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现代许多考古发掘证明:人类史前的陶器与彩陶的最初创造确实是农耕时期的妇女的一种专利。特别是中国妇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透露出人类对原始社会母系阶段印记的回忆。也透露出人类对于制陶的发明和自我创造的艺术折光,后世所谓“陶冶”,“陶钧”都是以制陶来比喻人类的化育和创造。而彩陶的发明和广泛的颁布,使各部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或继承发展,或彼此影响,或相互交流,从涓涓细流形成了华夏文明的浩荡源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彩陶文化被誉为"人类童年的智慧之花"。早在7000年多年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彩陶工艺,她反映着人类在文化初始状态的艺术成就,具有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艺术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随着起舞造型的变化,装饰艺术风格也有了明显变化。图案构成复杂巧妙趋于繁丽,马家窑时期的彩陶装饰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罗明明 《科教文汇》2007,(11X):205-205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灿烂。自古至今蒙古族的服饰艺术都存在着较高的审美价值。从蒙古族的出现到后来的建立元朝,一直发展到现在,蒙古族的服饰在人民的心中都有一定的地位。服饰艺术是研究历史和民族风俗的宝贵实物,从蒙古民族服饰中,我们可以透视其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灿烂.自古至今蒙古族的服饰艺术都存在着较高的审美价值.从蒙古族的出现到后来的建立元朝,一直发展到现在,蒙古族的服饰在人民的心中都有一定的地位.服饰艺术是研究历史和民族风俗的宝贵实物,从蒙古民族服饰中,我们可以透视其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造与艺术创造的融汇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造是指在科技领域里,科技人员通过创造性活动进行发明,发现和技术创新,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提供新颖的,独特的新产品,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艺术创造则是指在艺术领域中,作家,艺术家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进行创造性想象,构思,创造文学,美术,音乐等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人肺腑的精神陶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修养方面都有独特的功能,是任何学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艺术不仅是人类情感的传递者,也对人类的人格、心理健康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原始彩陶艺术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备受关注的关于“美”的研究对象之一。原始彩陶艺术体现出来的“功能美”满足了原始先民在生理、心理及精神(社会)上的三重需求。  相似文献   

8.
人类所有的艺术都是从手工艺开始的。阿柯玛村落的玛丽亚·奇诺用她祖先的方法制作了传统的“礼仪彩陶水罐”。传统上,制作这样的阿柯玛容器需要四、五天时间。用露天火烤制陶器.火烤制下部。这期间,艺术家吃饭、睡觉都很少。据说,只有将艺术家的灵魂和陶器的灵性结合了起来.才能制作出正真的彩陶。这件彩陶是用手工将长长的泥条螺旋形盘筑而成。每一圈都是平滑的,并用红色和黑色天然氧化矿物色做出图案,空出的部分是白陶衣。完工后,她在陶罐的口沿上做了一点小缺口,以便在作品完成之后,能把灵魂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郝奇 《科教文汇》2009,(11):254-254,263
信息网络技术以其前所未有的两面性冲击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艺术的内涵、表现形式已经开始出现一系列新变化,连我们自己的艺术审美范式也发生了某种深刻的改变。在信息与网络时代,在"网络艺术"与"虚拟审美"的冲击下,艺术发展的特征如何,以及艺术发展的趋势又会怎样,本文对此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4)
黄河流域是我国陶器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在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都出现了精美独特、造型别致的彩陶。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彩陶装饰纹样不仅延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为日后装饰图案的发展起了一个好的开端,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立辉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32-232,235
服饰纹样是构成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政治意义大于它的审美欣赏意义。本文通过对宋朝服饰纹样的构成形式及风格的描述,对宋代服饰纹样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归纳,进而阐明审美理想、审美趣味是和社会特点及政治因素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与审美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艺术观、审美观也相应的提高,艺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物质文明生活还是精神文明生活,甚至是经济的建设当中都能找到艺术的身影。那么究竟什么是艺术?怎么去审视艺术?如何去审美?艺术又是怎样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审美文化和艺术的真正切合点又是什么?通过本文论证,给出了艺术与审美的真正定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艺术与审美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艺术观、审美观也相应的提高,艺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物质文明生活还是精神文明生活,甚至是经济的建设当中都能找到艺术的身影那么究竟什么是艺术?怎么去审视艺术?如何去审美?艺术又是怎样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审美文化和艺术的真正切合点又是什么?通过本文论证,给出了艺术与审美的真正定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建筑语言论中国现代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凯 《中国科技信息》2005,(10):152-152,157
建筑就像作文,无论是设计还是欣赏都离不开建筑语言的熟练应用传统的中国建筑艺术发展了5000年,取得了辉煌成就: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在短短50年的摸索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令世人摇头不解。出现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是众多建筑师中普遍存在的建筑语言障碍制约了建筑艺术的发展。本文从原型意义上的建筑语言学基本理论框架出发,简明分析我国现代建筑艺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建筑语言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晓鸣 《科教文汇》2007,(1X):186-187
电影艺术所特有艺术构成和艺术传达方式,决定它与观众的交流方式。电影艺术是以动态物象性的影像为媒介,以连续不断的电影流直接诉诸于观众的视、听觉,就形成了电影审美感受的被动性,电影审美感知的综合性,电影审美接受的流动性等,电影艺术接受所特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杂技表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和技巧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它在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而古老的历史,它起源干传统的民间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以前人们观看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主要关注的都是靠杂技的动作技巧和难度来吸引观众,很少留意到舞台美术的存在,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也大都只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在对建筑的日常需求得到满足后,又要追求建筑艺术上的审美并把它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本文就建筑艺术的属性、及现代建筑艺术的表现性与形式美进行分析,并从审美主体、审美形象提出现代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学期间,学生对素描的掌握非常吃力,学生用线来画物体,会有一些好的作品出现,而用素描的造型方法就画不好,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我们民族的审美趣味与艺术传统有一定关系。学生头脑之中,缺少对物体形体的了解,从而进入素描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陈慧 《科技风》2011,(8):164+167
手舞足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情感表现。在人类历史上,艺术教育也是由来已久。当语言学、文字学等未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运用肢体语言在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交流了。舞蹈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教育手段和工具。舞蹈教育,千百年来一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着人类文明,提升着人类情感,丰富着受教育者的审美体验,愉悦着人们的身心,促进了社会交往,激活了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少儿舞蹈具有不同于成人舞蹈的艺术特征,即是童趣性、童知性、童幻性、童乐性等。本文从少儿舞蹈的艺术特征出发,提出在少儿舞蹈的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郝励 《科教文汇》2007,(1X):184-185
中国文化由于人文精神的过早觉醒,又因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性。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禅文化”思想影响下的文人都追求一种宁静恬适的艺术情趣和一种平淡朴素的艺术情调,并把这种情趣和情调带到生活中,使生活艺术化。每当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望迭,胜袁之变也常会体现在绘画艺术的题材上,而禅道的盛行要求画面之笔墨简而淡、寄托物象、抒写意绪。日本画家在学习中国绘画艺术时,对汉学、汉诗、中国绘画理论都下过一番功夫,不仅能充分理解中国明清、中国绘画艺术之要谛,更能在消化日本古典艺术的基础上充实其精神和技法,因而创造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本文试对“禅文化”下的中日绘画艺术进行了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