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一句,历来有不同的解释。高语第一册注释为“意思是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此采用孔安国说。另据清刘宝楠的说法,应解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了,(别人)不再任用我了。”我们认为取后解为是。对这旬的理解关系到全篇的主旨,特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
谢东 《阅读与鉴赏》2009,(10):64-64,26
执教《论语·侍坐》篇时,笔者发现,对于“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一句中后一个“以”的理解.历来看法不一。虽说各家都将它看作动词,但具体意义却相差甚远。主要释义有三,分别是:(1)认为;(2)通“已”,停止;(3)用。  相似文献   

3.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一句历来有不同解释。高中五册课本上注解为“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说了”。此采用孔安国说.另据清刘宝楠的说法,应解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了,(别人)不再任用我了”.我认为后解是正确的.因为对这句的理解关系到全篇的主旨,特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步走”一词的理解,向有争议。中学教材中一见于《鸿门宴》。司马迁写道:“沛公则置车骑,脫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嬰、靳强、纪佶等四人持?懿阶?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课文未出注。通常解作樊哙等四人步行跟从。朱星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释义是:“徒步快跑”。  相似文献   

5.
试解“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源于孔子修《春秋》。在材料取舍上的“笔则笔,削则削”,表现手法上的“以一字为褒贬”,内容上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表现在“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五个方面,是借修史以传其“道”。“春秋笔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陋室铭》一文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之句。对“金经”有多种解释,我觉得这些解释都不妥当。一、语文课本注:(金经)指佛经。1.“陋室”非佛教寺庙,为何非指佛经?况且,寺庙中也并非只有、只准读佛经。2.作者是唐朝官员,又没有说他是佛教徒,为何非指佛经?佛教徒也并不是只能读佛经。3.从文中有“孔子云”可以证实,作者所读之书,并非只有佛经。二、还有人将“经”解释为“四书五经”,这也是片面的,作者所读之书并非只有“四书五经”。理由不用多讲。三、因为“经”字前面有个“金”字,还有人将“金经”解释为“金刚经”(一部佛…  相似文献   

7.
《木兰诗》中有这样一句话:“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三册《张衡传》中“衡善机巧”一句,课本将“机巧”注释为:“机械方面制造的巧妙。”依此注释,好些参考资料便译为:张衡擅长机械制造方面的巧妙。“擅长……巧妙”是说不通的。这里把“巧”字讲错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释为:“机巧,机械技术。巧,技巧。”此注极是。《说文解字》:“巧,技也。”《广韵》:“巧,能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巧,技也,技巧也。”《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四册《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首鼠两端”一词,课本注为:“也作‘首施两端’,比喻进退无据,瞻前顾后,迟疑不决。首鼠,首施,都是首尾的意思。”此注意思是对的,但应删去“比喻”二字,因这里不是用的比喻义。由张寿康审定、水利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词语集释》(以下简称《词语集释》)高中第四册注为:“指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进退无据,瞻前顾后,疑虑不决的样子。”将“首鼠两端”作如是解,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老子天下第一之老子,意有三层:父亲、自称、思想家老子。以我国周时的天下观为背景,从学理上对思想家的老子可称天下第一详加推究,不仅老子二字的汉字学意义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就是老子的名与字:耳与聃,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当然,更重要的是,不仅我国先秦各派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于老子,就是历代的多数学者,特别是老子的著名学生孔子也是如此认为的。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所北》,历来是脍炙人口,倍受推赞的七律名篇.明王嗣爽在《社臆》中评曰:“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装点,愈朴意真,他人决不能道.”这首诗的特点之一,就是诗意明晓,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大概是这个原因,所以才被一些注家所忽略,该注不注,以致留下疑点,使青年人阅读时产生困难.“白日放歌须纵酒”中的“白日”即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有些辞书对“尸位素餐”的解释过于简单,让人只知其典源而不明其本义。如《汉语成语词典》:“尸位,占有职位而不尽职守:素餐,吃闲饭。”还有的词典望文生义,说“尸位”是像死尸一样占着官位不干事.这可是曲解了此典的本义!  相似文献   

