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室内环境下信号传播规律研究建立准确信道模型。分析了超宽带信号室内LOS和NLOS环境传播规律,在LOS环境下第一簇的直射信号先到达且衰减小,第二簇的反射信号后到达且衰减大。在NLOS环境下第一簇的透射信号先到达且衰减大,第二簇的反射信号后到达且衰减小。分别建立了LOS环境限定簇数模型和NLOS环境修改参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新建立模型更能反映信号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导线、电阻和分布电容组成信号衰减电路,模拟采集器现场运行环境下信号衰减变化,对现场有抄收故障的采集器与未使用的新采集器作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信号强、抗干扰的能力大,信息指令在转送过程中丢失少,信号强度与抄见率呈极显着相关。返回的采集器与新采集器的抄见率无明显的区别。线路对信号的衰减不是主要原因,要检测运用场地电能质量、噪音和信号强度等,分析现场的信号故障原因。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环境持续向热转化已经是严酷现实。面对环境的变化,所有栖息于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都需要适应和应对,否则就会影响到它们的生存。而生物应对环境变暖也许有两种大的结果。一是难以适应,从而导致种群的灭绝;另一种则是适应全球变暖的环境,改变生活方式,或在新环境下产生新的物种。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上的运用,其优越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由于数学课程的特殊性,目前,在数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还不多。如何将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去,还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一、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前景广阔现代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之后,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形态、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对数学教师来说,离开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环境,进入了更为灵活、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教学环境之中,其变化之大远远超过了其它课…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轴承的结构特点和现场经常出现的故障,选择合适的监测及诊断方法,分析大轴承存在故障时,特征信号的变化,寻找合适的信号处理方法,对监测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提取特征向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完成大轴承状态辨识,实现诊断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单片机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频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系统,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选用速度快、内存大的计算机,并配备高速的A/D采样板,二是以单片机为核心,配备高速A/D芯片与大容量电子盘,采集结束后再进行数据处理。前者虽然硬软件开发简单,但造成仪器成本的增加,体积大,对运行环境要求严格,而且当距信号源距离较远或测量多路信号时,信号传输比较困难,有些情况甚至无法实现。后者持续采集时间受存储器容量的限制,在许多场合可能无法满足要求,而存储器容量的增加,其价格也会成倍增长。本系统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基于单片机的高速数据采集与海量数据存储系统。  相似文献   

7.
龚超 《华夏星火》2005,(7):68-70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内外环境之中,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生存发展。换言之,任何事物都是它所在的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那么,这个大系统就是该事物所在的环境,该事物必然受到该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当然也会对该环境产生反作用。迈克尔&;#183;查特菲尔德在其著作《会计思想史》中指出,“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作为管理会计重要内容的业绩管理系统也必然会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应对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电动机保护器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机的保护装置种类繁多,但对电动机的保护都不是直接拾取烧毁电动机的温度信号值作为保护信号,其共同的特点是在电动机三相电源线上拾取保护信号,这样只能反映电动机的线电流或线电压的变化,根本不能直接反映电动机内部绕组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蔡尤彪 《中国科技信息》2006,20(14):179-180
探索使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集小鼠的呼吸信号。方法:将小鼠置于相对密闭的容器中并连接压力换能器,小鼠放进容器后,其自主呼吸可引起容器内压力变化,压力换能器将压力信号引导至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从而描记出呼吸曲线.结果:得出使用Medlab系统对小鼠呼吸信号进行采集的曲线图及展示简易小鼠呼吸描记装置。结论:使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可以采集小鼠的呼吸信号。此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小鼠呼吸方法。所采集到的小鼠呼吸信号基本上可以代表小鼠当时的呼吸状况。  相似文献   

