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子与情人》和《母亲大人》这两部小说中的母亲都为儿子表现出了极端的畸形的母爱。本文通过比较社会背景,不幸婚姻和自身欲望等因素,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畸形母爱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描写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爱恨缠绵,欲罢不能的情感体验。他们互相依恋的情感是一种建立在畸形的、变态的母爱中形成的一种情结情感。文章试图对这种畸形的变态的母爱的形成、表现、根源及对母子俩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探讨,并以此来警醒现在家庭中存在或将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3.
唐书哲 《新高考》2013,(10):35-38,17
【导读】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出生于诺丁汉郡一个偏僻的矿工村里,父亲是矿工,母亲是小学教师。劳伦斯自大学起便开始发表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andLovers)是其代表作之一,带有较强的自传性。  相似文献   

4.
张鹰 《下一代》2011,(11):18-18
我给上初中的儿子在家的表现总结为"四多四少":上网多看书少,麻木多感动少,享受多付出少,执拗多孝顺少。无论我怎样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总是一副冥顽不灵的混沌状,让我百般无奈。  相似文献   

5.
D·H·劳伦斯的成名作《儿子与情人》运用俄狄普斯这一古老的神话框架,揭示几组人物在畸形母爱与无奈情爱中的心灵的苦楚,演绎出了一部冷峻苦涩的人生悲剧,以此对西方现代工业社会造成的异化现象作了冷峻而沉痛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作者敏感悲凉的心境和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两方面探寻郁达夫创作<故都的秋>悲凉之美的深层内蕴.  相似文献   

7.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作品,带有极强的自传色彩,一直被文学界作为诠释和例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的范例。本文着重分析莫莱尔太太的性格及形成的原因,以及导致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的名作<儿子与情人>描写了由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给普通家庭所造成的悲剧.夫妻关系由爱生恨,妻子把对丈夫的失望,转向儿子寻求精神寄托;儿子成为母亲的精神支柱,过分的母爱阻碍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威廉就这样成为了这一畸形关系的牺牲品,一生充满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笔触,抒发出对"清、静、悲凉"的故都秋景的热爱,以纸为琴,以笔作弦,演奏了对故都秋景的一曲无声颂歌。这曲颂歌之中,却处处透出淡淡弥散于作者心底的"悲凉"。本文重点分析了《故都的秋》中"悲凉"的具体表现,并从作者身世造就的"悲己"气质、古典文学浸染下的"悲秋"情结、黑暗时代下的"悲世"情怀等方面重点探讨了郁达夫钟爱故都之秋"悲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两个文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的生活背景、人物性格以及命运结局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得出结论:虽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现实中苦苦挣扎却终究不能摆脱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刘希云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3):41-43,79
鲁迅和张爱玲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他们都有一段不幸的童年经历。作品都蕴涵着一种深刻的悲剧意识,但在创作内容、创作风格、写作立场、创作渊源上又存在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于他们所处于不同的时代和作家个性心理的不同而致。  相似文献   

12.
《氓》和《孔雀东南飞》分别鲜明地描写了先秦时期和汉朝两位弃妇的形象。通过具体分析两位弃妇在爱情婚姻中的地位以及被弃的结局,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在逐渐封建化的社会中不断下降。两首诗歌的创作时间跨度较大,但都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日渐封建化的腐朽制度,都为在女性地位的提高而呼喊。文章论述了两位古代女性的遭遇,探讨了礼教和婚姻生活等带给她们的禁锢和悲哀。  相似文献   

13.
每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总感到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寂寞和无可奈何的感伤与凄凉,怎么也不像须眉壮士的风格。“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天是妩媚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是热情的。那么,秋天呢?古人多悲秋,今人多颂秋,文人墨客对秋天情有独钟,他们用自己的真情、意愿诠释着秋的内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风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眼中的秋景则绚丽多彩;“看万…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悲秋散文相比,虽然同是写残败之象,凄冷之境,悲凉之味,但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在情感基调、审美心理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者悲秋,后者乐秋;前者被动,后者主动;前者无奈,后者享受。在心物契合.谐调成趣的过程中,令人看到了“精神享虐”的影子。但这种精神性的享虐因为同时也指向了美、爱和别样的反叛.所以显得淡雅自洽,反而能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5.
崛起于三十年代的女作家萧红,以她的名篇<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六十多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她的"萧红体"式的小说,而忽略了她作为左翼作家的某些"非左翼"化的作品.从她深沉的人生哲学中解读<北中国>,期望还原出一个更丰富的小说家萧红.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实质上是焦母在封建礼教的背景下长期寡居后情感变异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具的女作家。由于她传奇般的苦难经历,使她对社会、对人生、对女性、对众生有着一种强烈的悲悯意识。在《呼兰河传》的创作中,萧红把这种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渗透到作品中,描写了呼兰河小城人死水般的生存状态,对国民的弱点和病态的人生寄予了既恨又怜的复杂情感,因而也形成了作品悲凉的情感创作基调。从小说的情景描写、三个典型人物的命运记写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然而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下,母爱发生了变异,导致了令人痛心的悲剧.本文以《原野》《寒夜》为例,试从人物性格缺陷,婆媳关系及其悲剧根源等几个方面,探析两部作品中的母爱悲剧.  相似文献   

19.
在韩愈现存的三百余首诗歌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诗歌具有悲凉意味,然而韩诗雄奇与谐谑的外表掩盖了悲凉的内蕴,故学术界较少论及韩诗悲凉一面.韩诗中的悲凉之作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四类,即对亲友的哀痛相思之作、仕宦不顺、处境困顿之作、贬谪之作、忧讥伤时、咏景感怀之作.在每一类中都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中都灌注了韩愈悲凉的情感,深藏着一种悲凉的意蕴.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存在着诸多的不同。首先在主题的倾向上不同,一个是晚明黑暗社会的揭示,一个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自我”扭曲的寓言。其次在文化价值与道德观念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金》描写的性专门在技术化倾向上做文章,而《查》在描写性时着眼点放在人生的探索上。再次是文化背景不同,《金》中的性描写,有许多是病态性心理的反映,并非健康的人类应有的性要求;而《查》的性描写,带有一种西方文化的颓废色彩,是一种野性的性放纵,它企图以人性的复归,即两性关系的纯自然性,来挽救西方社会的沉沦,但这种原始野性式的性表现,反而掩盖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揭露,这正像《金瓶梅》中过多的性描写,也冲淡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