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有国 《贵州教育》2008,(24):32-33
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学科里的开放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多设计一些数学开放题.……  相似文献   

2.
反思我国大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难发现,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呈现的多是投资驱动、权力推进、资源依赖、知识技术跟进等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在大学学科建设中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科学技术日趋进步、国际竞争愈益激烈的背景下难免捉襟见肘,弊端渐现.当前,如果我国大学学科要不断进步、提高水平,必须解构既有的发展模式,建构以组织创新驱动的学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更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它却以超乎寻常的势头迅猛地发展.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这足以证明信息技术教学是我们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江泽民同志也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活动.因此,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通过修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学科竞赛运行机制,建设学科竞赛指导队伍,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等,多方面为学科竞赛搭建平台,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着艺术学科被忽视的现状。艺术学科课外活动带有突机性,整个组织过程存在着以下弊端:少创新多摹仿;假冒作品多;浪费、攀比成风;艺术活动水平定位过高,脱离实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点:l.应试教育;2.缺乏专职艺术教师;3.评价方式单一。期待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普遍缺乏理论创新,其造成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缺乏理论创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对学科性质误识而产生的教育社会学教学与研究的认识论困境,是导致教育社会学缺乏理论创新最为重要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在学科性质上将教育社会学归属于规范教育学学科和社会学的纯应用型学科是制约教育社会学理论创新的一个认识论瓶颈.突破教育社会学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困境要求学界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予以正确定位,不仅要将教育社会学视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而且将其视为社会学的一个特殊理论学科.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地方的科技中心,肩负着为地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分析创新人才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功用.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学科竞赛运行机制,配强指导队伍,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着力培养创新人才,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国家推动和支持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然而在新兴的设计学科中,由于其学科特性,一直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被错位理解的现象.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真实内涵以及设计学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对设计学科中"创新"概念的错位下移进行分析,指出理解偏差和实践研究缺乏的现实,以期为更好地开展设计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是航天学科本科生教育改革的新模式.结合国防科技大学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深入分析了建设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必要性,系统总结了加强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举措,包括实践项目设置、导师队伍建设、创新文化营造、管理机制形成等.为航空航天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教书育人》2013,(3):16
南理工2013年自主招生,着重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考生。四类特长生可申请南理工自主选拔录取。一是数理化生信息特长类,具备以下条件者优先: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奥赛省级赛区学科竞赛二等奖及以上或不同学科两个三等奖的考生,或某一学科成绩特别优异的考生,或参加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冬令营、夏令营并获奖的考生。二是文学特长类,高中阶段发表过文学作品或在有关文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正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构建基于学科背景的基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高校各学院强化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力举措.中南大学材料学院经多年探索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材料学科背景、专业知识教育有机融合,一方面搭建材料学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及相关交叉学科课程,形成一支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团队,开展校企联合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实行创新创业课外学分制管理,组织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挖掘学科潜在的创新创业点,重实践、讲创新,双管齐下,构建基于材料学科背景的基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应以知识创新和方法创新为主要内容,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找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交叉学科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创新是高校德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高校德育创新离不开学科交叉,高校德育问题的多维性、德育实践的创造性、德育专家的互补性、德育学科的发展性都需要学科交叉,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有力地推进了高校德育创新的进程,是高校德育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4.
"双创"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创新的行动化).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调研表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和实际行动不够;高校学生对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不够,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意愿不容乐观;高校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培养的平台及相应机制相对缺乏.高校应通过转变创新创业理念、拓宽创新创业途径以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三个主要渠道促进"双创"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校成为创新的基地.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其发展离不开创新教育.本文主要研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动手实践机会少、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弱的现状,南昌航空大学通过举办创新实践班,依托学科竞赛,开展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从解读软件工程类学科竞赛特点入手,分析其对创新实践班的牵引作用,以及创新实践班对创新人才培养上的支撑作用.以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创新实践班为例,提出学科竞赛牵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项...  相似文献   

18.
交叉学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可以划分为学科初创、学科调整、学科规范发展三个阶段,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目前仅仅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可谓“任重道远”.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目前的交叉状态,也需要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困境以及下一步通过学科交叉获得高层次创新和深度发展的动力与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提出团队异质性、规模、阶段与类型对学科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假设,而后通过对中国高校86个学科团队66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来验证,以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得出,团队异质性、发展阶段、学科团队类型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团队规模与团队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翻译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8年 ,教育部制定了“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把高层次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培养高素质和创新人才 ,不能只靠某一学科的力量 ,各门学科应该相互渗透 ,相互配合 ,不断形成交叉学科 ,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 ,新老学科共同担负起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繁重任务。高校的翻译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一、翻译教学创新势在必行翻译教学是比较传统的学科分支 ,无论是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还是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 ,都曾经为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 ,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