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败之路     
《大中专文苑》2009,(12):72-73
上期的"经典主题"——《左手失败,右手成功》一经刊发,引起了读者朋友们的强烈共鸣,好多读者都来信说,他们在看过这期主题后特别有感触,所以,小编选出其中几封和大家分享他们的阅读体会。  相似文献   

2.
杨璇瑜 《文教资料》2008,(20):29-31
安妮·勃朗特创作<女房客>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揭露现实社会的种种艰险向初涉人世的青年男女们发出警告,以免他们像她的哥哥那样不幸陷入险恶的陷阱,以至于毁掉了本该美好的前途和人生.该小说主要通过对一系列人物的婚恋经历进行描写,生动而又深刻地就"成长"这一主题给读者上了一课.本文将对该小说中的"成长"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解读,以期更深入地发掘出作者想要向读者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小说主题是小说的精髓和灵魂,要使小说立于不败之地,本于它"立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主题挖掘。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玛丽创作的"安妮系列小说",自20世纪初出版以来吸引了国内外无数青少年读者甚至不少成年读者,弥久不衰。究其原因,在于作家对作品内涵的深刻呈现。"安妮系列小说"的主题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以及积极的延伸意义,它吸引打动着读者并引起共鸣,架起了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也使小说拥有了强大而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开头,对一篇文章来说固然重要,而强调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更为重要。恩格斯说,文章"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好的结尾不仅能使主题得到深化,增强文章的思想意义,而且能勃发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扣动读者的心灵之门,使他们"还想把作品翻过来再看一遍。"因此,  相似文献   

5.
朱瑞霞 《海外英语》2013,(6X):212-213
该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血中冬季》中主人公的归家主题。以莫马迪为第一人,当代美印第安作家的小说大多以"归家"作为主题。归家不仅指主人公本人回到家,也指他精神上有了归属感,回归印第安部落传统。他的回归与印第安长者讲述故事,动物引领和典仪的启示都分不开。韦尔奇通过描述印第安的生存困境和他们的创伤记忆唤起读者对他者的同情,通过重写被歪曲的历史颠覆白人的文化霸权对他们的消音。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的承诺亲爱的读者们,还记得去年此时吗?还记得"明年你还爱我吗"?是的。这是一年前的情人节我们做的主题活动,有十对情侣参加,他们将写给一年后的对方的信封存在了时间瓶中。一年过去了,通过我  相似文献   

7.
读图时代,书刊的版式设计在于能够提炼与概括书刊的主题,迅速捕捉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读者问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才能成为教师版的"脸",是不是一定要学界泰斗?我觉得在此有必要向读者解释一下我们"封面人物"栏目的创办初衷。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三位老师与读者分享过他们的故事,他们  相似文献   

9.
读图时代,书刊的版式设计在于能够提炼与概括书刊的主题,迅速捕捉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  相似文献   

10.
行走与方向     
有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本期的"主题征文.我和我的学生"专栏,我们编发的两篇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节:出走。无论是"仗剑远游"的何伟,还是愤而拂袖的黄玉露,之所以离家(校)出走,除了和与教师、家长发生冲突相关之外,恐怕与他们渴望自由、渴望远行的冲动也不无干系。对于已不满足于父母和教师羽翼的青春期少  相似文献   

11.
《王六郎》是《聊斋志异》中的代表性篇目,蒲松龄描绘两个相对的世界,他们之间相比较而存在,一个是黑暗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希望的理想世界,这希望的理想世界与黑暗的现实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则主题更鲜明、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的孤愤,也更能让读者珍惜作品中的"情",这"情"也就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爱玛>是英国作家奥斯丁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它的主题是什么?对当代读者有什么启示?本文分析了作品的"门当户对"主题论."民俗风情"主题论,认为<爱玛>的主题是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不要试图干预他人,更不要试图控制他人.  相似文献   

13.
[考点阐释]所谓"观点",就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看法。观点包括主题,但不等于主题,观点的外延要远远大于主题。所谓"启发",就是阐明的道理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并使其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14.
"东北作家群"是一支在流亡之中形成的文学创作群体,在题材、主题以及审美倾向上表现出相近的走向。东北作家群因最早反映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而蜚声文坛,并且以独有的审美格调建构自己的艺术品格,他们有着相似的心灵撞击,有着相近的心境感受,亡国灭种的威胁,亡家亡国的灾难,使他们抒写着粗犷野性的生命之歌,雄健悲壮的风格,给读者带来了极富地域色彩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正>作品主题解读的多元现象不足为奇。接受美学的理论主张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应以读者为中心。不同读者解读过程中对作品的再创造,是作品意义的源泉,而未定性的文本只不过是承载意义的载体而已。"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读者的价值观、知识阅历、爱好兴趣、所处时代等因素不同,对作品主题的解读也就纷繁多样。但是,这种多元解化的"读"也不是无限的和随意的,它不应离开文本,超越文本,不应只抓住文本的枝叶末节。对作品主题的把握,首先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6.
青春,是一个阶段,一种状态,一个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青春文学便是记录这一成长过程的一种载体,是成长的证明。"80"后的刘同和"90"后的卢思浩,两位青春文学作家以他们独特和自信的姿态向人们展示了当代青年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迷茫、适应、珍惜、坚持等生活体验。正因为他们共同表现的真切的成长主题让读者从中既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也收获不少心灵的慰藉,才导致青春文学备受广大青年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作家具有清晰的"读者意识",而学生多倾向于针对主题进行立意。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首先要分析其内容以及不同类型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的情况,其次才谈得上如何培养。而过程写作教学将最具读者意识的"说"引进课堂,熟悉的读者与作者在互动中有力地建构文本,因而在培养读者意识方面比沉默孤独的传统写作教学课堂更具优势。真实写作即高质量写作。  相似文献   

18.
《周渔的喊叫》是北村写作转型初期的一本爱情哲学小说,宣示着对信仰以及人性困境的思考。在文本中,标点符号也成了北村表达此主题的一个重要载体,他在人物的对话中不使用双引号,且在文本中大量使用省略号以及少量的破折号。如此手法既利于读者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缩短读者与小说人物的距离,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促使读者更好地解读"信仰"以及"人性困境"的文本主题。  相似文献   

19.
从2011年第一期开始,本刊新增读者体验栏目.以“寻找身边的感动”为主题,让读者体验采访的乐趣。他们不是记者,却有着记者一样的敏锐眼光。尽管他们的文笔不是很优美,但我们就是要在平凡的文字中寻找—种真实,一种感动。欢迎你来过把记者瘾!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大大地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顺利开展主题活动的关键。教师应依据幼儿兴趣、需要,引导他们共同确定主题。以讨论、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幼儿想知道的问题,帮助他们建构"主题网络图"。带领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共同收集信息资料,共同创设主题环,组织幼儿共同参与主题展示的筹办,使教师和幼儿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