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中的《大雅》与《小雅》,既是当时广为传诵的文学作品,又是可以被之管弦的乐歌。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大雅》与《小雅》都有各自的实用功能。《大雅》用于大飨,是周王举行一些仪式时使用的各种乐歌,同时作为乐教范本,被较多地征引;《小雅》主要是贵族举行仪式时使用的乐歌.不但被广泛地征引,同时也在各种场合被人们赋诵。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对《诗经》"不"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试着讨论"不"在《诗经》中的不同词义,指出某些注解的错误,并建议《王力古汉语字典》增添"不"的两种词义。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描写了女性在恋爱、婚姻、家庭和政治中的多种形象,按照颂、雅、风的顺序,呈现出从模糊到清晰、从隐匿无声到个性张扬、从单一到丰富的主体浮现过程。分析《诗经》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经》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5.
《诗经》十五《国风》虽没有楚风,却有楚歌。通过对《诗经》“二南”产生的地域与时间,以及春秋中期前汉阳诸姬与楚国的关系进行考察,认为既不能把“二南”与楚歌的关系过分夸大,也不能否认“二南”中楚歌的存在。《汉广》、《野有死麇》、《江有汜》等是“二南”所收的几首楚歌,从中不难窥见早期楚文化北向影响渗透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关于《诗经》分类问题中《雅》的含义,向有不同意见。主流看法不外政事说、音乐说和地域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上述三种学术意向相左的判断,其语源基础则是同一的,均来自于毛亨的“雅者,正也”的观念性解说。本文认为其间很可能出现了链接误会,而《雅》及其《诗经》的分类方式也许只是一个假问题,并不象人们推测的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7.
在《诗经·小雅》中的145个“其”字句的基础上(重复出现不计),探讨“其”字的用法规律。“其”字作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句首时全部是代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句中作代词时多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作副词包括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作虚词时是助词、连词和语气词,作语词只有一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史诗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以西方的史诗概念来衡量东方农业民族的史诗。史诗本应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诗体叙述。对于东方农业民族而言 ,农业史是史诗的重要内容 ,土家族的《摆手歌》提供了东方农业民族史诗的范例。据此 ,《诗经》中讲述周人的起源史、农事史、迁徙史、西周开国史的叙事诗 ,是周人史诗的主体部份 ,相关的颂神诗则是史诗的副歌。周族的史诗并非只有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为数不多的几篇 ,《七月》、《周颂》、《大雅》及《小雅》中的部分颂神诗是周人祭祀祖先、演唱祖先史迹的诗歌 ,是周人史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诗言志”之说首见于《尚书·舜典》,说明诗歌创作源自情感抒发的需要.《诗经》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但先民们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在诗歌中印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痕迹,在抒情诗篇中也体现了叙事性特点,并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来表现事件的进展.主要方式为:在抒情中夹杂叙事;以回环复沓来表示事件的发展;以各章内容之不同来体现事件进程;以组诗形式来描述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副""髦"是《诗经》中提及的两种假发。"副"是周代贵妇人参加祭祀时所戴的盛饰,与"髢"不同,其形状"高而直竖",这可得证于《诗经》中有关诗句及后代的人物画像。"髦"是周代男子所戴的假发髻,今人多认为它是未成年人所梳的发型,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史诗”与“诗史”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概念,分别来源于西方叙事文学和中国本土诗学.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二者所具有的特点、联系与区别等加以分析.指出史诗与诗史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史性和诗性;不同之处在于产生时间、创作主体、流传方式、产生基础、感情色彩等方面.厘清这两个概念,对理解文学史裨益良多.  相似文献   

12.
《诗序》是汉代诗学的纲领性文件,并尤其以其对《诗》的政教功能的强调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然而,人们历来所论往往着眼于《诗序》对具体《诗》篇的政教性赋予,而很少从整体着眼对《诗序》中《雅》诗政教色彩的集中展现予以关注。然而《雅》诗却是最能反映《诗》的王道政教性质的部分。从《诗序》对于《雅》的评价与阐发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诗序》对《诗》的王道政教意义的赋予不但行诸语言,而且在阐释的步骤安排上也存在着更重要的深意所在。了解《诗序》对于《雅》诗的王道政教意义的多层解读,可以更清楚地把握汉代诗学阐释过程中的经学阐释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诗经·小雅·鱼丽》的主旨、所蕴含的巫术意识与心理、复沓与列举的修辞方法及“鱼”的象征意义上看,这首诗无疑是一个渔猎时代巫术仪式的记录。从仪式诗到宴饮诗,它经过了文人的加工与改造,这也正反映了早期诗歌艺术在起源、传播方式、功用及形态等方面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特”字,历来在字义方面备受争议,加之“特”字本义与今义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加大了理解《诗经》的难度.详细分析“特”字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在《诗经》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献.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在“月是故乡明”单元,节选了《诗经·小雅》中一首非常著名的思乡诗一采薇》,诗歌的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课本对“雨雪霏霏”这一词条的注释是:“雪下得很大。雨雪,下雪。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还专门为“雨”字注音[yù],教师们在讲课时大都是参考该注释为学生讲授的。不仅教材这样注释,而且绝大多数《诗经》选本或注译本也是这样注解的:  相似文献   

16.
论《诗经》与《楚辞》中的“云”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由于诗歌产生的地域、时代、社会风气及创作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作品各自所建立不同的意象群,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美学风格。通过对《诗经》和《楚辞》中“云”意象的分析,试图揭示出它们内在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其原始意蕴起源于《诗经》。《诗经》中涉及到的雁存在有序、情思、猎杀、哀号四个方面的属性。本文根据雁的原始属性,试析雁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二雅刺诗在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朝政昏暗、小人当道、民生涂炭的社会现实,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艺术上,二雅刺诗开后世讽谕诗和叛逆诗的先河,初步形成了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诗经》二雅怨刺诗对屈原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二雅”怨刺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屈原生活的时代相似,其诗歌都有怨刺上政、斥责馋人、生不逢时之感和孤独无援之叹等主题内容的表达.在思维方式上,以现实主义为主的二雅怨刺诗已经有向浪漫主义进行思维跨越的尝试.浪漫主义在屈原作品中逐渐展开,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式.“二雅”怨刺诗在章法句式和抒情风格方面也向屈原作品过渡,两者具有明显的因革关系.这种因革关系的背后是巨大的思想史变革.  相似文献   

20.
运用叠字是《诗经》语言的一个很显著的特色,巧用叠字状形、绘声、摹色等等在《诗经》中不乏其例。妙用叠字为文,不致文章重复累赘,而能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更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叠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社会发展的原因,有语言本身的原因,又有人类思维发展的原因,它的产生为后代文人使用叠字开创了先河。在《诗经》中叠字的运用不仅多而频,而且新而奇,为作品表情达意,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