13.
“找”“不”“着”“北”这几个语素的组合原本并无一定的规则,但分析具体的语用实际,不难发现,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们的结合已是相对紧密、固定,人们多将“找不着北”作为一个结构稳定的语言单位来使用。请看: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教材对句中“亲戚”未作解释。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把这句话翻译为:“我们之所以离开自己的亲戚来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德行啊”台湾六十教授合译的《白话史记》也有类似的翻译。显然, 《教师教学用书》把句中的“亲戚”和现代汉语中的“亲戚”等同了起来,混淆了古今“亲戚”的区别。因为这个句子中的“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亲戚”在古代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相似文献   

15.
每教过一遍《<呐喊>自序》,就引起我思索这么个问题:在一位语言大师的笔下,一篇仅二千余字的短文,为何竟重复地使用了十个“寂寞”? 几经思考,渐觉作者用词的精妙。“寂寞”使用的频率如此高,读来而不觉多余,咀嚼倒意味隽永,实乃作者有意之笔。细研原文,揣摩用法,试作如下解析: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有一个咸亨酒店,这“咸亨”一词,课本既没有注明出处,也没有解释含义。我想对此作一简要的注释和说明,以供教学参考。《易·坤》:“品物咸亨。”这便是“咸亨”一词的出处。《说文》:“咸,皆也”;《玉篇》:“咸,悉也”。可见“咸”是程度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都”。《正韵》:“亨,音哼,通也”;《辞海》:“亨,通达顺利”。这样,副词“咸”同形容词“亨”合起来,构成一个  相似文献   

17.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出自新课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材注释为“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以,因为,介词。下面的‘以’,认为,动词。一日,一两天。乎,于。尔,你们。”如果按照注释直译的话,“毋”译为“不要”;“以”译为“认为”;那么“吾”,明显的“我”,又该如何翻译呢?配套教参译成:“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回答我的问题。”也体现不出“以”是“认为”的意思。笔者认为,此句中的“以”解释有误,当译为“用”;“毋吾以也”当译为“(人家)不用我”。  相似文献   

18.
范建国 《语文知识》2001,(12):28-29
谢质彬先生《“新发于硎”解》一文(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以下简称谢文)认为:《庄子·养生主》中“刀刃若新发于硎”应解作”刀刃像刚从模子里取出来的一样”,即训“硎”为“型”,训“发”为“开”。其“后记”里还断言:“‘发’字从无‘磨’义。”我们以为其说虽新,然欠斟酌。“发”字固然多作“开”讲,然而不能以此就断言“‘发’字从无‘磨’义”。“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字正作“磨”解,古今《庄  相似文献   

19.
周处是西晋有名的大将,他为人强直,后来战死在与氐人的作战中。周处武双全,还有《默语》《吴书》《风土记》等,其中《风土记》传至今日。周处的名声还不止于这些,更主要的是他有一段杀虎斩蛟、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的故事。故事中记他为了改过自新而人吴找名士陆机、陆云兄弟从师求学,最后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这件事,许多人以为是真实的,例如《辞源》周处条,其实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高适《燕歌行》开头两句是:“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对于“残贼”,史双元同志以为不能解释成“残余的敌人”,而应解为“不仁不义者”(《“残贼”解》,见1985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我以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史文认为“残贼”是翻用了孟子之语,为并列名词。的确,“残贼”的用法,可以是并列结构而不是偏正结构。《孟子·梁惠王下》中的“残贼”就是。史文的另一列子,是贾谊的《论积贮疏》:“今背本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这里的残贼,很明显,正如史文指出的,也是并列的名词。但这里不能解为“不仁不义者”,而应该解释成“害”。再说得具体些,“残”是就生产消费方面而言,“贼”是就社会风气方面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