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外交历来是国际关系中解决国际冲突与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内容,然而,一国外交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美国外交就是一个曲型,它先后经历了美元、大棒外交、冷战外交。当前,美国正大力施展信息外交,推行与传统霸权意义不同的信息霸权,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信息网络作为美国外次活动的“新手段”;二是把住处交作为美国外交的“新内容”;三是以信息为杀手锏,推行“软霸权”。这是美国国家战略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征兆,促使美国外交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在及因此而形成的经济全球化,重视研究美国新霸权的特点,对制定中国的国家战略,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美国霸权:一种制度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霸权秩序的建立和维持方式的角度来看,霸权可分为权力霸权和制度霸权两种历史形态,当前美国的全球霸权就主要是一种制度霸权。二战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建构了一系列国际制度,以求全面主导国际社会。冷战结束后,美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及时修正了原有的国际规范,具体表现在:政治上构建由美国领导的、其他西方国家参与的民主世界,以此为中心建立世界新秩序井相应弱化联合国机制的作用;经济上通过左右世界贸易组织,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建立为美国服务的全球经济新规范;安全领域积极推进以军事同盟为基础的多边防务安排,井加紧构建针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安全网络。“积极的多边主义”和“非公平性”是美国制度霸权的基本特征。美国制度霸权存在着完整性不足、合法性不足以及充分性和有效性不足等缺陷。面对美国主导国际制度这一政治现实,中国理应采取灵活而务实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自由主义霸权的资本化的具体表现已经转变为金融霸权.金融霸权依靠金融资本流动,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生成两种持续扩张模式.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席卷全球,正是金融霸权主义为应对潜在的危机风险所预先设计的常态转嫁机制产生的总体效应.“量化宽松”作为一种高强度的凯恩斯式反危机政策的长期化,只不过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合谋”变相地实施财政性货币发行,其实质则是美国垄断资本操纵美元,藉由新自由主义化的流动性秩序框架,通过治理模式助长内部危机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转嫁,旨在维系衰落时期的金融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探讨危机本质、反映世界金融战争、揭示美元霸权和美国霸权的论著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其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的四本著作尤其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粮食危机: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金融海啸:一场新鸦片战争>和<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四本书的书名取自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关于石油、粮食、货币和霸权的名言.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起了促进作用.这场金融海啸,将重创美国霸权,对美国金融行业、美式资本主义制度、美元的霸权地位将产生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第三条道路”、“新”主权理论、“新帝国论”是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七股影响最大的新思潮,它们具有伪学术化和功利化、偏见性和歧视性、保守性和工具性的共同特征。人权外交战略、新干涉主义和单边主义是后冷战时代美英等国的外交新战略,它以人道主义和维护安全、国家利益为幌子,实质是为推行以美国为首的、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霸权统治服务。思潮与外交战略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后者为前者在全球范围形成话语霸权提供便利,二者日益结合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以来,在美国的学术界和政界出现了一股令人关注的思潮,那就是“新帝国论”。“新帝国论”的基本内容是:(1)过分推崇美国的超强国力,(2)重新审视美国所面临的安全局势和潜在威胁,(3)强调实行“新帝国主义”政策来保护美国安全,强调实现美国霸权下的稳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帝国论”的悖论是它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但是却给出了不恰当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美国“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抵制“化霸权”,坚持多元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债权和债务关系是国家博弈和互动的工具和筹码,在英国霸权体系和美国霸权体系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债权是维持英国霸权体系的工具,同时也是发生霸权更迭时的重要筹码,债权国是英国霸权体系的挑战者.而债权却不是美国霸权的体现,债务才是美国维持霸权的工具,美国体系中的债权国会被迫帮助美国维持霸权.一个国家是债权国还是债务国并不是判定这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标准,不能够由美国在英国霸权体系下成功称霸的历史来预测和暗示当今美国霸权体系下债权国的未来和霸权更迭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民主和平论”作为一种新理想主义学派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颇为流行。从文化层面剖析,“民主和平论”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表现,是美国输出民主的文化战略,是美国实现全球霸权的软权力。  相似文献   

11.
