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在《周易》中的含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指大干世界中万事万物的情状,是形而下的具象世界;另一种相当于“道”,是形而上的层次。而在“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中,有一个“形上等级制”;书→尽辞→尽言→尽象(卦)→尽意(情)。在这个“形上等级制”中,“情伪”不是指具象世界中的真假之象或虚实之象,而是与“道”相似,具有形而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品。”“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占今中外,多少有识之土阐释了阅读的重要意义。著名学者朱永新积极倡导新教育实验,他更是把对读书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他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3.
高圣峰 《现代语文》2007,(5):117-117
走进中国学作品长廊,历代骚人墨客的惜时叹逝之诗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楚大夫艋原“惟草爪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世之雄”曹孟德横槊而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诗仙太白也说“弃我去昨日之日不可斟”(《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云》);少陵野老则挠首低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赠卫八处士》)而岳飞凭栏高歌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更把壮怀激烈的渎书人之惜时推向了极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讲中外之故”注释辨正唐遇春“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受法。”(梁启超《谭嗣同》)“讲中外之故”,中学课本注:“讲求(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先看“讲”。《说文》:“讲,和解也。”王筠注:“顾春秋时书,但有讲学义;战国时书,始...  相似文献   

5.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年小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的确,人都必须学而知之,读书是求知的必由之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现代意义论视角切入,借助意向性理论,尝试再次诠释王阳明心物说所表述的心学哲思的理论的实质及其体现的中国哲学精神和品格。内容重在:(1)解说心物学说的意向性理论特征及其突破纯意识域获取实际生活现实性品格的意义本质;(2)对比认识论与意义论的二重解释维度,反证王之超越性特征;(3)重解“四句教”以把握王学心物结构中建构意义世界的理论指向,及传统内观思想于其中表现中表现的精神境界和现实品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文化反思剧”置于中国当代戏剧史的总体过程中,分别从社会学与戏剧学的角度论述了“文化反思剧”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特殊地位:(一)作家们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观照历史与文化,努力从现实的社会人生挖掘传统文化和积淀,从而使现实主义精神在新时期戏剧中不断深化;(二)剧作家们在“寻”民族传统之“根”的同时,也开始了对民族戏剧艺术之“根”的追寻,从而将西方话剧的“写实”与传统戏曲的“写意”融为一体,大大丰富了戏剧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三会”是总目标、长远目标,“四基”与“四能”是形成核心素养的载体;同时素养形成能促进“四基”“四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师说》一文,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一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课本注释为:“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其,指书。”这个注释欠准确,理由如次: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弄清“书”“其”两词的意思是关键。先说“书”。查《古代汉语》(王力主编)、《辞源》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书”在三书中的相同义项是:①书信;②书籍;③书写、写字;④《尚书》的简称。依据语境分析,“书信”和《尚书》两义项明显不合文意。如果取“书籍”义,合不合适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相似文献   

10.
(一)对基本概念的比较Chemistry的基本概念:过去听说美国理科不重视概念教学,看来属误传。从教材的整个展开情况看,他们非常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而且用很大的篇幅对概念的形成、意义和运用进行表述。不重视概念教学的印象也许来自于他们没有“单质”这个概念,曾经多次听人说:“美国的化学书中连单质这个概念都没有”。美国的教科书的确没有“单质”这个概念,但是他们的“元素(element)”一词有时却兼具我们“单质”的含义;有时“实物(Substance)”一词又具有我们的“纯净物(化合物)”的含义;我们还发现他们经常把“原子”…  相似文献   

11.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精神;书,是“明月窟”、“清风滩”(宋·杜浚语);书,是“却老方”、“活水源”(明·于谦语);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毋庸置疑,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明晰人生,可以陶冶情操,活化智慧。但是怎样读书却是大有学问的,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说:“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书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2.
以司马迁及《史记》为研究对象的“史记学”,与现实社会有密切关系。本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史记》与汉代社会现实;(二)“史记学”与当代人精神;(三)“史记学”与当代经济;(四)“史记学”与当代学术。  相似文献   

13.
标点符号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和朗读教学来完成的。在句子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标点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认识。例如:①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鸟的天堂》)这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后一个却不加引号?课文以赞叹之笔作结尾:“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前一个“鸟的天堂”是指人们给那棵大榕树的特定称呼,故加上引号;而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巴金)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感…  相似文献   

14.
心灵感应即文章湖南邵阳市二中陈显德若问中学生应该学会写什么样的文章,我的答案是:心灵感应即文章。(一)文章是什么?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法言·问神》)。《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著名文学理论家蔡仪说:“...  相似文献   

15.
杨道麟先生指出:“诵读是读者把诉诸视觉的文学符号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它在中国古代备受文人推崇,“南窗读书吾伊声”,苏东坡就倡言声读;桐城派直言“因声求气”;“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人,不知声音,终为门外汉耳。”(姚鼐《与陈硕七礼》)朱熹在《渎书之要》中更是主张“书须成诵”。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假设的道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范畴对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的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将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置于一切目的之上,这无疑是对生命存在之肯定。但“经济人”作为一种从西方移植而来的理论假设,有其存在的限度。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做了分析:(1)“经济人”假设的嬗变及其道德风险;(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人”的作用;(3)“经济人”假设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发表改革报告,着力提升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日本也不例外。“日本高中基本问题检讨特别委员会”发表改革报告(1998年),具体描述了21世纪所要求的日本“高中生形象”,突出了“自主自立”、“共生精神”与“领袖素质”三要素的基本教养。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新时代教养教育的应有模式》(2000年),归纳了“新时代教养”的五个内涵:(1)“智、德、体”与“知、情、意”的总体;(2)社会交往中必要的素质;(3)在国际化与信息化进展的世界中作为日本人生存的能力;(4)确凿地应…  相似文献   

18.
清人姚鼐说:“余尝谓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或称义理、考据、词章)姚鼐提及的“义理、考据、词章”三方面,是我近十余年潜心探究,乐此不疲的所在。  相似文献   

19.
陈晓星 《成长》2007,(4):23-24
“罄竹难书”这个词被中国人使用已超过千年,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隋末李密起义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为: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荀子》一书(计三十二篇)出现“不”字2436例。一、《荀子》一书“不”字在句中的分布:1.不+动词,计1238例;2.不+形容词,计298例;3.不+助词+动词(或形容词),计466例;4.不+介宾词组(或介词)+动词,计48例;5.不+名词(此名词活用为动词),计39例;6.不+代词,计41例;7.不+数词,计14例;8.不+副词+被限定词语,计83例;9.副词+不+被限定词语,计206例。二、“不”限定谓语与限定谓语部分的问题:在否定句式中,不少限定整个谓语部分的,如“不”用作兼摄式句的状语,“不”用作递接式句的状语。三、关于肯定有“之”字与否定式无“之”的问题;四、与“不”字有关的动宾倒置;五、双重否定的结构类型,“不”与其他否定句连用,“不”与其它否定词中间有别的语言成分;六、与“不”字有关的几种句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