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全球参与"等成为了广泛用来描述影响目前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向的重要概念。从这些概念中,人们可以看出在知识密集型社会中,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紧密关系。然而,全球化不是一个代表公平和公正的概念,不同国际组织对全球化的定义或解释都表现出不同的重要概念价值观或价值取向。因此,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也不总是积极的。目前,在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中,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利用各自的优势抢占全球教育市场,尤其是全球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跨国运作已超出了传统国家概念。本文将对全球化内涵和外延、研究型大学的全球化特征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全球参与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索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与之相伴随的是,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无法依赖各行其是的民族国家得到解决,而是需要国家间以新形式的超国家、多层次的治理为基础通过多方面合作加以应对.但是,在全球层面上,还没有一个能够与全球公民社会对话的世界政府.如此要实现有效的全球治理,无疑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浪潮引发的全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在既不能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又不能依靠经济全球化进程消解全球问题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各民族国家利益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通过各主权国家进行不断地“对话、商谈和交流”,在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以维护和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为第一价值原则,在利益上实行公平地共享与让与,整合出合乎正义与公平的具有约束力的全球伦理框架。  相似文献   

4.
在反思和承接古典社会理论家现代性思想基础上,吉登斯重构现代性理论框架,提出现代性的全球化维度,由此奠定其世界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发展出全球世界主义秩序这一宏大理论图景。全球世界主义秩序理论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从社会日常生活和个体的转型、民族国家的重新定位以及全球治理的变革三个层面进行把握。吉登斯的世界主义思想典型地体现了一种"乌托邦现实主义"态度,在今天具有难得的政策启示意义,当然也不可避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开展的传统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全球公民教育发展需要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超越短期利益,推进学习者成为2030年的"世界公民"。当前"世界公民"教育研究本着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辩证逻辑,聚焦在"人权保护与共同发展""国家认同到世界认同""全球治理到世界政府""西方式普适思想与多元文明共生"四个方面。为此,我国公民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教育中的国家认同;培养社会主义"世界公民",提升国际话语权;寻求人类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在政治上、经济上已经对民族国家产生了影响,民族国家的体制、政治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猛烈的冲击。研究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对形成一个富有创新和竞争能力的开放经济与社会,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育,是社会共识达成的重要精神基石。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家历史进程与全球史进程呈现复杂的互动格局,对当前国史认同提出了新视角和新挑战,同时也对国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历史教育工作者适时转换历史视野,直面"全球史"语境下的国家历史认同问题,树立科学历史观,引导国民达成可靠的国家历史共识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的确改变了人们的思维 ,值得人类长久地反思。“9·1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 ,其实质是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两种极端文化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的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 ,走出“9·1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 ,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然 ,全球联邦的合理建设肯定是一个需要人类大智慧和付出艰辛劳动的长期过程。当务之急是 ,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 ,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 ,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和全球公正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使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社会转型 ,这次转型旨在克服现代文化危机 ,摆脱由工业文明所带给人类的生存困境。目前 ,人类社会正处于由工业文明的生存方式向全球化社会的变迁中 ,在此过程中 ,存在着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冲突、技术理性与全球主义的冲突、民族国家与全球社会的冲突、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冲突。这些文化冲突是社会转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它们的解决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将来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晓芳 《文教资料》2011,(33):134-135
民族国家一直是现代公民教育研究的基本单元。然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积极的践行者的身份参与民族国家界限之外的各种事务的“全球公民”的出现,既是对现代公民教育研究范式的有益补充,又是对民族国家公民教育体系的根本挑战。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维度"是21世纪以来英国推行全球素养教育的一大特色理念"。自我—他者"关系,是"全球维度"本身蕴含的一个重要议题。英国全球素养教育在政策、课程、教学层面分别体现出三组"自我—他者"关系:在宏观政策层面,体现为作为民族、国家的"自我"与作为区域、世界的"他者"之间的关系;在中观课程层面,体现为学科内"自我"与学科外"他者"之间的关系;在微观教学层面,体现为学习者"自我"与教育者"他者"之间的关系。这三组"自我—他者"关系虽表征各异,但均呈现出从对立到融合、再到共生的发展趋向,也凸显了全球素养教育从互识到共识、从同化到共生、从解读到解放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12.
论全球化和民族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人类生存时空的压缩,是西方试图征服东方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合作和冲突并存,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同在。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意识必须不断更新,必须包含全球意识和国家主权意识、经济开放意识和缮济安全意识、文化多样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对西方的民族国家及其主权过时的论调必须持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3.
庞金友 《教学与研究》2008,225(2):65-71
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保守自由主义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和"小政府"理论,倡导"弱政府、强社会"的关系模式,并提出民族国家收缩、公民社会扩张和全球治理兴起三大假设.以哈贝马斯为首的新左派基于"合法性危机"理论,反对市场逻辑和新殖民主张,寄希望于"超民族国家共同体"使现代国家摆脱全球化困境."第三条道路"则走在两者之间,既兼顾民主和福利,又重视市场和公民社会,力求在国家与社会、安全感与灵活性、理性调节与自发秩序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实践过程和经济、政治、文化的扩张性运动,在这个实践运动中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从自己的全球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来重构世界,从而使世界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发展一致起来,从中获取最有利的发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全球化并非一个均质的静态平衡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元异质性的动态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旨在构建一个跨越领土边界、由国际社会各个层面的权威机构组成的问题解决体系。在全球治理进程中,根据不同治理主体在其中的身份地位各不相同,就可以设想不同的治理模式。本文在分析全球治理基本含义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不同角度而构建的四种全球治理模式及其特征,旨在揭示全球化时代全球治理模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全球化内部隐伏着一个很现实的逻辑:通过增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逐步取消经济独特性和差异性,不断强化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和民族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控制及其制度压力;弱势国家和民族在这一进程中的前途,就是“自动”地把自己置于由“他者”所规定的秩序和结果之中。“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民族国家逐渐失去权力”。这不能不引起中国这个新近“入世”国家的极大警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几个哲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各类矛盾的交叉,较为突出的矛盾是超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矛盾,全球意识与全球性思维,全球化中的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18.
哈特和耐格里合著的《帝国》认为,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民族国家的主权不可逆转地趋向衰落,资本主义经济导致了一种新的全球秩序、全球规则和全球结构,最终形成一种新的主权形式——帝国。其实,“帝国论”并没有超出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帝国”也并非世界历史发展的唯一选项。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使得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都遭遇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球公民社会,从合作主体、合作层次、合作形式、合作理念等方面展示了一种适应和体现着全球化时代权力多元化、价值多样化、权利民主化等发展需求的新国际合作观。纵使面临着相互关联的独立性、代表性、合法性困境,全球公民社会的国际影响已日渐增强。特别是公共外交理念的兴起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出一些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的多元化策略调整。因此必须抛弃"国家中心"主义的藩篱,注重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当今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问题以及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已成为全球化理论研究的核心话语。哈贝马斯通过对民族国家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剖析,以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和“话语伦理”的建构为依据,阐述了“民族国家主权终结”的主张,并且对终结后的未来社会蓝图作了创造性的推测,提出了建立“世界公民社会”的理想。他的主张和理想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哈贝马斯的“主权终结”思想又与唯物史观相违背,他的“世界公民社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强调的人权高于主权又在一定程度上为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