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至关重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已成为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使之成为创造性人才,并进而构筑民族创新精神,教育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本文拟从培育民族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度,就学生创造心理的培养作一探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具有创造潜力,人人都存在创造可能。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这种潜能转化为能力,可能成为现实,而这就要求教育,需要培养,需要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关键是要创造一种环境,建…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的.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是创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树立创新教育意识,给学生心理自由,培育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创新的主人,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
创造心理,作为人的一种高层次的素质,不可能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知识传授所能获得,它需要教师通过长期的专门培养才能逐渐地萌芽、生根、开花、结果.培养学生创造心理的途径很多,“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有关资料等)以及促进学生创造智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心境、兴趣等)。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做到: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无与高低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兴衰.下面笔者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 一、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活动.首先,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需要教师去认真地挖掘、培养。研究如何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教师的永恒话题。一、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有学者提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担心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自己,同学们会看不起自己,能够无所顾忌地发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注重挖掘人性的潜能,培养人的素质,完善人的心理结构,关注学生人性的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课堂中贯穿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就成了当前每一位教师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教育和培养。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就应当创设和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在班队集体和课外小组以及学生群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具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就能产生良好的心理,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和先导。学生大都  相似文献   

10.
开启创新心理培养创造型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培养他们用以发明、创造的动力基础。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是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开启学生的创新心理,犹如开启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源头,做好了这一点,就如在学生的心灵埋下了创造的种子,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开启学生的创新心理,首先是加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因素。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从感情上扣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  相似文献   

11.
开启创新心理培养创造型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培养他们用以发明、创造的动力基础。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是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开启学生的创新心理,犹如开启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源头,做好了这一点,就如在学生的心灵埋下了创造的种子,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是现代数学教学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中起着动力、定型和补偿作用,因此,只有通过激发学生正确的强烈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持久而浓厚的创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北京市八十中学(100020)李世瑜创造能力是人所具有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而这些新颖、独特、有价值产品的产出要求创造者有一定创造需要的心理倾向之后,方可实现.这种心理倾向就是创...  相似文献   

14.
许尔诗 《甘肃教育》2006,(6B):24-24
开启创新心理培养创造型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培养他们用以发明、创造的动力基础。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是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开启学生的创新心理,犹如开启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源头,做好了这一点,就如在学生的心灵埋下了创造的种子,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视野。支配和操纵创造能力的是心理结构深层的创造动力机制———创造意识和创新意志。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中激发创造思维的动力机制,可以推动学习者产生创造冲动和探索激情,进而转化为高强度的创造思维活动。因而,启动学生创造的动力机制,这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一、培养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根据客观的需要而产生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要求的意识。创造意识强的人处处想到创新,能把创造欲望化为内在的习惯和自觉的行为。列夫·托尔斯泰指出:“如果学生在…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因此,要结合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规律,优化学生创造思维的心理环境,从而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人才的素质,其核心为创新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初中生的生长发育最快,思维尚未定型,正处于开发时期,心理、生理日趋成熟。因此,初中教学更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需要。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高校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地培养学生的创选思维.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性、平衡性,就要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可以把握时机,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第一,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鼓奖学生发展个性。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个性意识,这是形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教育和培养。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就应当创设和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在班队集体和课外小组以及学生群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具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就能产生良好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