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欧洲殖民者带着自己的语言、文化、信仰和观念意识踏上北美大陆时,这片大陆早已是印地安土著语和土著文化的丰饶之地。15世纪的北美大陆上约有250到1000种印第安土著语。如果包括墨西哥和中南美洲人民使用的语言,15世纪的美洲语言体系将更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2.
当欧洲殖民者带着自己的语言、文化、信仰和观念意识踏上北美大陆时,这片大陆早已是印地安土著语和土著文化的丰饶之地.15世纪的北美大陆上约有250到1000种印第安土著语.如果包括墨西哥和中南美洲人民使用的语言,15世纪的美洲语言体系将更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女性境遇存在着巨大差异,其根源深植于民族性别文化体系中。论文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探寻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外来因素、社会政治结构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以宗法制度为深层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宗教为核心的欧洲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境遇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等待野蛮人》是南非白人作家库切首部为自己赢得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这部经典作品,可以看出库切在作品中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帝国主义的虚伪和罪恶,但混杂的文化身份使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欧洲中心主义倾向,在同情土著居民的同时也流露出了贬抑的情绪,反殖民主义的声音和殖民主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意识深处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5.
殖民者以文明和进步的名义,为他们强占澳大利亚提供正当理由。在殖民主义文化霸权统治下,已有200多年的土著文化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和同化,土著居民的民族意识逐渐淡化。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的土著作家萨利·摩根在《我的位置》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虚假性,以及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悲惨历史。土著人在长期沉默之后民族意识觉醒,开启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6.
拉美双语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制度化后仍处于教育体系边缘,发展始终步履维艰,不容乐观。一方面政府当局未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驱动改革,另一方面土著民族缺少必要资源推进改革。困境的根源来自于拉美主流意识形态中单语和单文化主义及种族主义对双语教育的压制和束缚,其背后反映的是土著民族现实诉求与殖民主义历史遗留这一根本性冲突。  相似文献   

7.
在涉及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土著传统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民间知识体系所具有的合理内涵。事实上 ,在可持续发展中 ,人们已意识到当地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观点强烈地影响环境治理的方式 ,只有在环境计划中反映当地的信念、价值和意识形态 ,社区才给予支持。理解土著传统和生态关系的主题 ,包括亲属制度、人地关系、传统的环境知识以及宇宙观。亲属关系的主题把注意力投向频繁出现在土著社会中的主要世界观 ,它不仅强调所有存在的整体性 ,也强调保持与自然世界的密切关系。以人地关系为主轴形成空间与地域这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 ,空间、自身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构成关于环境敏感性的重要的实质和精神内容。对土地、动植物的认知和信仰以及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制度安排构成土著传统的环境知识。对于地方生命圈中的土著民族来说 ,自身的微观宇宙与更广大世界的宏观宇宙的相互关系能够在土著宗教宇宙观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张莲 《文教资料》2010,(17):90-92
明清时期,雷州人信仰的海神主要有龙王、妈祖和伏波将军,这里的海神信仰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濒临南海但却无南海神信仰的记载,二是所信仰的海神没有本地土著,表现出海神信仰的外来性。  相似文献   

