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冥(力女)     
卜辞有“(?)”字,余释为冥。有“(?)”字,余谓《说文·丸部》有(?)字,即“(?)”之讹。卜辞言冥、言(?),恒连文而不单见,其上文必言妇某。其首见于经典中者,字作黾勉。《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又“黾勉求之”;《小雅·十月》:“黾勉从事”;《云汉》:“勉黾畏去”。在《诗》三百篇中凡四见,而毛《传》郑《笺》俱匮确释。而黾勉语转字变为(?)俛:《文选·陆士衡文赋》:  相似文献   

2.
释商     
商族何以称商,什么是商字本义。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迄今未能定论。许慎《说文解字》卷三上:“商,从外知内也。从章,省声。”又云:“(?),言之讷也。”认为商字本是讷于言而明于行者,让人从外表了解其内在之意。但众所周知,殷墟卜辞中迄今尚未发现章字,难于证明商字上部所从之立就是章字之省;而且一期卜辞所记商字下部又多不从口(见《甲骨文编》93页),就是说原非(?)字,可知许氏所释商字本义与早期卜辞商字字形不符,因而是不足为据的。近世学者始据出土甲骨、金文资料探求商字本义,有释商为“赏”  相似文献   

3.
(?)字甲骨文中屡见,前人多与(?)字一起释为“见”.实际上,甲骨文中(?)与(?)有别,(?)是“见”字,(?)则是(?)的异文,以释“望”为妥.“望”字甲骨文多从竖目作(?)(《铁》222.1)(?)(《存》7.2)(?)(《粹》》》1108)(?)(《后》1.10.3)等形,但也有从横目作(?)的(见《明藏》499、《缀》334、《京津》4386、《佚》654、《七》x28、《屯南》135、2234等).所以我认为,甲骨文“望”、“见”之别,不在目的竖(?)与横(?),而在人的立(?,  相似文献   

4.
一、释“瘜” 甲骨文(?),从肉从自。①王国维疑为鼻液之滋字。②《甲骨文编》隶定作(?),以为《说文》所无。③《甲骨文字典》同。④按字从肉从自,自亦声。自即鼻之初文,应释(?)  相似文献   

5.
一■■■是契丹小字,译其语义,即是天子。契丹文之天子,有人解过。《道宗哀册》册盖有篆体小字。《辽陵石刻集录》卷四曾将册盖起首数语解为“大辽国天佑”。苏联学者达斯金将《集录》之“大辽国天佑”改释为“大契丹国天子”。并拟天子之音为[t'(?)ri-nk'u]。达斯金氏解为天子的契丹字是(?)。对此,我想推出两点:一、达斯金氏承袭了《集录》化篆归楷之误。《集录》楷化之(?),其实是(?)。从字形分析,册盖首字作(?),第七字作(?),两者部首相同。因此,既将首字楷化为(?),则须将第七字楷化为(?)。可见《集录》将第七字楷化为(?)是个小小的疏忽。从词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释■     
《说文》四篇下云: “衡,牛触,横大木其角。从角从大,行声。《诗》曰:设其福衡。(?),古文衡如此。”王筠《说文释例》云: “衡之古文(?),《玉篇》作(?),是也。(?),角之古文也。石鼓作(>),古盖作(?),向右者变而向左耳。”毛公鼎之衡字作(?),其中之(?)亦从角从大,与《玉篇》合。然则衡之古文(?)原是(?)之变体,是从角从大的会意字。  相似文献   

