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联合报“读书人”版发表一篇张作绵关于老年人的文章,说“台湾没有理由不能印行大字书”。文章说,生活在今天台湾的“乱世”,大隐隐于书,可是像他这样视力太差不能阅读标准字体书报的人,想作书房隐士而不可得,只得看古书或大字本英文书,但这也有许多困难,现代人不能不读现代书。文章分析说,据统计,台湾1994年65岁以上人口达到7%已进入高龄社会,去年2000年65岁以上人口达8.4%,也就是接近200万人。按照美国的标准,台湾约有50万人不能阅读标准字体书。平均每人每年买一本书,一年就需要50万本大字体书。台湾每年若  相似文献   

2.
《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有一篇《李密牛角桂书》的故事,大意是:李密(隋末瓦岗军首领)少年时勤奋好学,有一回,他骑一条牛去看朋友,出门时把“《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在牛背上读书。正好宰相杨素从他旁边经过,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读项羽的传记。”……书中配有一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故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幅插图有两个错误:一是把李密手中拿的和牛角上挂的书都画成了线装的形式,二是把牛角挂的一“帙”书画成了一“摞”书(如图)。先说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与书的装帧…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什么书啊?——读书的带头大哥子仲兄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每天上午,在文科编辑室埋头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书城(书稿堆砌的办公桌)后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  相似文献   

4.
买书为什么?     
买书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为了看书”。如果再问一句“你买了书都看了么?”回答“是”的比例必然会骤降。随便找身边的人作个调查,你都会得出这样的结果。读中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书非借不能读也”,并且觉得这句话够经典,也为随园老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悟出这一真理而佩服不已。自己也在生活中认真遵循着这一准则。每当在别人处看到有什么好书,就借来一口气看完。若是在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记者还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选择书籍的想法和方式有何变化?随经济体制改革而来的汹涌的商潮,市场的喧闹,是否搅乱了记者书桌上的宁静?我们试图从几位中青年记者对以下问题的回复中寻找答案。 1、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2、你选择所读书籍的标准是什么? 3、请你对最近所读书籍作一简要评述。 4、你是买书还是借书读? 5、你是否逛书摊儿、报摊儿? 6、你一般一个月进几次图书馆、阅览室? 7、当记者以来你读书偏重哪一类?为什么? 8、对你干好记者工作影响较大的书有哪些? 9、你订哪几种报刊?常读哪几种报刊? 10、请你对记者读书,如读什么书、怎样读等提几点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一些文艺小说取消了“内容提要”和“前言”、“后记”,读者一时难于了解书的内容,选书很不方便,并且使畅销书变得不畅销了。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血染的爱》是描写“二月兵变”大冤案的长篇小说,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可是,我店门市部十八天才销九十五部。主要就是书前或书后没有“内容提要”,许多读者翻一翻就走了。后来,我们把“订货目录”上介绍的内容简要地写在宣传牌上,读者看了纷纷进店购买,仅五天时间,  相似文献   

7.
冯仑 《青年记者》2007,(9):78-78
读书可以怡情也可以益智。读管理的书既益智还很实用,所以读管理的书和读其他的书心情会很不一样,一般会放在手边有目的地去看。我读过不少管理的书,有时也推荐给经理们看。  相似文献   

8.
林雪  邓明斌 《大观周刊》2012,(43):266-266
前清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在四川提督学政任上,撰有《书目答问》一书,编写目的是教导当时的举人秀才们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受到《书目答问》的启发,后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告诉现代的读书人,他们在课外应该读什么书?要不要给他们提供一份课外必读书目?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只读各自专业的书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一般知识,也就必须读一定数量的专业以外的书。书是人类的益友,善读,得以医愚。  相似文献   

9.
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一本名为《花香铜臭读红楼》的书,作者是经济学家赵冈。关于书名的缘由,作者有一段解释:“我的本行是经济学,学的是经济学,教了十几年的书也是经济学。可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  相似文献   

10.
仰慕陈望道     
人生在世,读什么书,与什么人相识,会有什么样的经历. 都是机缘.看陈望道的书,有意识更深层次地去了解陈望道,并和陈望道之子陈振新相识,充满了偶然.2009年8月底,因为要送初上大学的儿子去复旦读书,被局领导派遣与复旦大学联系征集陈望道名人档案资料一事,为义乌市档案馆新馆的展厅建设征集名人档案.  相似文献   

11.
正演员出书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演员出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除了展示全能,更多是为了拉拢人气,或者演员迟暮之后的孤寂过往,也或者是演员正在历经的潜规则故事,而这些正是当前混乱现状中最受观众欢迎的作品。读者有时候看的不是书,看的是演员的人气和面子;读的不是演员的书,而是读演员的私生活怎么过。  相似文献   

12.
写书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学术工作,其益有三.第一,帮助公众(通常称为读者)了解某书的大致面貌,而对某书有兴趣的读者便可找来一读,收到"开卷有益"之效,也使某书扩大了社会影响,尤其是思想健康或学术价值高而又文笔流畅之书,即可在更大范围使公众和社会受益.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子仲     
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埋头在文科编辑室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香烟袅袅的"书城"(形容办公桌三面堆砌书稿,像书城)里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人放下手头的书稿闲谈编书之余读的旧书新书。印象最深的是子仲谈到几本孙犁写的读书小品  相似文献   

14.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的风景怎么看都看不够,有的书读多少遍都觉得没有读透,有的人也是这样,会让你觉得读她千遍也不厌倦。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片风景、一本书和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童书出版的内容严重错位,编辑不是为孩子而出书,是在为经济效益出书,根本不管孩子们想看什么书。这种片面追求市场反应的现象其实正是目前中国童书出版的真实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看书与读书     
看书与读书在古代是有区别的。曾国藩在给他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中讲到了这个问题:“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  相似文献   

17.
朋友极喜欢安妮宝贝的书,一册<清醒记>在手,如醉似痴.她给我发来短信说:我读安妮宝贝的书,身后阳光明媚风清冷.对此我能理解,有一类书,读了以后,纵使阳光再明媚,也会觉得冷,越读越冷,越读越惘,安妮宝贝的书亦如是.  相似文献   

18.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新闻工作者需要广博的知识,因此要读很多的书。但是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这是大有学问的。本刊开辟“求知书屋”这个专栏,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探讨读书学问的园地。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以正确的方法读书。为此,我们要不断向大家介绍新书出版的信息,介绍一些好书的内容和名家读书的方法。这个专栏同时也是大家交流读书经验、体会的园地,谁读了什么好书,有什么体会,希望不断地写给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办好这个刊物。本专栏先谢谢大家的支持了。  相似文献   

19.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电视观众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什么权利。打开电视,有节目看就行了,且现在又有共同天线及第四台可供选择,不久的将来有线电视也要开播。所以台湾的电视观众并不要求什么特别的东西,因为看电视不掏自己的腰包。台湾的电视观众之所以可以看到不花钱的电视节目,是因为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