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BISS国际学校里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学校从来不评三好学生,不选班干部;学校冬季音乐会上,孩子们表演的节目漏洞百出,却照样赢来台下热烈的掌声;家长会听不到老师的训活,不谈学习……换个视角,走进BISS,我们能领略到这所奇特的学校里动人的“景观”。不评三好生这欢采访显得有点尴尬。北京BISS国际学校的行政总监邓先生似乎真被问住了,一时有点不知所措。而他的回答紧接着又给了我一个目瞪口呆。圣诞节过后半个月,这所学校已放完寒假,进入了1996年的新学期。来自30个国家的13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美国、英国、澳大利…  相似文献   

2.
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品质是应该从小开始培养的。可是我曾调查了一些五年级的学生,问他们:知道什么是公益活动吗?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那些聪明的孩子立刻瞪大了眼睛,不知道如何回答。在4个班级237名学生中,只有4人主动参加过公益活动。其他人在老师的反复启发下,才想起学校曾经组织过回收废报纸换铅笔的事情。我参与过一些国际项目,有机会和北京的一些国际学校的老师、同学接触。在他们那里的所见所闻让我深受感动,在不同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孩子的所作所为是那样的不同。京西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一百二十多个国家,真正是一个小联合国。在这…  相似文献   

3.
我现在任教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刚上课时,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学校的学生多少都有点这样的问题,但没想到这班学生这么严重。怎么办呢?没有回答问题的课堂怎么行呢?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呢?为了让学生积极发言,我采用了一个办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学生上课表现进行评分。要求每个小组每个人都要回答问题,不然的话就要扣分,好的加分,不好也不责怪,只要开口就行,并表扬他们“敢发言就是一次进步”。这样一来,激励了很多胆小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学生管得比较严,又不大与学生交流,因此师生有点隔阂.上课时,课堂气氛总是有点沉闷,提问时,也没有学生主动回答.有一次在和学生闲聊的过程中,我问他们:"我提出的问题你们明明会回答,为什么不主动回答呢?"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有点怕您,不敢回答."  相似文献   

5.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6.
种地的理想     
李家俊 《教书育人》2007,(10):41-42
“当一个农民!”他不无自豪的回答,戏言?气话?还是故作惊人之语?我有点始料不及。同学们也大多投来异样的目光,漠然,惊诧,鄙夷,还有随声叫好的。教授流沙河的《理想》一诗时,我提出“你的理想是什么”,竟然得到这样的回答,多少有点诧异。这个“异端”的回答,让场面一时混乱,等平静下来时,心里总是有些别扭。而更多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理想,这又让我有点气恼。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件让我感奋而又不解的事情。二十多年前的学生居然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同学聚会。他们中的很多人我已经淡忘,记不清名字”了。我只知道他们当年所在的班是一个“普通班”,也就是说这是一块“望天收”的田,不指望有什么“好收成”。学校只要求这样的班级能够平平安安毕业,若是有几个学生能考上重点高中,就算是“巨大”的成功了。  相似文献   

8.
赵惠泉 《山东教育》2004,(31):50-50
为了创造英语学习氛围,无论是提问、交谈、评价、鼓励,我尽可能地说英语。我不但带头说英语,还要求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说英语。班上40名学生,大部分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只有四五个同学在回答时结结巴巴,有时干脆不回答,保持沉默。我想这几个一定不会用英语回答,是和我赌气,我有些生气,便索性不管他们几个。他们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9.
意外发现     
新接的这班——六年级学生挺讨人喜欢,刚见面就围着你老师长、老师短的,那热情劲真让我有点找不到北。仅仅不到一个星期,我又发现了他们的一个“优点”——热衷于粗心。一道比较简单的分数乘法题,不是漏乘,就是约分出错,或者干脆不约分直接乘,乘完就没事了!在我了解情况,帮他们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并苦口婆心地做了一通思想工作之后,却仍有一部分同学“原地踏步走”,其中竟然还有上课频频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吴非 《吉林教育》2005,(10):1-1
前些时候,到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去听课、在校门口,看到校名是该校一小学生题写的.就觉得这所学校有点意思。进了大门,门厅壁上镌着几行大字——“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落款是“朱亦磊”。我不知道朱亦磊是何许人,校长说,是他们学校的教师,因为朱老师写出的这句话代表了教师的心声,所以学校决定用他(她?)的话作为警言训词。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又开始了。或者说,新学期,对有些孩子来说,又是新的开始。我身边的众多海归朋友在这个暑假经历了很大的周折——有人把孩子从本地学校转进了国际学校,也有人把孩子从国际学校转进了本地学校。国内,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越来越小的时候把他们送去国外接受教育,但我也有朋友干脆把小孩从香港的国际学校转回了国内的学校寄宿——绝对的出口转内销。坚守本土教育还是走西化的路线,这是个问题。我过去说了很多国际学校的好,貌似西方教育激进的拥护者。其实,当初我和  相似文献   

