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最近又有人将他们搬出来做了改编:“有一个庙,这个庙离河边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倒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改编后,主人公仍然是三个和尚,但是他们经过配合就能喝到水了。  相似文献   

2.
三个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说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责任都在和尚们偷懒不团结吗?这并不像千百年来人们所公认的常理那么简单,其实这中间有好多东西值得去好好探究一番。首先去勘察一下火灾现场吧,你看那泥巴墙已烧得有一些焦黑,一幅旧布幔早就化为了灰烬,还有一片断瓦残垣,塌着的佛像和两盏油灯、三个薄团,再就是一个水桶和一口缸。这么旧的古庙年久失修,为什么上级宗教协会不拨点款修缮一下呢?据说和尚是喝着酒、吃着肉还大呼小叫什么“酒肉穿肠过,佛心中留”的,自然募捐化缘早有用途啦。是不是因…  相似文献   

3.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故事,这就是典型的不合作,它使一个集体变得分心、分力,甚至出现内耗。其实,在学习上,我们也一样强调要同心协力,互相帮助,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每一位同学才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合作性学习呢?简言之,就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要共同合作研究学习上的问题,取长补短,课后要加强对知识向课外延伸的合作学习,研究社会,增强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做既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理…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水日的前夕,有人创作了一幅漫画,题目是《三个和尚没水喝》。你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想到“三个和尚”的故事。可是,现在漫画上的三个和尚不是因为懒惰而没有水喝,而是因为他们三个齐心协力从江河里挑回来的水像墨汁一样黑,而且水里还漂着几根鱼骨头和一些垃圾。他们背后的工厂,伸出几根大水管正在向江河排污水!唉,没有水喝的三个和尚心里真烦恼!这幅漫画告诉我们: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人类对水资源无休止的污染与浪费,使得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水危机。又据有关统计,世界上有八十多个国家,约二十多亿人口正面临缺水的危机。这个数字…  相似文献   

5.
石头汤     
这个故事是说用石头煮汤吗?鸡可以煮汤,鸭可以煮汤,冬瓜、火腿、番茄和蛋可以煮汤,石头怎么煮汤呢?
  这个故事正是说用石头煮汤。是三个和尚用石头煮汤。这三个和尚的名字叫阿福、阿禄、阿寿。他们正在旅行的路途中,边走边谈着猫的胡须、太阳的颜色和一个人怎么才能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6.
章云峰 《广东教育》2005,(11):59-59
哲学家第欧根尼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河边用手捧水喝,于是扔掉自己的杯子并时他的朋友说:“这个藏子启发了我。既然手能够棒水喝,何必要杯子呢?”在物欲横流、商业气息潦厚的今天.课堂也表能幸免于包装和商业化炒作,还有多少人愿意效仿第欧根尼,丢掉“笔记本”或多媒体,单单拿着教科书走进课堂呢?  相似文献   

7.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少林寺方丈得知后,非常吃惊:“这怎么行,必须改革。”经过深思熟虑后,方丈决定提拔和尚甲为后殿主持,主管后殿事务。经过方丈的这番调整,寺院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和尚甲主管后殿事务,和尚乙与和尚丙负责挑水。这样,寺院恢复了正常供水了,被拉紧的生活之弦渐渐松弛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方丈发现和尚乙工作特别积极。于是决定提升和尚乙的职务。这样,和尚乙就晋升为副主持,协助和尚甲主管事务。从此,供水的工作只由和尚丙来负责。日子匆匆地走过,和尚丙负责供水的工作也有一段时…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儿歌《三个和尚》)师:三个和尚没水喝,会怎样呢?生:会渴死的!师:你有什么建议?生:一人挑一天水。生:两个两个地轮流拾水喝。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父母都给我们讲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故事说一座寺庙里,来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都下山去背水,日子过得很滋润。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这时小和尚不再背水,而是和那个和尚一起抬水吃,日子过得也不错。接着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结果这三个和尚谁也不想去抬水,更不想去背水,这样三个和尚每天都守着空空的水缸,渴得嗓子直冒烟。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还有水吃,等到再增加一个和尚的时候就没有水吃了呢?在社会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第二目"学会与人合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要使三个和尚都能有水喝,该怎么办?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管是对还是错。学生:1.排一张值日表,由三人轮流挑水,或者每天安排两个人抬水。2.将路分为三段,每人挑一段路。3.三个人一起挖一口井,或者一起修一节管道。课件展示漫画: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第二目“学会与人合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前,在高高的山上,有一个孤零零的庙。一天,来了一个矮和尚,他天天要到山下去挑水喝,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却很安逸。不久,又来了一个高和尚,两人就天天下山去抬水喝,日子过得也很安宁。过不多久,又来了个胖和尚……”对,这就是著名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忻老师今天就要和她的学生们一起,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三个和尚     
阿幽薇 《红领巾》2006,(6):26-27
一个和尚挑呀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抬水喝,三个和尚没呀没水喝……我们做的三个和尚是从一个鸡蛋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今日教育》2010,(6):35-35
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共同的目的,关键在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发扬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故事新解,给我们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早就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人多好办事,为何三个和尚反而会面临无水的尴尬境地?其实原因简单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不懂合作。有人曾描绘了另一番图景:山下,一个和尚用木桶挑水,第二个和尚在山上砍柴,第三个和尚将寺庙整理得洁净如新,飘香的饭菜正待人品尝。携手合作,一切必将改变。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那是建立在他们通力合作的基础上的,如若不然,他们仍是三个臭皮匠。花谢了,种子开始蕴育,花与种子的交替轮回,使生命得以延续。日落了,月又缓缓升起,日与月的各司其职,使世界变得和谐。春…  相似文献   

16.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儿歌《三个和尚》) 师:三个和尚没水喝,会怎样呢? 生:会渴死的! 师:你有什么建议? 生:一人挑一天水. 生:两个两个地轮流抬水喝. 师:你打算怎么让他们两个两个地轮流抬水喝呢? 生:可以先让胖和尚与瘦和尚抬水喝,接着让胖和尚与高和尚抬水喝,最后让高和尚与瘦和尚抬水喝. 教师用课件进行展示,如下图.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相似文献   

17.
一、作文题目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和尚抬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请就这则寓言来立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二、习作例文 反对自私自利 提倡奉献精神 广雅中学高三 李伟夫 “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  相似文献   

18.
小心眼     
有这样一则佛学故事。一大一小两个和尚来到河边准备过河,看见一个姑娘也正要过河,但河水很是湍急,姑娘显得十分犹豫。大和尚念了一声善哉善哉,便背着姑娘过了河,姑娘千恩万谢地走了。两个和尚赶了一段路,小和尚  相似文献   

19.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教师团队精神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上面这两种说法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  相似文献   

20.
《皮球掉进池塘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二册复习八的口语交际教材。教材给出三幅图,内容是四只小猴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玩皮球,皮球掉进池塘里,小猴子到底用什么办法捞上皮球?这留给了学生想像和创造的空间。本课教学可依如下程序进行。一、讲故事,激情趣根据低年级儿童喜好听故事的心理特征,教师运用诱发性的语言,绘声绘色讲述一个故事的起因、结果,给学生留下悬念,引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小老鼠喝着香油了》的故事:有一天晚上,一只小老鼠离开妈妈,他来到厨房里,发现一个香油瓶。大概是主人粗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