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2,(10):42
记者从3月21日召开的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将重点开展4项新闻报刊领域的专项治理行动,有效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规范新闻采编秩序。新闻出版总署将联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的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新闻记者是高风险行业之一。记者职业的高风险,包括在采访战争时殉职,也包括从事新闻活动时发生的种种意外,例如被围殴追打,被绑架敲诈,被迫害致死,以及遭遇各种自然灾害等等。记者遭袭挨打的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记者和新闻媒体的新闻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被打记者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则是共同的;记者挨打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记者在一些舆论监督稿件的采访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触犯了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因此,认真维护新闻记者的正当权益,坚决制止、彻底杜绝袭击、殴打甚至迫害新闻记者的极端行为,是建…  相似文献   

3.
高方 《传媒》2014,(9):11-14
正3月27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当前的新闻敲诈有哪些特征?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打击新闻敲诈?公众如何分辨真假媒体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新闻敲诈者"苍蝇头、老虎身",基层苦不堪言《传媒》:为什么要采取专项行动打击新闻敲诈?基层单位和群众对新闻从业人员哪些问题反映最强烈?  相似文献   

4.
十大事件     
《传媒》2013,(1):18-22
一、新闻出版总署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 2012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的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打击和治理的范围包括:社会机构或人员假冒新闻单位或新闻记者搞所谓的新闻采访活动及利用"采访"活动敲诈勒索;新闻记者利用采访活动牟取利益,接受企业和公关公司"红包";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等.  相似文献   

5.
传媒视野     
《现代视听》2012,(5):1-3
传媒资讯新闻出版总署等:严格处理"新闻敲诈"等违法活动为打击真假记者以"曝光"为名进行敲诈勒索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等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据悉,此次专项行动打击范围包括:社会机构或人员假冒新闻单位或新闻记者从事所谓新闻采访活动及利用"采访"活动敲诈勒索,新闻记者利用采访活动牟取利益、接受企业和公关公司"红包",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从事有偿新闻等。  相似文献   

6.
高方 《传媒》2014,(9):14-16
正中宣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从3月底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专项行动,切实加大整治力度,坚决防止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蔓延。此次专项行动,给新闻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正气之风",中国记协作为参与此次专项行动的部门之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特点?中国记协在专项行动中做了哪些部署?取得了哪些成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记协的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东南传播》2014,(2):148-149
<正>总局将采取6项措施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记者2月16日从2014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针对2013年的新闻报刊违法违规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采取6项措施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重点是全年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等专项行动,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据了解,2013年,群众举报的新闻报刊领域违法违规案件共计345件,其中涉及中央报刊138件、地方报刊207件。  相似文献   

8.
新闻敲诈     
梁锋 《新闻前哨》2014,(10):85-85
新闻敲诈是指借用媒体能够向社会公开报道的职业特点威胁一些有负面消息的单位或个人而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新闻敲诈是一种与新闻传播行为相伴生的行为,是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异化。"新闻敲诈"现象源自于报刊的逐利动机,马克思把这它称为"非常卑鄙可耻以致不敢公开说出的隐秘动机"。  相似文献   

9.
要闻     
正总局将采取6项措施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记者2月16日从2014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针对2013年的新闻报刊违法违规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采取6项措施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重点是全年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等专项行动,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据了解,2013年,群众举报的新闻报刊领域违法违规案件共计345件,其中涉及中央报刊138件、地方报刊207件。群众举报案件中,涉及最多的是虚假失实报道,其次分别为报刊社广告违规、出租版面  相似文献   

10.
陈阳 《编辑之友》2015,(7):61-66
新闻敲诈是对媒介话语权的异化,对异化过程的探究有利于揭示新闻敲诈的深层原因.从媒介生态的角度,新闻敲诈是新闻腐败的表现形式,它折射出媒介话语权具有权力与权利叠加的特性,这一特性助长了记者对媒介话语权的滥用.从新闻生产的角度,新闻敲诈侵蚀了传媒话语权的公共性和公开性.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新闻媒体位于政府与民众之间,这一中间人的身份为新闻敲诈提供了前提,这也正是新闻敲诈在世界新闻史上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14,(9):20-22
正广东:充分利用举报渠道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广东是报刊大省、报刊强省,目前有报纸142种,期刊381种,驻粤记者站201个,新闻采编从业人员2万多人。因地理位置特殊,广东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明显,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的问题突出,新闻报刊面临的宣传舆论的斗争和反制形势十分严峻。加之广东的报刊由于摊子大、从业人员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少数报刊涉嫌买卖、出租刊号以及对外承包版面等,个别记者因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法律的严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份以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4.4万人次,收缴非法出版物69万余件,其中非法报纸期刊104种共6万余件,查处假报刊社、假编辑部5家,关闭非法新闻网站1家,取缔非法设立的记者站1个,行政处罚案件7起。  相似文献   