7.
释“兑”     
<正> 《说文》“儿”部曰:“兑,说也。从儿,(?)声。”段玉裁曰:“说者今之悦字。”按,兑为“悦”义,表心理活动,而许氏释形为“从儿(儿即人字)”,形义似不相傅。今考之甲骨文,兑字之形为(?),下部、中部象人将口上仰之形,上部象口呼气之状,其字实为“从人从口从八”会意。人的生理规律,气憋则难受,舒气则悦怿,故训“兑”的本义为“说(悦)”至为确当。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是“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对于“备”字,《汉书·司马迁传》的颜师古注,《文选》的李善注都没有加以解释。近人有的把“备行伍”解释为“备数於行伍之中”,大概就是充数的意思吧。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於义未安。“备行伍”的备,应该解释为服,“备行伍”就是“服兵役”。试论于下。首先,备与服是同音通用的。(?)字甲骨文作(?),象矢在器中之形,后来演变成形声字,就是箙字,《周礼·司弓矢》:“中秋献矢箙”。郑玄注:“箙,盛矢器也”。箙亦作服,《诗·小雅·采薇》“象弭鱼服”。郑笺:“服,矢服也。”鱼服即毛公鼎铭文“簟(?)鱼(?)”之鱼(?),由此可知(?)和服是通用的,(?)和箙是古今字。(?)的本义是一种盛矢的工具,所以《说文·三卷下·用部》说:(?),具也。” (?)在经典中皆作备,而与服通用。《史记·赵世家》:“今猗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战国策·赵策》中的这段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六国论》中“六国互丧”一句,课本注释为:“彼此(都)灭亡。”这样解释,容易使人误解,六国不是为秦远交近攻,各个击破,而是自相攻伐,同归于尽。这显然与历史事实和作者原意大相径庭。按“互”亦作“(?)”,《说文通训定声》:“(?)”,所以纤绳也,从竹,象形。中象人手所推握,或省竹。”《广雅·释器》:“(?),谓之(?)。”王念孙《疏证》:“说文,(?)可以收绳也。(?),纺车也。纺  相似文献   

10.
一、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这句中的“覆算”,课本注:“算帐,追究,”这样解释,“覆”字没有着落。按《说文》:“覆,(?)也。一曰盖也。从西,覆声。”段玉裁注云:“覆,反也。覆、(?),反三字双声”,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更明确指出:“覆有倾覆、覆盖二义,相反而实相成也。本部诸文,若西与覆,乃  相似文献   

11.
古文字考释     
释(?)《说文》二篇上八部说:“(?),词之必然也,从入|八,八象气之分散。”“词之必然”而字形从入,不好理解。《韵会》四纸引作“从|八,象气之分散,入声。”段玉裁依《韵会》所引订正,又解释说:“入声在七部而(?)在十五十六部间者,于双声求之也。”(?)和入古韵相隔绝远,段说似不可信。  相似文献   

12.
殷墟甲骨文中的“率”字是上古汉语中的重要虚词,然而,这个虚词至今还没有被认识。本文就此问题试作论证,并附带讨论“率”字在《诗》《书》等早期文献书面语中的同类用法。 甲骨文中的“率”字(见字表1),是本世纪初由孙诒让和罗振玉所释的,这已成为确凿无疑的定论,但“率”字在卜辞中的用法,却至今未有确诂。叶玉森认为卜辞“率”字用为祭名或地名。于省吾起初把卜辞的“率”读为“膟”,说“契文言‘率’谓血脂之祭,其言  相似文献   

13.
<正> 十二、先其所爱,微与之期。(《孙子·九地》)注释:微,伺探。 译文:首先夺取其战略要地,伺机与敌决战。(第56、57页)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一语,旧说各不相同,未知孰是。句中“微”字若作“伺探”解,依《注译》一书的注释体例,应指出“微”是“(?)”字之借。《说文》云:“(?)”,司也。从见,微声。”段玉裁注:“司者,今之伺字。许书无伺。司下当有视字。《广韵》曰:‘(?),伺视也.’于从微取意。(?)同(?)。”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先秦时代的构词意义进行考察,便可知其时的诸侯国也就是国家。“国”字在卜辞中已经出现。《说文》: “国,邦也。从口从或。”在解释“邦”时,则用“国”。邦、国互训是合乎先秦典籍所载的。《书·大诰》云“……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我国”和“我周邦”并用。按《说文》国从口从或,《说文》“或”字条曰:“或,邦也。从口,戈以守一,地也。”段玉裁注曰:“邑部曰,邦者国也,或、国在周时为古今字。古文只有或字,既乃复制国字。”刘师培说:“国字从一者,以其象土地之形也。加口于一字之上者,一以象城廓之形,一以象营垒之形。其加以戈字者,则古人城郭营垒之外,皆以兵守之,  相似文献   