最富戏剧性的美国大选结束了,小布什已入主白宫。新总统原则上将沿续美国“单极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但将进行战略调整,把战略重点放在亚太地区。小布什将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克林顿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近期中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损害,但中美的共同利益必将使双方回到“对话与合作”的战略关系上来。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将直接影响21世纪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文明冲突”中的中华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后冷战”时代,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文章认为,“文明的冲突”只是以西方的视角来审视世界秩序,认为非西方世界与西方世界将形成对抗,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是为美国的霸权行为做辩护。作为崛起中的中国,应当利用自己的“软实力”,继续倡导“和谐世界”的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霸权主义形式的新变化,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应对"单边主义",以和平方式对霸权主义进行有理有据的斗争,以倡导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与法制化,以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抵制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霸权主义。蕴含在和谐世界理念中的反霸思想,坚持了邓小平反霸思想的精髓——在与强权国家长期共处中,妥善处理对内对外关系,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创造条件发展自己,逐步限制、削弱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文化也同样具有极大的侵略性。本文从美国文化霸权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入侵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霸权     
霸权是一种整合国家间利益的权力方式(关系)。它与霸权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大国主义、“极”有着根本的区别。霸权的兴衰存在着客观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科学分析霸权及其兴衰有助于我们在国际政治实践中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搞好国家关系,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评黄遵宪与丘逢甲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遵宪和丘逢甲同是晚清客家名人,“诗界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两人自1889年京城相识便结下了忘年之交,在此后的十几年里经常书信往来和诗歌酬唱,交情甚笃。学界对他们的交往有着不同的解读,或认为“诗坛争雄”,或认为“亲密无间”。通过再梳理黄、丘的文字因缘,提出了黄、丘的诗歌酬唱和交往是自觉的,彼此并无意于诗坛争雄,但唱和的频繁程度和唱和中大量用典的现象,给时人造成了诗坛争雄的印象观点。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评价黄、丘的交往,即回归他们本身,回归晚清粤东客籍诗人群体,回归诗歌以及“诗界革命”。  相似文献   

17.
战后的美国出于与苏联争霸的需要,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第五共和国建立后的法国不甘受制于美国,戴高乐提出法国要有自己独立的军事、外交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从此,该主义成了法国军事、外交政策的灵魂直至今日。战后至今,法国一直向美国的霸权地位发起挑战,反对美国的控制,战后法美两国的关系是不和谐的盟友关系。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到1949年,美国的杜鲁门政府一面宣称在印度支那问题上保持中立,另一面却大力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长期以来,由于材料有限,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美国的印度支那政策未能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相关重要材料的解密和网络化,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了可能。资料显示,罗斯福政府曾提出印度支那战后脱离法国、置于国际托管之下的主张。但出于战后确保欧洲、抗衡苏联以及建立世界霸权的需要,继任的杜鲁门政府却正式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的主权,并在军事和财政上支持法国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为法军重返印度支那提供了船只和车辆,准许法国人无代价地使用剩余租借物资,敦促中国国民党受降部队从印度支那撤军。此外,美国政府还支持法国采取"以越制越"的手段,策划"保大方案",扶植保大傀儡政权,以抵消越盟的影响,促使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合法化。这些做法给法国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提供了方便。了解这一时期杜鲁门政府的印度支那政策,有助于加深理解印度支那战争背后的大国因素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简析冷战后的美国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运用文化这个“软权力”与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起,共同构筑其世界霸权。其推行文化霸权的手段主要是借助网络和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传播其价值观。在全球化时代,自觉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保护本国文化主权,将是世界各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霸权以经济力量为基础,以军事实力为支撑,以政治活动为表现形式,但霸权也有节制性和制约性。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英国的霸权是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目标,以大陆均势政策为手段,以军事力量为主导,以内部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为保障的霸权模式。而美国霸权的建立,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也有其建立的历史机遇。美国在建立霸权的过程中,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政策,引领着世界新秩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