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并没有远离中国的社会现实,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胡适所提倡的自由主义主张,正是那个社会所缺少的东西,自由对于每个人和每个国家来说都是重要的。只是,胡适所坚持的实现他的自由主义的方法和路径,却远离了中国的社会现实。今天的中国顾及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仍然能从中感悟到它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重要地位,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认同.但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问题上,自由主义者往往将唯物史观片面理解为"经济史观"或"经济决定论";在社会历史领域,自由主义者大都保持不同程度的唯心论立场,且对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论持反对态度.从近代中国的思想进程考量,虽然自由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片面、偏激之处,但其评论与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者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迅速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传入我国,一些学者主张从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出发主导我国的改革开放.本文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出发,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平社是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的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团体。平社学人群体的建构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消解近代中国在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层面的双重危机所作出的又一次探索和努力的结果。这一结果,不仅是淑世情怀和“五四”以来民主科学精神的延续,更是现实政治、社会环境变迁与自由主义理念及群体成员的政治参与意识共同催生的产物。平社的产生透射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如何重构社会秩序和意义世界的思考。然而,自由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和现实遭遇决定了平社学人的努力又将陷入新的轮回之中。  相似文献   

5.
社会思潮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自西方席卷而来,在不断蜕变中对中国公众尤其是当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新自由主义思潮下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困局,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抵制新自由主义、助力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牟宗三与殷海光——兼论当代新儒家与自由主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宗三与殷海光之间的断交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的一桩重大公案,直接引发了中国当代自由主义者与新儒家之间的大论战,关联到众多学术人物与学派,尤其是与中国当代思想史以及现实社会的历史进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文章以大量翔实史料为基础,对这桩学术公案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地考察与论述,回顾与反省了中国当代两大学派:自由主义与新儒家之间在思想上从交往互动到对立、冲突与论战,再到对立、冲突消解而趋于一致的历史和前景;指出:“‘一个继承五四自由主义传统,而不受五四反传统思想所囿的新时代的到临。’是当代新儒家与自由主义者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7.
思想理论科学和清醒是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为什么自2008年全球范围内经济和金融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一直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基本经验?除了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外,当前中国社会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明辨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自由主义曾经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与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一道被称之为昔目的三大社会思潮。但是世易时移,当人类前行在21世纪的时空中,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却渐渐隐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自由主义曾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文学上掀起过巨大的波澜,更少有人深入探究过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话语的建构之于文学史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了解西方社会,必要研究西方政治思想;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必要研究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长期积累的结果,理清它的源起、发展以及未来的走向有助于我们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本文力图通过对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趋势的探讨来阐释现代自由主义的命运结局。  相似文献   

10.
牟宗三与殷海光之间的断交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的一桩重大公案,直接引发了中国当代自由主义者与新儒家之间的大论战,关联到众多学术人物与学派,尤其是与中国当代思想史以及现实社会的历史进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文章以大量翔实史料为基础,对这桩学术公案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地考察与论述,回顾与反省了中国当代两大学派:自由主义与新儒家之间在思想上从交往互动到对立、冲突与论战,再到对立、冲突消解而趋于一致的历史和前景;指出:“‘一个继承五四自由主义传统,而不受五四反传统思想所囿的新时代的到临。’是当代新儒家与自由主义者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