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长春市3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提出了“对专业实习环节缺乏监控机制,是引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本土化缺失的瓶颈”这一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关注当代社会对社会工作实践发展提出的现实挑战,从对内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现状反思的立场出发,明确提出了“制约内地高校社会工作学科专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本土化定位理性选择的严重缺失”和“坚持特色化发展应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本土化定位的理性选择”等观点。主张通过反向思维及多维视角积极进行学理思考与实践研究,主张通过“全程开放式培育”的方式来实现内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整体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由于社会实践不足,导致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面临着国际化专业理论知识本土化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缺乏和社会工作领域就业供需结构失衡明显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公益创业以进入门槛低、可持续性强、社会需求大、创造社会资本和激发学生兴趣等优势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途径和方法.将公益创业实践有效地嵌入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应注重把公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科研体系、以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广泛参与实践以及构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是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实务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和最突出的特征。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取向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巧、内化职业伦理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四大体系——内容体系、平台体系、师资体系和管理体系是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创新人才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阶段,但理论滞后于实践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困境。沉浸式教学在连接理论与实践、促进二者的相互转换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工作教育改革可以尝试从教师沉浸式“教”与学生沉浸式“学”中作出持续性探索。教师需要从教授内容的多样化与前沿性、教授场景的本土化与社区性、教授方法的多元化与互动性层面进行持续性教学改革;学生则要从自觉吸收专业知识、兼顾专业人文习性、明确任务与过程目标方面进行积极性调适。社会工作教育需要教师沉浸式“教”与学生沉浸式“学”相统一,将理论知识嵌入实践中,与实践者进行反思性对话与融入性探索,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理论,促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6.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个案工作反思教学的关注点可以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化、个案工作理论、方法与技巧的有机结合、个案工作的本土化教学等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7.
现实中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舞台,但作为理论传授和实践指导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并没为其提供广阔的天地。很多情况下,社会工作实践特质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明显体现。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分强调理论说教、忽视实践应用不仅割裂了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还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低下;迈向实践特质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教学过程的本土化转向正是社会工作实践特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职业。中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面临着专业工作失范、专业基础不牢、理论研究滞后等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构建独具特色的社会工作保障系统,专业教育突出职业化与应用性,加强本土化与个性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深入分析社会、专业以及专业教育三个维度的转型发展为基础,从现代化、融合化和本土化三个层面分析了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的经验,西方的社会工作是在助人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以半专业化或称为行政性社会工作为起点的。在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的道路中,应结合中国自身的体制特征和文化特点,将专业的社会工作进行体制性的嵌入是加快本土化建设的一个行动策略;对文化背景的重视则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讨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转型期涌现出的大量问题为“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的社会工作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社工专业的人才教育问题一直是此专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发挥北京城市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长,为社会输送紧缺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是北京城市学院顺利升本后对社会工作专业提出的首要课题。本文尝试从社会需求特点、社会工作专业特性出发,结合本专业四年来从事社工专业专科教育的经验教训,指出培养社工专业本科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试图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实习实训等环节入手,初步构建“应用型”、“复合型”社工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在中国本土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内外学术界曾对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问题做过不少探讨.社会工作伦理应与特定文化背景相联系.在中国发展社会工作一定要考虑中国的文化特点.研究发現,有些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观在中国并不适用.因此,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需要经历一个"典范转移"过程,应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价值体系来重构社会工作的运用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正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需求回应、专业化与职业化、本土化取向、素质教育等原则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应建构专业理论,弘扬专业价值;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坚持全方位育人;搞好实习基地与督导制度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优化专业教学结构,建构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对一个行动研究过程的分析,探讨了“本土化“理论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得以建立的前提、影响要素和可能的途径。笔者通过此次行动研究的过程,发展了一个“理性选择“图式,借以说明为了实现社工专业教育本土化,社会工作教育者可以尝试按照能力建设优先、专业素质优先、社会需求优先的理性原则来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对象、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准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专业与中国社会这三对关系,以迈向社工专业化、本土化、职业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郑蓉 《丹东师专学报》2010,(2):28-33,42
改革30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大陆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简单回顾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专业教育的目标、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的本土化等方面反思了社会工作教育在过去30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探索本土化的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结构、规范课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大学课程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工作专业的本土化要求,呼唤社会工作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课程设计应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出发,重视对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课程开设要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加强实习训练课程的课时安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完成培养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艰巨任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确保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的有效途径。寻求实践智慧,勇于探索,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通过社会工作专业创新实务中心的社会实践,是打开培养创新型社会工作人才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其专业实验室建设以保障诸多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开展非常必要。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明确了社会工作实验室在情境模拟与实务操作等实践教学、点评与讨论式课堂教学及社会工作科学研究等三方面所应具备的具体功能。指出了目前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所存在的投入不足、利用率低及与社会脱节等三个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学科共建、学科间实验室的互通、开放实验室、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等建设与利用的路径,以合理有效地建设社会工作实验室,同时更好地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存在三个突出问题:片面追求专业素养,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片面追求技术理性,忽视"人文-实践"取向;本土化研究不足,文化适切度低.为此,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应加强"主体社工"理性实践能力培养;确立"人文-实践"取向,在"对话实践"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本土文化教育,深化社会工作实践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自西方传入我国,恰逢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恰好回应了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不可否认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仍受到很多限制。本文在梳理社会工作伦理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本土化社会工作伦理面临的困境,即专业伦理与工作者个人价值、工作者个人价值与案主的价值、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困境以及专业伦理与社会价值的困境,并提出了从由政府提供必要的资助或者购买服务、拓展专业服务的发展空间、加快第三部门发展以及由社工组织来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来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