12.
赵培玺  沙如钢 《传媒》2006,(9):34-36
面对新闻自身的"第一守望" "新闻队伍再不抓职业道德建设,数年之后,将无可用之兵".初听这一惊呼,以为危言耸听,庸人自忧.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虽为"四大公害",也只是个别人私下的肮脏交易,远未发展到那样严重的程度.当看到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四记者涉嫌敲诈被逮捕"的通报,不禁怵目惊心,盲目乐观不得.  相似文献   

13.
张玮 《传媒》2014,(12)
正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了8起典型新闻敲诈案件查处情况。在查办的《中国特产报》《中国经济时报》《企业党建参考报》《西部时报》及其记者违法案件和4家地方媒体记者新闻敲诈案件中,涉案媒体和记者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查处。通报显示,被查处的《中国特产报》因管理混乱,在停刊整顿期间,所聘记者仍然在外进行新闻敲诈,最终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吊销其报纸出版许可证,涉案记者被列入不良从业记录,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继去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持续开展打击新闻  相似文献   

14.
蒋建国 《传媒》2014,(9):8-10
正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不是什么新命题、新任务、新工作。近些年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多次下发通知、多次组织行动、多次进行打击,取得了一定成效。仅2013年,全国报刊被缓验216种、停办76种,记者站被缓验193个、注销49个,注销新闻记者证14455个,其中不少是因为涉嫌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而受到处罚。但是,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问题屡打不绝、屡禁不止,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到了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程度和时候了。最近,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印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们要学习、贯彻好《通知》精神,统一思想、协调行动。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对于中国新闻媒体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所喜者有二:一是大型新闻传媒集团培育步伐加快,报刊业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有望得到缓解,二是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给宣传文化工作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所忧者亦有二:一是新闻报刊领域长期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如新闻敲诈、有偿新闻、假报刊、假记者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受网络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王克勤 《青年记者》2012,(31):43-44,42
谈到记者的光荣,我不得不先说说记者的尊严。从整个社会环境而言,这些年,记者权益遭到侵犯的事件愈演愈烈,记者被跨省抓捕、上网通缉、擅自扣押、殴打辱骂的事情时有发生。记者的采访报道权、舆论监督权及个人公民权利屡被伤害。从新闻队伍看,在许多记者殚精竭虑追寻真相、揭发黑幕的同时,也有些记者或者整天忙于做吹鼓手,或者热衷于软文写作,或者在不断炮制虚假新闻,有的甚至以新闻为手段进行敲诈勒  相似文献   

17.
视野     
《新闻实践》2012,(6):75-76
三部门部署打击"新闻敲诈"、有偿新闻专项行动5月3日中国广播网消息: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的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打击和治理的范围包括:社会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1):8-13
当前新闻敲诈事件频出,此类事件的处理往往采用惩罚为主的刑事归责,而这种方式在刑事罪名选用上尚显混乱,整治成效也不显著。从刑法视野中新闻敲诈的概念界定出发,提炼出新闻敲诈可能涉及的刑事罪名与犯罪构成,限定新闻敲诈的犯罪类型,并指明现有法定罪行的不周延性以及刑罚打击模式的弊病。新闻敲诈刑罚处理的实质是禁止权力寻租,而过度强调新闻敲诈的刑罚将可能损害新闻自由权的行使。采取刑罚最小化的社会控制策略,提出"扩大私法惩罚适用"、"发挥行业协会监管功能"、"合理应用主管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增强民意监督与加强队伍建设"四项措施,保证新闻敲诈治理的合理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业界资讯     
《新闻战线》2012,(6):111-112
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严肃处理新闻记者从事"新闻敲诈"等违法活动为打击真假记者以"曝光"为名进行敲诈勒索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5月15日至8月15日  相似文献   

20.
传媒资讯     
《记者摇篮》2012,(6):91-92
全国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有偿新闻专项行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的专项行动。全国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有偿新闻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