医...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体感染HIV后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毒载量,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但无法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一旦停止给药,患者体内HIV病毒会在两周内出现反弹,患者须通过终身服药来控制病情的发展。CCR5是HIV侵染细胞的辅助受体,针对CCR5的基因疗法可能会达到完全清除感染者体内HIV的效果,但其将来是否能真正作为一种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手段目前还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教学》2008,(12):72-73
据东方网2008年5月27日援引国际在线消息称,近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一位病毒学家和一位生物物理学家,利用被称为“全内反射显微镜”的新式显微镜,亲眼目睹几十个分子在一个活细胞表面聚集,最终形成一种可怕的病毒——艾滋病病毒(HIV)的过程。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艾滋病病毒的产生过程,将对艾滋病的治疗和治愈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在与艾滋病斗争中大有希望李璞科学家正注视着与艾滋病病毒作斗争的一些有希望的新方法,即对在人体力控制病毒复制和活性的过程加以破坏。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目前发现一种抗癌药物,它可以阻断能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复制;此外,还发现一种...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5,30(5):75-75
据2004年9月27日《信息时报》消息,2004年9月26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艾滋病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主任朱托夫博士在广州暨南大学艾滋病基因与疫苗研究中心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朱托夫博士发现,由于具有天生的特殊细胞因子,一些与艾滋病人长期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关系的美国同性恋者,始终不会染上艾滋病病毒;而中国人群中也可能具有同样的天生保护基因,甚至可能存在特有的变异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