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洁是大学生干部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和改进学生干部廉洁素质,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基于目前大学生干部廉洁素质的基本状况。高校要从紧抓“三加强”、重视“四提高”、做好“五结合”等全方位多角度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提升高校学生干部廉洁素质。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是一种价值无法估量的资源。教师良好形象的塑造,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个人职业形象的塑造和管理主要表现在:外在形象的塑造和内在素质的提高。也只有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和内在素质的提高,在趋向“关”的角度上的结合,教师才能不仅仅作为教师,也作为“人”,对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吉林工学院薛玉山一、养成教育的意义及内涵在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特别是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问题不是“知”,而是知而不行,行为个体缺少行为意志力,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4.
金滨 《教书育人》2002,(10):34-35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高校教师必须主动自觉的进行自我素质优化,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成为学生的向导、顾问、教练与桥梁,而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简单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全面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对人的整体的教育,是一种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全面素质教育”。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教师…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曾经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校长和教师。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本身要创新。教师和校长更需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创新恰恰是我们教师的“关键弱点”。可以说,提高教师创新素质是教育创新之本。作为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创新素质 ?如何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缺乏创新是教师的“关键弱点”   1.“…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的诸多社会功能中,人才培养是其根本标志和关键,而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又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文章从大学生人格素质培养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当前大学生人格素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人格塑造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次最深刻的改茧。然而,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笔者认为:必须认清学生素质的“薄弱点”,找准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抓住素质教育的“突破点”。一、认清学生的素质弱点,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依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看准方向,认清目标,有的放矢,因校而宜,才不致于步入误区,其中找准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素质弱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依据。纵观当前的中小学生总体的素质还是好的,但也可以明显地发现,在他们身上比较普遍地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弱点:①缺乏责任感,社会公德差。②学习能力低,动…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格塑造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开发,体现了学校教育培养“守成型”人才向培养有生存能力、竞争能力的“开放型”人才的转轨。这种转轨,是对几千年传统教育反思的产物,它意味着我们已经认识到:健康人格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需的一种素质,而健康人格的塑造必须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把“塑造”作为调节学生自我意象的基本手段。教育环境是开放的,因此,我们应变“外塑”为“内化”,从现代意识、自我认知、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入手,注意社会大文化的制约与影响,使学生在对教育目标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从而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以期达到人格塑造的不断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及角色形象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力量。良好的角色形象是其良好综合素质的外化,也是自我修养水平的体现。角色形象的优劣,是学生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在学校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及应有的角色定位,并探讨了良好角色形象的塑造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道德结构呈三维:师德素质定向结构、师德素质知识结构和师德素质能力结构。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工程”策略:实施师德教育自我塑造工程、实施师德教育灵魂塑造工程、实施师德教育制度塑造工程、实施师德教育创新工程、加强师德教育学术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1.
塑造跨世纪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应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通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改革“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素质教育的有效性;三是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引导,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表现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及心理等方面,因此有必要正确引导大学生"自我塑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净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和素质平台的搭建,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从而强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1919年春到1947年春,郭沫若断断续续地创作了近40篇中短篇小说,其中约有30篇属于自叙小说。这些自叙小说,虽然有的以第一人称“我”出现,有的以第三人称“他”、“爱牟”,或者其他什么名字出现,人物称谓不尽相同,但都塑造了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为参照座标的“自我”形象。而且这些“自我”形象,描写得很真实、很深刻,很有生活色彩。这个“自我”形象就其思想内涵说,是多层次、多趋向、多角度的,是极其复杂、  相似文献   

14.
从16、17世纪明清之际伦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向到18世纪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最重要的伦理思想家戴震,这一百多年伦理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术界尚有不同的看法。一曰“余绪”说,认为戴震伦理思想只是“清初传统的余绪”,“清初学说运动狭隘化以后的一种复兴的先导”。二曰“夭折”说,认为16、17世纪伦理启蒙的新趋向发展到18世纪,已“被人遗忘、濒于夭折”,出现了“逆转”。笔者认为,从明清伦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向到戴震,这是一条逐步明朗化的启蒙路线。下面我们从思想史发展的内在理路作些分析。明中叶以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态内部滋长着一种自我否定的因素。这一因素在社会伦理道德意识形态领域则表现为出现了对封建社会传统伦理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检讨、自我批判的思潮。这些伦理启蒙新趋向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天津教育》2013,(17):F0002-F0002,I0002,F0003,F0004
为打造高水平阳光团队,河东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形象”和“素质”为重点,启动“培塑阳光教师”工程。 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统筹规划,把师德的立足点放在:建设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园,引导教师珍爱教育事业,奉献于教书育人工作。规范言行,杜绝“不良言行.塑造良好师表形象”。塑造教师健康、平和、宽容、大度的阳光心态,做一个热情学习、幸福工作、快乐生活的“阳光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教师依法执教,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让良好教养凝聚成积极向上的风气,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21世纪秘书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它要求秘书人员是多技能、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自然而然地要求秘书不仅有内在“美”,更要求秘书人员有外在的“美”。不管是内在美还是外在的美,它都是从秘书人员的自我形象中体现出来的。秘书人员良好形象的塑造,首先要求他/她确立自我形象的标准,其次依据这些标准来对自身的形象进行塑造。秘书人员自我形象的塑造不仅要从内在入手而且也要从外在入手,正是所谓的社会对秘书人员素质的三要求:好使好听还要好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论述,指出了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应从哪些方面予以提高,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侯昀 《考试周刊》2011,(93):182-184
高校学生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展现才华的平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活动面临的问题和成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卉 《科幻画报》2022,(3):257-258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活动的革新指明了趋向。音乐课程是大自然最为和谐的旋律,在小学生的审美鉴赏、感智能力、情趣培育以及人格塑造进展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需要从课程交融、多重素质共进以及气氛营建等多个方面,推进小学生音乐革新素质的全方面进展。  相似文献   

20.
“自我认同”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这是不同性质的力起作用的结果。“自我认同”的动力是推动“自我认同”趋向和谐一致的力;“自我认同”的阻力是阻碍自我在一致性进程中发展的力;“自我认同”压力是规制认同发展方向实现可能自我的力。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使得人的社会生活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历史辩证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