15.
“御”,甲骨文象面土跪祀状,《大雅·绵》叙太王左公亶父迁歧定国,“乃立冢土”,传曰“冢土,大社也”。面“土”而跪,祀社也。对土地的崇拜,是先民从实际体验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意识,它表现了一种以现实生存为基础的原始的思维特征。 《礼祀、祭法》:“共二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后”,尊之也;社,立土也,《左传》因谓“后土为社”(《昭公二十五年》),实际是立土为社而崇祀之。“王者所以  相似文献   

16.
“得”字的初形作(?)(导),本义为“取”。在甲、金文中有两形:一为从又持贝;一为从得声。按理形旁不同字义也会有别,但在甲、金文中偏旁增彳或省彳,一般认为“无别”。故得、(?)在古文字中被视为一字。汉、卫宏诏定《古文官书》得、(?)为同体,此后石经亦因之,传世经传亦皆用“得”而未见“(?)”,于是“得”行而“(?)”废,在实际使用中“得”、“(?)”合为一字。惟许慎《说文解字》分得、(?)为二字: 彳部“得,行有所得也。从彳(?)声。(?),古文省彳”。见部“(?),取也。从见从寸,寸度之亦取也”。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有一字作(?)等形,从自从鱼,应隶定作(?)。自即鼻的象形初文,《说文》自下说“鼻也,象鼻形。”后世作鼻,从自畀声,变象形为形声字。自字本义古书中不见用,甲骨文中有“疾自”(乙26385)的用例,疾自即患鼻疾,可证《说文》对自的说解是正确的。王宇信等同志在《试论殷墟五号墓的“妇好”》一文中,解释”已卯卜毂贞:勿(?)妇好囗御囗”这条甲骨文时说:“字旧无识。此字鼻下有鱼,当即腥字, 《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曰‘鱼臭曰腥’”。说此字为鱼臭的会意字,这是很正确的。察《通俗文》“鱼臭曰腥”之腥当为腥字的后起义,本字应作(鱼生),《说文》鲤下说“鱼臭也,从鱼生声。”甲骨文  相似文献   

18.
“吻”是一个多音多义字,义与呼吸有关时,历代注家都认为是“呼气”义,比如:《玉篇》:“(?),嘘,吹之也。”《汉书·王褒传》:“(?)嘘呼吸如侨松。”注:颜师古曰,(?)嘘,皆张口出气也。”《辞源》:“(?),吐出。”《中文大辞典》:“张口出气也。”  相似文献   

19.
儿童学習了语文課本第一册,認識了37个注音字母,基本上学会了发音和初步拼音、声調。但是邵阳市的语言与普通話有些距离,舌尖前音与舌面音较多,舌尖后音和舌根音少,因此好几个字母儿童发音不准确。如:(?)另外等音分辨不清。他們常常把“(?)”念成(?)讀成(?)(?)念成(?),星字本应讀(?),儿童却读作(?)。同时注音字母只是标記语音的符号,本身沒有什么含义,儿童往往容易遺忘。因此,第二个学期开始,领导儿童系統地复习注音字母很有必要。初小语文課本第二册四、五面即安排了这个內容。  相似文献   

20.
示:天显现出某种征象,向人垂示吉凶祸福。《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后来引申为告诉,教导。“示”作为部首多表示“神事”,“征象”义,都与“神灵”有关系。如:神:天神。《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社:传说中的土地神。《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后来作为祭祀社神之所。《礼记》:“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祖:祖庙,奉祀祖先的宗庙。《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声。”祀:祭,永久祭祀。《说文》:“祀,祭无已也。从示,巳声。”祝:祭祀时司祭礼的人,即男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