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历史进入到大航海时代,福建漳州月港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贸易港口。漳州窑瓷器对外贸易也随之繁荣发展起来。漳州窑艺人在瓷盘上详细记录下内河及浅海沿岸的小船形象、中式海运大帆船的形象和西洋式大帆船的形象、以及漳州窑生产的克拉克(kraak)瓷风靡世界的史实,并辅以同一时代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阐述了东西方海洋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漳州月港是明代重要的海外交通贸易港口。月港海舶抵达东、西洋的40多个港口,进口商品达110多种,我国的丝织、瓷器等物产也畅销东南亚并转销欧、美。左右月港海外交通贸易的是地主阶级的豪门巨室,但市民阶层中的富商也是一股重要力量,而众多的散商则是月港海外交通贸易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唐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地处东南沿海的漳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商口岸。大批穆斯林商人航海而来经商贸易,进而娶妻生子,落籍定居。“云月”墓碑、礼拜寺庙、白石丁氏、穆斯林大将等等,这些独特的事例成为漳州历史上的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5.
黄淑芬 《现代语文》2010,(5):101-105
根据连词的功能和意义鉴定标准,本文甄别了《闽南话漳腔辞典》所列的81个连词,排除其中20个词语,分析未被纳入的31个连词,分列一词多用连词的词条,并按其逻辑意义进行了分类。同时进一步厘清了漳州方言连词的范围和数量,纠正了该辞典中单凭语义分类造成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漳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铸币文化。清代早期,漳州新设局铸币,现存世的漳州铸币实物有康熙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和光绪通宝以及“漳州军饷”。本文分析清代漳州的铸币的开铸动机,考证其铸币地点,探讨明清时期漳州铸币文化形成和消失的社会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后期,西方殖民势力东渐,倭患荼毒,市舶司贸易衰落,广州、明州、泉州、福州等对外贸易港口相继退出,而漳州月港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因素快速兴起,成为中国东南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唯一合法的民间贸易港口.月港的历史地位表现为:首开我国民间海外贸易的先河,首度参与国际贸易竞争,首创民间海外贸易管理机制.同时,进一步养成塑造了闽南人的人文性格.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链条中,无论是从时间或是空间上看,漳州月港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每首歌曲中都隐藏着一段唯美的故事,正如这首《青花瓷》,它以婉转的曲调和引人遐思的歌词,在听众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画面,让我们不得不去想,不得不去一听再听……  相似文献   

9.
泉州港在明清时期衰落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是泉州港由繁荣走向衰落的关键原因;(2)福建省市舶司由泉州迁到了福州,使泉州港失去国际贸易的地位;(3)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侵影响了泉州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世瑜 《学周刊C版》2019,(7):159-159
欣赏教学是对青花瓷纹饰这类传统艺术的了解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美术课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拓展艺术视野,培养美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具体方法,激发学生对青花瓷等传统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青花瓷纹饰美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发展大多局限于陶瓷领域。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审视青花瓷,赋予其新的理念,将青花瓷转化为"青花瓷"视觉符号,并创造性地运用到设计中,展现"青花瓷"元素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明代民窑青花瓷绘以简洁朴实、随意生动见长,虽然没有官窑青花瓷的精雕细琢、富丽华贵,但民窑青花以其自身的独特语言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成为历史上一朵灿烂的奇葩。尽管民窑青花由于历史的偏见未能被世人重视,但是其所具备的艺术价值是不能忽略的。本文主要从明代民窑青花瓷绘的极简风格进行探析,通过对极简风格的分析并揭示背后所隐含的原因。让人们对明代民窑音花瓷绘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有一个委加今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始文献分析法,通过对《香港船头货价纸》的内容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并理清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的特点及其创刊的社会背景。《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其内容以船期、货价、行情和广告等商业信息为主。晚清时期的香港社会结构复杂。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在香港出现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4.
明未清初出现了多部红拂剧作,以张凤翼《红拂记》、凌漾初《红拂三传》、冯梦龙《女丈夫》及近年发现的曹寅《北红拂记》为代表,各剧本之间关联紧密。经比对分析可知,推陈出新是红拂剧改编的轨迹,不同的曲学主张和创作意图是红拂剧改编的原因。围绕红拂剧目的改编与评点,汤显祖、凌淳初、冯梦龙、吕天成、沈德符、曹寅、尤侗等曲作家、曲论家纷纷卷入其中,在曲辞、音律、情节架构、场上案头等方面表达了各自的曲学立场,从中可以窥见明末清初曲学界理论上的分歧所在。  相似文献   

15.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闽粤汉人移民台湾,福佬人比客家人早到台湾,还是晚的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仔细查找汉文文献来看,康熙末年台湾客家、福佬移民的比例已有不同。明郑时期已有大批客家人迁台,康熙四十几年以后又掀起客家人迁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邢窑白瓷的装饰问题。对邢窑的白瓷的“刻划”装饰、“印花”装饰、“点彩”装饰,进行了具体、形象评述。从而说明邢台白瓷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诗歌有着显著的地域性特色。就中州一地而言,可谓名家辈出,但也贰臣频现,有着典型的易代文人的人格心态,这与中州文化的思想传统密切相关。梳理其文化背景、心态构成对诗风流变的影响,对建构当时的历史空间和诗坛风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末贵州邮驿系统因专制制度的腐化而走向衰落,西方先进而科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不断被介绍到中国,包括邮政、电报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贵州境内的第一个邮政机构——贵阳邮政总局成立,1913年11月17日,贵阳邮政总局改为贵州邮务管理局,1931年正式改名为贵州邮政管理局。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现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法律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它主要体现在由原来以礼为核心,维护至上君权的封建法律思想转变为追求君臣平等,实现“天下公利”为目标的法律,超越了前代“尊君”的法律思想。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发展是借助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产生的内在超越,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由于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该时期进步法律思想没有对国家法律制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