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采访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两类记者:一类是“直奔主题型”,心中只想着自己将要完成的题目,但求速战速决,多一句也不肯问,多一个人也不再找,多一个地方也不愿去。这类记者一般能快速完成报道任务,也多被认为是单位的“快手”。还有一类记者则是“超级海绵型”,无论采访什么,就像一块有超强吸水能力的海绵,大量地采撷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本来采访两个人就能成稿,他可能要采访5个人;本来采访三个地方就可以收工的,他可能要跑更多的部门;本来开完会拿了材料就可以走人,他可能非要再拉住几个人问个究竟不可。而到成稿时他额外采访的这部分内容可能却一点也用不上。如此看来,前一类记者是“讨好不费力”,而后一种记者是“费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2.
国际广播电台的高级编辑李松凌先生,不久前到鹰潭讲学,提出在对外报道中,要注意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以便于国外听众了解新闻事实.他举例说,他们曾收到一篇关于古代某科学家纪念碑落成的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暗访、偷拍等隐性采访风行一时,甚至已经成了一些报纸、杂志、电视台出好稿、出卖点的“法宝”。眼下,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有的电视台已设法引进了安在眼镜上的超微型摄像机,有的报社也通过各种途径搞来了“窃听”设备),记者在秘密情况下获得新闻素材的方法越来越便利。同时,社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国民经济连续二十多年高速增长,随之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和出版市场的兴旺.然而在经历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头几年的兴盛之后,出版业市场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持续旺盛,而是出现了泡沫化趋向,新书品种持续增长、销售册数下降、库存居高不下、利润率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6.
7.
秦殿杰 《今传媒》2006,(5X):15-15
《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了一篇“我写宁夏贺兰牛奶时间出错之教训”,标题是《白璧微瑕也是瑕》(见人民日报《编采业务》2005年10月30日537期第三版),章说去年他写的连续报道《宁夏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犯愁》见报后,在社会上反响是大的。宁夏新闻界也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包装,是指在完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标题和新闻导语进行精巧构思,使其变平淡为精彩,变无神为传神。  相似文献   

9.
《新闻三昧》开展“政治家办报”征文活动,就像“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热烈反响。企业报有些年轻记者、编辑不时发出感慨,议论最多的是,对此专题的命题感到“高不可攀”。他们说,自己不是政治家。这个“家”把人吓一跳。想想自己。政治水平不高;再看看自己的职称,无非是个什么“员”“助”“师”的,就是评上了“高级政工师”什么的,也称不上政治家。笔者觉得,相当一部分企业报人有如此想法说法,是一个问题,应给予解决,因为这不仅是因为命题高不可攀而不愿参加写征文稿的事,更主要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一位退休老教师向我谈及这样一件事:在他退休之后,某干部三番五次带着子女打骂他。他拖着病体到处诉说,有关部门只是“踢皮球”。无奈,他只好投书报社,可报社也迟迟未给他回音。他一次又一次地奔走于有关部门,打人者终于在今年元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谁知,事件平息之后两个多月,他过去投书给报社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职业关系,我常常翻阅各家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就是“读者来信”的时效性问题。报纸对新闻的时效比较重视,但“对读者来信”的时效,有相当多的编辑人员就不那么重视了。不少报纸把“读者来信”当成“长效稿”  相似文献   

12.
现在,人们每天从各种媒体上获得大量的新闻信息,然而,仔细体味、咀嚼、品味每天海量的新闻信息,审视为我们提供新闻信息食物的媒体,会发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很多的新闻信息缺乏必要的营养,这种功能性缺陷已经激起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美食家”们的抱怨和指责,成为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一位退休老教师向我谈及这样一件事:在他退休之后,某干部三番五次带着子女打骂他。他拖着病体到处诉说,有关部门只是“踢皮球”。无奈,他只好投书报社,可报社也迟迟未  相似文献   

