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技进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在于培养同现代化农业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妇女的社会劳动者角色得到了强化,“男工女耕”的分工使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她们的文化素质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严重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妇女的再教育已成为当今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草坝地区为基点,分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农村妇女的再教育为突破口,阐述了农村妇女再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农村妇女再教育的各种手段和途径以及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提升能力、激发潜能是增权的核心,也是残疾人教育的最高目标。增权理论与残疾人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作为残疾人教育又一新的指导性理论。要实现残疾人的教育增权,需建立能力本位的教育、重视教育的结果公平、突出残疾人的主体性,同时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学校建设、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另外,要完善相关法规,营造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与和谐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撒拉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循化县。地区发展水平和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子女的期望,学生的学习态度,宗教文化及社会环境等,成为影响撒拉族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家庭的教育支出不大,主要根据撒拉族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的教育支出情况,从经济、家庭、文化、社会四个方面来探析影响撒拉族家庭教育支出的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凌慧  徐君 《成人教育》2013,(12):4-8
本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基础性研究欠缺、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多元研究视角缺位、研究方法单一、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我们应对农村妇女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特色的农村妇女教育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立足于农村妇女教育发展实际,为农村妇女服务。  相似文献   

5.
撒拉族女童教育面临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撒拉族女童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国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而造成撒拉族女童教育落后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女童教育的困境不但危及妇女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当地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所以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发展女童教育的特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妇女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文章选择西部7个贫困县20个乡村,对18-50岁农村妇女做了量表调查和访谈,从农村妇女的生产、生活、政治参与、文化教育等方面把握当前农村妇女的发展困难,梳理农村妇女培训的供给需求矛盾,提出了通过县域为单元的社区化农村教育解决农村妇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人数不多,生活在青海省东南部,黄河岸边,崇出峻岭中的少数民族──撒拉族。日前,笔者在前往西部大开发采访中,深入撒拉族居住的青海省循化县,切身感受到该县在发展女童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可喜成绩。 长期以来,由于受民族习俗及宗教文化的影响,撒拉族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迂腐陈旧的观念还主导着人们的思想。由于受这种思想认识的制约,全县民族教育发展缓慢,撒拉族女童教育尤为滞后,成为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据1993年统计,全县学龄前儿童为13448人,已入学…  相似文献   

8.
"舅权"制度是撒拉族制度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文化事象,至今仍在撒拉族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文章就撒拉族"舅权"在婚俗中的的表现为切入点,而后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9.
撒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循化的撒拉族人口共计8.3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4.24%,占全国撒拉族总人口的85.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撒拉族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社会工作中的增权理论为视角,通过探讨隐性知识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来分析共青团参与大学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研究对学生进行个人增权和集体增权的方式,使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最终构建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标志、参与为目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妇女教育面临着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城镇化的严峻挑战。在终身教育背景下,主体意识觉醒有助于农村妇女形成正确的发展观,积极自主地学习,农村妇女教育必须以唤醒农村妇女的主体意识为重点。学会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农村妇女教育应建立以学会学习评价为核心标准、以证书评价为辅助标准的教育效果评价机制。保障农村妇女教育的稳步推进,必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背景下的农村妇女教育之根本宗旨,是要服务于农村妇女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妇女”一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地域概念,一是性别概念。就农村妇女而言,其处于“农村”和“妇女”这一双重不利境地。农村妇女的教育地位体现了公共资源和家庭资源的性别和地域配置,也是农村妇女整体能力提升的一大基础和发展的潜力所在。笔者从性别比较和城乡地域比较入手,以“结构”作为主要分析路径,探讨了当今农村妇女教育地位及变化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和家庭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性别不平等”倾向不断弱化;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已更多地成为一种家庭发展策略而不仅仅是基于“重男轻女”观念的一种行为。但两性相比,妇女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仍少于男子,并且,教育资源配置和机会获得中的城乡不平等更甚于性别不平等,农村妇女教育问题在更大程度上是“三农”问题,而不仅仅是性剐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权运动的推动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学习权不断受到重视,老年教育作为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手段以及保障老年人学习权的重要形式,从人权保障的老年教育、教育理性的老年教育向福祉化取向的老年教育不断深化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式不断多元、内容不断丰富,参与对象更是从老年人发展到社会全员;从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保障老年人学习权的实现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特点、促进世代融合的社会福祉实现,老年教育的内涵与教育边界不断扩大,老年教育在教育体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农村妇女教育有效途径初探姚念章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普遍较低,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素质相对更低。要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加强农村妇女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男女有同等的受教育权,这为妇女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5.
自2004年以来,随着党的三农政策贯彻落实,长沙地区的农村妇女掀起了争当技术能手和致富能手的新高潮,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妇女职业技术教育运动正在政府支持下迅速发展,其规模之大,势头之猛,力度之强,普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股热潮驱动下,当前农村最热门的话题是个人生产力,最朴实的话语是“要致富,学技术”。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来培育农村妇女的个人生产力,迅速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价值转换,这已经由政府号召变成了广大农村妇女的自觉行动。所谓个人生产力,就是个人智力、技能、交际和知识水平的总和。很显然,个人生产力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撒拉族的舅权制度,“阿格乃”和“孔木散”形式,社区组织“工”等都是撒拉族社区存在过的亲属制度及正式,非正式社会组织形式,其对撒拉族群体的影响和作用值得研究,重视。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口(特别是儿童)身体素质偏低和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有关。首先,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从优孕、优生两方面制约人口出生质量;其次,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通过影响生育数量进而影响生育质量;重后,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所限,对残疾儿童康复工程认识不足。改善农村人口身体素质,要从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入手。  相似文献   

18.
曹玲 《华章》2011,(2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促进妇女发展的立场出发,探讨农村丈夫外出对妇女闲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丈夫外出的确会减少妇女闲暇时间的数量并影响活动的质量,影响她们获得发展资源的机会,并影响农村妇女的发展.最后研究者以增能理论为指导从妇女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对农村妇女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帮助妇女认识自我价值培训的介入方法来帮助农村妇女获得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是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残疾人教育公平与公正是社会公正中的应有之义,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在社会公正观视域下实现对残疾人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应进一步提高对残疾人接受教育的重视程度、实质性地实现对残疾人教育的增权、有效地平衡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20.
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掌握职业技能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程度、小康家庭的多寡和下一代素质的高低。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妇女继续教育却是农村成人教育的一个洼地。推进农村妇女教育需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搭建教育平台,采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