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安·恩莱特的小说《聚会》的叙事者角度出发,分析叙事者叙事的特点,探讨叙事者的设定和作品主题表现的关系。从叙事者的不可靠性,主体创造地位体现人物的回忆再现和治愈伤痛的过程,表现死亡与爱重生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叙事方式独特且耐人寻味的小说。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南方社会中一个叫康普生家族的故事。作者从三兄弟的角度观察家族发生的事情,将着重点放在凯蒂失去贞节一事对家族的冲击上。作者作为第四个叙事者描述了康普生家最后的衰败。该文将通过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独特的叙事视角,从而探讨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及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从人物心理描写的角度来看:《金云翘传》与《翘传》的作者都擅长透过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作者对人物做心理分析,通过人物言行和内心独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青心才人善于通过诗词来写人物内心,阮攸则善于写景寄情;《金云翘传》的内心独白是简介式的内心独白,《翘传》中的内心独白除了简介内心独白之外,还有直接内心独白以及从无所不知视角描写内心独白;《金云翘传》叙事者在评论时的态度是相当客观的,表达也相当含蓄、蕴藉,而《翘传》的叙事者却用充满主观情感的语言来评论人物、表示对人物的同情。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叙事方式独特且耐人寻味的小说。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南方社会中一个叫康普生家族的故事。作者从三兄弟的角度观察家族发生的事情,将着重点放在凯蒂失去贞节一事对家族的冲击上。作者作为第四个叙事者描述了康普生家最后的衰败。该文将通过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独特的叙事视角,从而探讨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及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被誉为“心理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开创者 ,他在其优秀短篇小说《丽姬娅》和《厄舍府的倒塌》中利用故事叙事者的话语的力量调动读者的兴趣 ,使读者和叙事者一起进入故事的梦幻情景之中 ,产生了强烈的震慑力。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大双心河》采用人物尼克的和无名叙事者的两个叙事视角。双心河暗示了故事的双重含义,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观:一方面是尼克渴望驾驭自然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叙事者不以人为中心的对自然的开明和尊敬态度。本文还讨论了一些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鲁迅《伤逝》因本身的矛盾性而多义,其矛盾不仅存于叙事者与人物之间,且存于各自内部。叙事者与人物通过“空虚”相互妆扮为孤独者,造成不可靠叙述。子君真面因此难寻,或即腹语者,能借用他者的话语发言,且不乏行动能力;此与鲁迅有形象上之同构性。《伤逝》表征了鲁迅所创造的一种腹语者的诗学。  相似文献   

8.
网络核心课程《文学概论》是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必修课,我们可以将《文学概论》课程的运行过程作为一个叙事活动来分析,那么,教师就是叙事者。本文从作为叙事者的课程责任教师层面的任务分析切入,阐述了课程教学团队的分工机制:一是团队成员分工回复学生非实时帖子;二是团队成员分工督促形考作业评阅工作;三是将课程内容引入学生论文指导。笔者通过总结该教学团队的部分工作,希望抛砖引玉,与同行交流,共同探讨更好地运行网络核心课程、服务学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孙犁解放区短篇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人称叙事者可以分为讲故事的“我”和隐含作者的“我”两种类型,它们在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是作品产生清新俊丽风格的深层原因。论文以《邢兰》、《女人们·红棉袄》、《走出之后》和《纪念》四篇小说为例,分别从叙事者“我”的身份、“我”的话语言说方式和“我”所承担的叙事功能三个方面人手,结合孙犁自身的传统文人品性和人道主义情怀解读其解放区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陈其泰作为《红楼梦》"优秀的读者",他看清叙事者建构了一个"真事隐"的迷宫般的叙事架构,留下了一条寻与解阅读曲径。因此,他不厌其烦分析作者所用的白描、影射、暗示等叙事策略以寻找线索,解开文字背后隐藏的"真事"。更为重要的是,陈氏是完全在文本内部,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谜。他不仅解开了谜底,更指出叙事者何以要费尽心力,用这种捉迷藏的方式来写《红楼梦》。  相似文献   

11.
续书是作者对原著表达某种意见的途径,《水浒传》续书的出现也正如此。自《水浒后传》刊行至今,共有多达16部的《水浒传》续书出现,二百多年来《水浒传》续书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从时间上看,前期只有短小的评价,后期以单篇论文为主;从论述的频率来看,主要集中在《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与《荡寇志》三部作品之上,其余的续书则涉及很少;从论述的切入点来看,主要集中在对续书的内容、分类、主题思想以及艺术得失之上。  相似文献   