14.
由于职业关系,我常常翻阅各家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就是“读者来信”的时效性问题。报纸对新闻的时效比较重视,但“对读者来信”的时效,有相当多的编辑人员就不那么重视了。不少报纸把“读者来信”当成“长效稿”处理。去年10月,湖北襄樊市和襄阳县两家化肥厂发生了一起产品短斤少两、坑害农民的事件。襄阳人民广播电台的两位记者采访后,分别向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单位发了信,同时也在本台播发了。这件事引起了当地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的重视,立即组织调查组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报也要讲“三贴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时常听到老师和学生们这样评价,“校报没啥意思.不大爱看。”缘何出现此种状况?一言以蔽之.当社会上的主流报纸正积极改革以求贴近读者之时.高校校报还在一如既往地充当“宣传纸”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家电视台播放的一个节目,反映的是江西去年受灾地区的捐款情况,主题是讲捐款人如何风格高尚,不留姓名,于是电视中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位女记者拿着话筒对着一位戴眼镜的男士,这位男士捐了400元钱,很不自然地手扶桌上的一瓶矿泉水,低着头,不愿正面冲着镜头...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要学会作总体设计,这一条我感到十分必要。任何一个指挥员要取得战役和战斗的胜利,就必须胸有全局,知己知彼,并且有一个战役和战斗的总部署;没有这种全局的部署,就成了打乱仗,取胜的可能极小。新闻记者也应该做到胸有全局。一个比较复杂的报道,没有对全局的了解,不搞出一个总体设计(即方案),是不容易搞好的。去年十月,我到河北省三河县采访那里的中小学勤工俭学的成绩和经验。三河县勤工俭学搞得好,我早就知道。这次去三河之前,先研究了许多省份的材料,感到中小学教育经费缺乏,以致造成校舍和师资的极大困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而三河县中小学因为开展了勤工俭学,不仅造起了一大批新校舍,而且教师福利和教学质量都较其它地方好。于是,我认为三河县中小学勤工俭学的经验可能有一定的较普遍的意义。但是,应该说,这时候我还没有一个总体设计。到三河县之后,经过初步调查研究,我的头脑里形成了两个比较鲜明的印象: 第一个印象:勤工俭学和普及教育有极为  相似文献   

18.
广播中的“谈心”节目也要讲政治现在有许多广播电台在夜深人静时分开辟“谈心”式的节目,其内容多与听众的生活贴近,有的是思想开导,有的是解答问题,有的是听众利用打热线电话的形式向主持人倾吐苦闷,主持人在回答问题时给予听众一些帮助和指点。这种“谈心”节目贴...  相似文献   

19.
在采写实践中,我体会到,只要处处留心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场合,也能发现好的新闻素材。一次,我在街上听到两位哈萨克族牧民拉闲话,讲到某公社有兄弟俩人去林区偷砍一棵大白松树,被护林员抓获。我感到这个素材不错,第二天就骑上自行车,翻越山路,赶到三十公里以外的沙湾县林场去了解事情真相。当夜写了《当板斧砍向脖颈的时候》一稿,被《新疆法制报》刊用。还有一次,我厂党委书记给职工上法制教育课,讲到青少年犯罪及社会和家庭的配合教育问题。我联系到当前普及法律常识的形势,觉得这个素材很有报道价值。就结合本厂青工  相似文献   

20.
我长期在基层厂作,调到义丰乡,也已七年有余了。在这种情况下,写稿还要不要深入采访呢?有一篇稿子的写作过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们乡有个陇翅小学,建设得非常美丽,市、区教合评比都获过奖,我曾几次陪人去参观,也听到一些情况。可写了两稿,都未被采用。去年夏天,《盐阜大众报》记者方群同志来我乡,我便特意向他推荐,并陪他一道采访。老方听了教师、村干部介绍,很满意,出了校门,我想大概可以动笔了,但他却说:“再去看看学校原址,走访一些建新校的农民,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