9.
德国史学界提出的信仰告白化理论不仅是研究欧洲近代早期社会的重要理论范式和解释德国近现代历史的一种诠释模式,而且是西方史学界宗教改革研究的新理论。它运用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欧洲近代早期社会宗教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关系。该理论作为德国史学发展的产物,其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方法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20世纪末德国史学发展的新趋向。因此。探讨信仰告白化理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德国史学的新发展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瓦努阿图是南太平洋地区与我国建交的八个国家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南线的重要地理空间,但该国生产的英语文学却极少被我国学者关注。本文试图以瓦努阿图土著诗人艾伯特·莱奥玛拉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记忆为研究切入点,探究极富文化身份忧患意识的诗人在诗歌中如何为复兴土著民族文化记忆和化解族群文化身份危机进行文化记忆的反殖民建构。研究认为,诗人在诗歌中从回忆过去、审视当下和建构未来三个角度,先后唤醒了土著族群何如痛失本民族宗教信仰的过去,痛定思痛地考察了民族传统文化消亡在当下造成的种种文化身份危机,并据此大量生产承载复兴传统文化的文化文本,系统性地重构了土著民族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1.
北美印第安人对美国英语与文化的形成功不可没。他们对早期的欧洲移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曾教他们种植农作物,开发森林,捕捉猎物,发展生产等。北美印第安人在帮助欧洲移民度过难关的同时,将自己的土著语汇传授给了他们。从美国英语中的很多地名、农作物及用具、动植物等语汇及其他文化现象,如图腾文化中可以体现出印第安人对美国英语和文化的巨大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美国语言与文化,为美国英语与文化的形成注入了土著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女神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体系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信仰不仅消解了古代中国社会男女在社会性别地位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男性神灵成为整个闽南社会与文化的心灵寄望。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民间信仰是男权社会视野下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待。研究闽南女神民间信仰对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闽南民间社会主动参与女神信仰消解了传统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永恒的土地》当中,作者达克用文学的手法对殖民罪恶的源泉“欧洲中心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形象地怒斥了“欧洲中心主义”是欧洲殖民主义者进行殖民扩张的精神根源,给疆民地土著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云南藏医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医学是由特定的病因观念所引起的一系列行为模式,藏医的医疗技术与信仰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笔者在对云南藏区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藏族传统医学中的病因观念、医疗体系、传统信仰与疾病、治疗方式与仪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论述了藏医是在藏族社区特有的藏传佛教文化习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医疗体系,藏文化对当地人的病因观念、求医行为和治疗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西省上犹县营前镇观音堂碑文的释读,结合营前的社区历史演变,可以观察到清代至民国营前土客关系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从而为理解营前的地方文化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视角。在客家传统社会研究中,必须从历史性的角度去解读客家社区神明信仰的变化,从中发现土著与客籍之间、不同宗族之间或其他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演变,并仔细考察导致这种演变的因素,从而为解读“地方文化”提供可深入挖掘的素材,获得理解“客家文化”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就当前大学生信仰及其信仰教育状况而言,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层次性和发展性的信仰教育目标体系;发展规模化和网络化信仰教育模式;确立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信仰教育内容;探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信仰教育方式;强化高校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当前信仰教育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生活阅历进行信仰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进行信仰选择;如何恰当运用社会正负面现实进行信仰教育;如何把握信仰教育中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是创造力的载体、基础和背景 ,没有知识 ,创造只能停留在极低的层位上这一点 ,可以用文化人类学的事实来证明。在西方殖民主义刚侵入非洲大陆的时候 ,非洲的土著居民大多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特别是黑非洲 ,生产力、文化水平极低。随同前往的传教士在当地开办了一些学校 ,开始 ,他们担心土著居民智力低下 ,接受不了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可事实却是 ,土著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一点都不比欧洲的孩子差 ,有的甚至还相当优秀。同时代的美洲大陆印第安人 ,也是这种情况。印第安人一旦接受了现代文明 ,在先天的素质、智力和能力上与长期接受…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确实有一部分壮族真的是世代生活在岭南的,是岭南的土著民族(自称布土、布侬,布依,布傣(岱)等,都为岭南的原生土著)。但是,壮族总人口当中有1/3强的人(自称布壮,为岭北的原生土著,后迁移岭南,为岭南的次生土著)在春秋晚期以前是居住在岭北湖南的湘江中上游流域的。这说明,壮族族群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壮族不同族群的文化生成机制及其文化特征不一样。壮族五大族群中的布土族群和布侬族群信仰布洛陀为创世主神;布壮族群和布依族群信仰盘古为创世主神;布傣(岱)族群则信仰和崇拜"天"神。  相似文献   

19.
1788年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建立罪犯流放地,从此打破土著在澳大利亚的宁静。为了夺取土地与资源,白人殖民者对土著进行剥夺、屠杀。殖民者带往澳大利亚的疾病与瘟疫(主要是天花和性病)也不断侵袭土著部落。这些导致澳大利亚土著人口锐减、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破坏。白人殖民对澳大利亚土著种族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萨利·摩根的《我的位置》为例,试图分析土著人是如何在寻找自己家园的道路上历经沉默、彷徨、好奇、言说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文章分别对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对待其土著身份和土著历史的态度进行了讨论,指出土著民族在经历了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多地文化主义之后,逐渐由自我束缚、压抑转变为主动去触动内心深处的“痛楚”,揭示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身份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