12.
For close to 170 years the general consensus from historians has been that Edmund Rice, who founded the Irish Christian Brothers in 1802, was an unenthusiastic applicant to the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in Ireland in 1832 and later withdrew his schools because he believed his education was incompatible with the philosophy underpinning the conduct of Board schools. Three myths were created and have circulated over many years to uphold and sustain a pretence that this was the situation which prevailed. These myths are that the Christian Brothers were reluctant participants with the Board; that the Board’s system of education was inimical to the Brothers; and that the Christian Brothers left the Board as a matter of principle. This paper contests these myths and argues that they made virtue of an internal rift that dramatically divided the Christian Brothers politically for over a century. This was a rift that sidelined Edmund Rice and those who supported him.  相似文献   

13.
《兄弟》:从寓言到"写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兄弟》暗示了余华小说艺术发生的新变。其《兄弟》之前的作品多是寓言性的,《兄弟》逐步走向了"写真",作品因而消解了隐喻性和荒诞性色彩;人物也不再是小说叙事结构中的符号和工具,而是具备了性格特征且具有个性魅力的形象;小说的主题内容也从"闹剧"走了出来,而成为描绘人物命运、揭示历史真相的正剧,其中也透露出作家的情感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敷衍而来的.从学接受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对《水浒传》是一种接受的关系。这里讨论了《金瓶梅》接受《水浒传》的具体情况.即作选择《水浒传》的原因和《水浒传》对《金瓶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余华长篇小说《兄弟》出版以来,受到评论界诸多指责。但陈思和等从民间视角出发得出截然相反的论断。文章认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必须在形式创造、人物塑造、思想内涵上达到一定高度,而《兄弟》在以上方面均存在严重缺陷。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但并不能因此改变评价其优劣的客观标准。如果任意为之,只能导致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兄弟》的三种批评模式进行了归纳,传统现实主义美学框架内的批评明显不适于评价已经超越现实主义边界的《兄弟》,"不真实"、语言粗俗等结论就是用这种方法得出的。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论文认为《兄弟》运用超现实的手法,借鉴拉伯雷的怪诞现实主义形式,表达了对文革和改革两个动荡、巨变的时代精神之荒诞性的体认,是一部勇于"写当下"的探索之作。但余华只取了民间诙谐的审美形式(怪诞现实主义),却放弃了再生的精神,因此具有伪民间性,整个文本表现为能指的狂欢,不过他还是保留了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17.
《兄弟》的形式化追求、理念化特征以及对过度的沉迷,体现出对先锋派的回归。具有“油滑”性的“大话化”特征以及大量身体隐喻构成的身体叙事带来狂欢化倾向和媚俗嫌疑。《兄弟》具有对深度模式的执迷,但“油滑”也带来结构与意义的自我消解。《兄弟》意味着后现代背景下的先锋的油滑美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初,王道生《施耐庵墓志》载施耐庵的生卒年为1296—1370,《京本忠义传》残页中“军人每”中的“每”字,是元代常用字。《施耐庵墓志》说:“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罗贯中来福建,是谋求出版《水浒传》。福建刻《水浒传》时间早、数量大,是罗贯中来闽活动的结果。为了消除时人误会,罗贯中强调:“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表现出他的坦荡与实诚。《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正处于“变夷为夏”的阶段。它是“愤书”。愤,就必须有作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处于“变夏为夷”的阶段,作者之隐痛可知。它是“哭泣”之书,导致了不作为。《水浒传》艺术风格体现为阳刚之美,《红楼梦》艺术风格体现为阴柔之美。中国文化的元气,尤在最具生命力的阳刚、激情与“天行健”的始源精神,“水浒气”的存在,是中国文化经久不衰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烟草业的代表,在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抗衡、斗争中,南洋公司采用品牌策略,积极注册商标,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同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不断更新产品,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氏兄弟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写到了一个共同的对象:两株树,但是,在这一文学细节中,却渗透着两种不同的写作姿态,前者充满张力,后者却饱含平淡。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一个文学细节的阅读和分析来比较周氏兄弟写作姿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