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红色文化是在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融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多元文化,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形态。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的考察表明,中国红色文化有其生成的特定内在成因和系统要素。就自然生态而言,特殊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大别山红色文化所以生成的良好生态条件,大别山对红色人物具有人格润化作用;就社会生态而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生成则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根源、历史传统根因、系统内生因素、绵延文化脉流、前期文化诱因以及先进主导元素。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生成的系统要素予以探讨,有助于人们具体、深刻地把握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特质并发掘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前后以辜鸿铭、杜亚泉、粱漱溟等人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是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革新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复杂品格;文化民族主义对传统儒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它不仅仍然适用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的需要,且对西方社会有益;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民族主义不仅作为一科学术思想,还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甚至政治倾向作用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的最高原则。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以社会总体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树立和谐思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球化为背景,融合各民族文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间俗语和现代流行的节日短信区别在于,以春节、端午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以农业记时、祭祀驱邪、迎新纳福等为主要内涵,而现代节日文化则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爱情美满、友谊长久为主要内涵。其原因有三:其一,解放后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对文化的冲击;其二,物质发达对传统精神的淡化;其三,人们对文化社会功能的选择性需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对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当采取扬其精髓,去其糟粕,继承发扬的客观态度。  相似文献   

7.
道家文化以老子为源头,由庄子光大,老庄思想既同源又异趣.其同源在于二者都以大道无为为本源;其异趣在于老子思想以无为政治为指归,以自然理想为最高境界;庄子思想则以人生为指归,以超自然理想为最高境界.但二者无论是同源还是异趣,均共同有效地构成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主体,对我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化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特别重视文化政策对文化工作的指导作用.从以阶级斗争为核心,为政治斗争服务的革命文化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社会现代化服务的社会文化政策;与政党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文化战略地位的创新文化政策;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以人为本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政策,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地调整文化政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张健 《河池学院学报》2004,24(5):119-121
家族文化是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村落则是家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空间,村落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和意识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并影响着中国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长久以来,人类学家对村落家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有必要对壮族地区的家族文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促进壮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文化丰富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文化的建设,最主要的应做到:努力提高认识,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行政体制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不断地赋予社会主义行政文化以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使其始终保持社会主义行政文化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探讨其衰落的文化背景,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代学校体育的衰落导致社会文化中自我激励机制的弱化;中国古代学校体育的衰落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兴衰有着必然的联系,并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文化界定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我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应具体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关注其独特、差异性。中国人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基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伦理以及个体信仰和道德追求;中国人的人格特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以诸如"仁"、"自然"、"因缘"为代表的儒释道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愈发具有吸引力。恰当地翻译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播至海外各国,对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本文以民族语言交际学为理论基础,围绕其核心概念"语境、言语社区和交际能力",以《京剧:东方艺术璀璨的明珠》翻译实践为例,探讨民族语言交际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和以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在领导用人思想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中国社会偏重以人为中心的人治主义管理思想,在用人方面比较重视人才的道德与素质;西方社会偏重以事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思想,在用人方面更强调规则化和制度化。分析比较中西方传统用人思想对现代领导使用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中心吸收诸子百家以及其他外来文化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文化。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发展中,它曾占据过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其世俗性和保守性使中国在近百年来失去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发展的机会。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抛开了传统文化的羁绊。由此以来,新形势下时代文化需要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作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局面,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回过头来审视传统文化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其存在的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为掩盖其侵略中国的本质,在文化上炮制了中国社会“停滞”论、中国文化“外铄”论等侵略理论。对此,以尹达、吕振羽和许立群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日本的文化侵略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种批判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主要内涵包括五个基本方面:一是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具有科学性;二是中国先进文化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具有实践性;三是中国先进文化是面向大众的、服务于人民的文化,具有群众性;四是中国先进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文化,具有民族性;五是中国先进文化是学习、吸收、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文化,具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以土地为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封闭内向型“农业宗法”式社会结构,造就了中国民族文化迥异于其他民族的特质和传统。这种文化特质和传统艾对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继承和发展其积极影响,批判和克服其消极影响,是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的早期工业化思想来自于他的文化思想,是其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现代化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受制于文化,由于西方的侵略,中国既有的社会结构遭到破坏,西方式的新的社会结构又没能建立,所谓的中国问题,其实亦是文化问题。因此,中国问题的解决,要在重新建设一个社会的组织构造,并将农村的复兴和农业的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进而,他主张中国的工业化应该走一条以培养有效需求为动力的、由农业到工业、以合作社为主体进行非营利式经营的发展道路,我们称之为"迂回式工业化道路"。这一思想与其对中国国情的特殊认识紧密联系,他试图以乡村建设运动的方式实现文化建国,刷新中国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但却过于重视工业化进程中的文化、社会变迁,忽视了对工业发展自身规律的探讨。而对国家和政府的未来走向所持的悲观论调又决定了他所提出的社会救济方案显得消沉和被动,缺乏实现的可能性。但其对农业的重视、对乡村工业的关照、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仍然是其工业化思想的闪光点,这对于现今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进化论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但其重斗争轻合作,造成对革命的盲目崇拜,痴迷进化论某种程度上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陷入西方文化中心论,而线性的单线进化论也导致以物质为标准衡量民族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