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皖北灾荒较前更为严重,几乎年年有灾,十年九荒。对灾荒影响最大的是洪涝灾害。依次是旱、蝗、瘟疫等灾荒。面对灾荒,国民政府和安徽地方政府也曾采取相应的措施救灾,但由于种种原因,赈灾的成效微乎其微,以至于给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安定、社会的进步带来沉重的影响。该文主要探讨了民国时期皖北区域的灾荒及赈灾措施和成效。  相似文献   

2.
时间:8月28、29日晚9点整地点:北京颐和体育文化广场参加乐队:AGAIN 轮回乐队、崔健与乐队、藏天朔1989乐队演出经过: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四川的中等教育获得较大发展,而中等教育学校的设置与分布是直观反映其发展的量表。纵观民国时期,四川中等教育学校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从空间分布看,形成了动态变化的学校分布"发展区"、"一般区"和"贫乏区"。"发展区"主要分布于水陆交通便利之地,其趋势是"发展区"不断东扩、而"贫乏区"却不断向西部高原地区收缩。  相似文献   

4.
义演     
爸爸妈妈你们好!大型义演现在开始!只要人人都献上一份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谢谢你们献的爱心!谢谢你!小妹妹!义演@朱森林~~  相似文献   

5.
义演     
为了宣传党的十五大精神,我们汉中三中和中山街小学的部分同学以及老师受教育局派遣,不久前到农村义演。我们坐着大篷车先到了龙江镇,那里的同学敲锣打鼓,手捧鲜花,热情地欢迎我们。在雨幕中我们看见了他们稚气的脸庞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雨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依然欢快地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要知道,他们可是从十里以外冒雨赶来欢迎我们的。尤其是五郎小学那一幕印象最深,舞台是用黄泥垒成的,由于刚下过雨,台上满是稀泥,同学们硬是光着脚把舞台地面踩平。看见我们进了校门,他们踩得更起劲了,好像在表演优美动人的集体舞。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鄂伦春族的学校教育刘翠兰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由于历代统治者的压迫,以及生产环境、生产方式诸方面因素的影响,鄂伦春族根本无条件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那时,在其民族内部主要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据史料记载,鄂伦春族居...  相似文献   

7.
一、学校建筑与文化 学校建筑是体现学校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显性东西.我们一般从三个层面讲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筑文化显然属于物质文化.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它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从建筑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价值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经济条件等所构成的文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教师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和经济地位,由教育界人士掌握和控制着“教师”这一职业的门槛,对证书标准的控制比较高,并且有选择工作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9.
国立北京蒙藏学校是北洋军阀开办的一所专门招收蒙古族和藏族学生的学校,为现在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前身,从1913年建校以来,经历了近840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为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主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其文化教育理念也值得当今社会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新疆学校教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由于地处边陲 ,民族杂居 ,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内地 ,历史上文化教育的情况也是如此。民国以来的二三十年代至 4 0年代 ,教育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特别是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 ,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突出的发展。一、杨增新、金树仁时期的新疆教育1 91 2年 ,杨增新主政新疆后 ,一度不重视教育的发展 ,借口财政困难 ,起初不愿恢复关闭的学堂 ,后虽恢复 ,但经费不足 ,到 1 91 5年时 ,全省教育经费只有 4— 5万两。即使已有的学校 ,也是设备简陋 ,教员薪俸不足糊口 ,学务废弛。当时全省…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兰州自然灾害频发,灾荒严重,几乎无年不灾,给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其特点主要有:普遍性和多样性,高度频发性和突发性,群发性和伴生性,损失的严重性。成因有:地理条件,战争不断,环境恶化,政府职能缺失。面对严重的灾荒,当时的政府救灾力度不大,而民间的救济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留学生问题一度是文学界、史学界评说的热点,即使时至今日,作为一个理论和现象问题.它仍是学术界不可回避的。本文以中华民国时期的政府为背景.在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给归国留学人员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对留学政策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留美学生对中国的影响,以揭示留学教育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贵州学校教育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贵州教育艰难曲折地向近代化转变,其发展具有诸多因素,既有历史传统,也有自身特点,而且各级各类教育都有一定发展,教育范围广泛。各级各类教育都培养了一批专业型人才,对贵州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及分散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封建国家权利无法触及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基层,乡村社会为地方士绅所控制。民国时期现代学校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得以凸显,学校作为现代国家的组织机构更深地嵌入到乡村民众的日常政治生活中,成为联系乡村与政府的重要媒介,深入探讨民国时期乡村学校与乡村政权的关系,必能更加清晰展现近代乡土社会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5.
土地历来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来源,国民政府一度将田赋税收划归地方财政。以甘肃省政府为中心的土地整理的实施,旨在稽查地籍,核实辖区土地数目,重新厘定田赋科则,以解决省府财政拮据现状,故积极推行土地陈报。本文就甘肃省政府土地陈报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学徒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民国时期由于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业学徒制开始向工厂学徒制转化。文章以厂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民国时期工厂对于学徒招收的条件,学徒待遇的标准和学徒管理的类型等厂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厂规具有的移植性与理想性,雇佣关系不平等,劳动时间与培养时间失衡等特点,为民国工厂学徒制的研究提供不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祸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频繁而严重,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特殊的战争环境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战乱频繁,兵差兵役负担繁重,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被征兵、拉夫,军事摊派有增无减,大大削弱了各地在人力物力上对农业的投入,使得国家、地方和个人的防灾、救灾能力大为减弱;同时战争使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重了灾荒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文件的附录是对语文课程文件正文的补充说明或详细解释,是语文课程文件的有机组戎部铲。民国时期的语文课程文件的附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文体说明上,由初步定型趋向发展完善;文法修辞说明上,文法研究渐趋规范系统;教材选编说明上,思想性与科学性并重;名著举例说明上,开创名著阅读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为适应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批以经营汽车运输为业的汽车公司应运而生,主要有商办、官办、官商合办三种经营方式。然而,随着公路的大规模修建和投入运营,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流域四省公路管理机构开办相关培训班,培养了一批驾驶人员与车务人员。同时,为维护交通安全与秩序,流域四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