12.
毛荣富 《上海教育》2007,(12A):58-58
1974年的初冬,西北小城已经很冷,而“四人邦”制造的“马振扶事件”,更使教师的心头蒙上了阴影。 那天,我得了重感冒,还照常去上课。不料嗓子疼且干涩,每讲几句,我就不得不转身干咳几下。就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一连提问了几个学生,竟没有一个能作出满意的回答,我有点失望,又有点委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开学不久的一节科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来这节课是研究“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上课前,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找到我,兴奋地说:“张老师,我们抓到了许多苍蝇。”边说边向我展示他们的“战利品”——装在矿泉水瓶里的苍蝇,那种兴奋的神情天真又可爱。我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的?”“我在学校的垃圾箱旁边。”“我在校门口的农贸市场里。”“我在街道旁的垃圾场。”他们争先恐后地说。“你们为什么要抓苍蝇呢?”我又问。“我们想知道苍蝇为什么在那么脏的环境里生活,却不生病呢?”“它们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说实话,我也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按照课程计划,这不是这学期学习的内容,但学生有这样的探究热情,问题又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虽然我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探究“苍蝇”的奥秘。于是我就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苍蝇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立刻,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梳着剪发头的小姑娘,满头的黑发令人羡慕,虽然身体瘦瘦的,但是很健康。学校的同学、老师都说我文静又内向。实际上呀,我的内心却活泼而又富于幻想。你看,我的脾气还真有点怪呢。在家里我是个小天使般的宠儿。整天蹦蹦跳跳,一说话就哈哈笑。到了学校,我就变得寡言少语,循规蹈矩,稳重得像个“小大人儿”,连上课回答问题都小心翼翼的。老师的评语是:“性格内向,稳重。”天知道。我怎么会是“内向”的呢,只要一离开学校,我就像飞出笼子的小鸟,再也不用把手放在桌子上动也不动地坐正了。刚走进大门,一个拖着长腔的“妈妈,…  相似文献   

15.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6-16
在湘西某市见到两所“国际学校”以及一所“欧亚学校”的巨幅招生广告,听当地教师说,这三所学校虽然“国际”了,还是“土”得掉渣,其中两所建在城乡结合部,另一所在附近的山沟里,荒得很。招生广告贴遍全省,但是据说门可罗雀。不景气的原因不是它吹牛好大,乃是如今“国际学校”太多,有些经济不发达的省区一口气就办出二三十所,正在筹办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这“国际学校”没有商标专利,谁都可以挂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郑晓边加宁,小笛姐姐将你的“命题作文”交给我回答,希望我的“答案”能够使你满意。你的故事使我想起了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的实验:他到一个学校对部分学生做“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实际上被测者都是些普通的学生。8个月后,由于老师的期待,这些学生的行为果然表现出好的发展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数学老师对你进步的期待变成了你努力学习的自我期待,你又用好的实际行动加强了老师对你的关注与肯定,这种…  相似文献   

17.
我没有给四(1)班上课前,就听他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说这个班是学校出了名的调皮班。但我认为,学生调皮好,调皮的学生一般都有点小聪明。下面是我在摸索“捣蛋”班级课堂管理与教学的一些体会:一、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刚开始给这个班上课时,我板起脸孔,向学生约法三章:课堂上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果然课堂很肃静。可是当我提问题时,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我火了:“怎么你们都变成哑巴了?”这时,学生才说:“老师,你不是规定我们上课不许说话吗?”我心里羞愧,但还是强辩说:“是叫你们不要乱说话,不是叫你们不回答问题呀!”学生抗议:“哪有…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的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之中的重点、难点。如果老师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学生理解不了文章的内容,怎么去欣赏它的美?又怎样去理解它的感情?可是,老师讲解课文,那“之”“乎”“者”“也”又令学生生厌,面对这问题,我困惑不已。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看似掌握了,可是每到测试,学生个个紧锁眉头,成绩出来,那不理想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们都埋怨说是老师专挑不重点的内容考他们,他们复习好的重点老师偏偏不考,有学生还嬉笑着说:“真希望我的座号就是我的分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热对流》一课,我已连教两个班了,但总觉得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在讨论书中的三个知识应用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使我感到学生对“对流”这个概念没有掌握好,但又不敢肯定这一点。因为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时的质量比较高,只是后两题回答得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我在上第三个班时,做了一个调查,想通过细致的分析,弄清原因,为将来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凉凉好面道     
“夏天请朋友们到家里来玩,做什么给他们吃好呢?”为难了半天都没有个准语音的小瑾跑来问我。“冷面呗。”我随口回答。“哎,冷面倒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会不会太简单了点啊?难得朋友来家玩,就一种冷面好像有点……”不瑾有点顾虑。“那……”我笑道:“那就做各种各样的冷面,让他们眼花缭乱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