10.
科研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的发展变化和薪酬模式的演变,在调研基础上,对科研事业单位薪酬水平现状和现行薪酬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现阶段薪酬制度是整个科技体制和人才竞争环境的反映,在大的环境没有大的改变条件下,单独行使薪酬制度改革很难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11.
湿度测量是环境监测必须的手段,针对目前使用的湿度传感器大多精度不高,尤其在低温环境下测量很难保证精度要求,而且长期稳定性和耐高湿环境能力也较差,无法长期工作在高湿环境中的问题,研制了一种高精度湿度传感器。传感器采用高精度高分子湿敏电容作为湿敏元件,采用了电容-频率转换电路,将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量转换为频率信号,经单片机采集运算后形成数字信号输出。设计的线性化调理电路将变化的频率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使频率信号的变化能线性化的反映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湿度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在低温环境条件下测量精度达±5%RH。  相似文献   

12.
GEO卫星通信的用户下行链路为典型的衰落信道,经卫星转发的信号如果经历大尺度衰落,则用户端接收到的信号将产生大范围失真。该文针对GEO卫星通信的特点,为了提高GEO卫星系统的通信性能,考虑将空时协同技术引入到GEO卫星通信中。并仿真分析了在不同信道环境下,使用不同分集方案时GEO卫星通信系统性能,结果显示使用空时协同技术后,系统的可靠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14)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应于复杂电磁环境下工作的接收机技术,能够对外界信号实现高灵敏、宽带大动态接收。  相似文献   

14.
当今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世界经济与科技竞争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竞争的主要模式是以知识经济为中心,以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开放式竞争。我国乡镇企业面临二次创业和新的发展环境变化两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入耳识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导致识别率出现很多偏差问题,提出了基于傅里叶变换和K-L变换相结合的人耳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将人耳图像从空间域到频域变换(即傅里叶变换),在频域内对高频噪声信号和低频信号进行分离,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滤除噪声和频率变化较快的边缘信息,对滤波后图像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实现了频率域到空间域的变换,得到增强后的平滑图像,最后运用K-L变换进行降维处理,提取人耳特征向董,采用欧式距离分类并实现人耳识别。  相似文献   

16.
在强干扰环境下对多载波雷达信号的幅度检测是实现空中目标打击的关键技术。传统方法中,对雷达信号的幅度检测采用时频耦合算法,如果信号和背景噪声有很强干扰和多载波特征时,检测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Fourier时频耦合的信号幅度检测算法。构建强干扰环境,描述雷达信号的宽度和深度等特征量,对多载波雷达信号进行分数阶Fourier变换,对目标回波的尺度和时延进行估计,求解相位模糊数搜索结合解,得到雷达信号参数相位补偿结果,根据雷达信号特征量聚点塑造特征量模型运算雷达信号的特征量聚点,获取高特征量聚集区域,通过后置的高阶累积量切片,使信号的累积量增大,而噪声被抑制提高了检测精度。仿真实验表明,算法的检测概率较高,幅度检测能很好地跟踪信号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通信卫星的信号传输具备传输距离远、范围广、功率大等特点,在传输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降低信号质量,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通信卫星的干扰因素,提出了有效的抗干扰方式,期望对保证通信卫星的信号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微震信号去噪的目的是通过剥离噪声信号来最大化获取有用信号。该有用信号蕴含着岩石内部应力变化及破裂的机理,通过对微震有用信号的分析处理,可以定位微震震源位置和计算矿震能量大小。文章介绍了小波变换去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在MATLAB环境下对微震原始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去噪仿真,验证了小波阈值方法在微震信号去噪领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阐述了小波消噪中阈值的选取规则,并通过对微震原始信号的4种自适应阈值去噪效果的比较,表明4种阈值去噪方法均能有效地实现微震信号去噪。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环境问题与整治对策石忆邵,彭珂珊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历史自然地域综合体,是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然作用于环境,导致环境的变化。侵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数量过大,...  相似文献   

20.
新产品新事物都是从旧产品旧事物演变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发明就是对旧产品旧事物进行变化的产物。变化能产生发明,大到高科技的火箭,小到普通的绣花针,都可以经过变化而成为新品。火箭原来是向天上发射,可是经过科学家对其进行变化,变向天发射为向地发射,从而创造出了探矿的地下火箭;绣花针原来是一头有针鼻一头尖的结构,可是经过发明人对其进行变化,变一头尖为两头尖,针鼻在一头变为在中间,从而创造出了刺绣工人不用翻手腕的双尖绣花针。 创造发明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对初涉发明革新的人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