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是一次班里集体调整座位后的一节语文课。朗读课文时,王老师无意间瞥见两个女学生正趴在座位上掉眼泪。王老师走过去小声问道:“怎么啦?”“老师,我不想坐这里,因为这儿离黑板太远了……”一位学生这样说:“老师,我也不想坐这儿,这张桌子有点儿破。”另一位学生附和着。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2007,(7):124-124
怎样读《桂林山水》里的“啊” 有些老师和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啊”一律读成“a”,这是不正确的。那么,怎样确定“啊”在句子中的读音呢?这要从“啊”的音变说起。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虽然各学段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关于使用“普通话”的要求却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而第三学段是“能用”。这不但对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熟练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朗读指导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老师要适当加大“教”的比例,重点在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上下功夫;第二学段学生的普通话已比较流利,教师要适当放手,逐步加大“用”的比例,引导学生在读中“用”,在“用”中学,努力…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 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虽然各学段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关于使用“普通话”的要求却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而第三学段是“能用”。这不但对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熟练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朗读指导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老师要适当加大“教”的比例,重点  相似文献   

5.
今天,王老师戴着口罩来上课。她朗读课文:“呜噜哇啦……”唐飞飞忍不住举手说:“王老师,您讲课跟周杰伦唱歌一样,什么都听不清啊!”王老师在黑板上写:“我感冒咳嗽,怕传染给你们。”“原来如此,”唐飞飞的机器狗说,“快缩小钻进老师的呼吸道,替她治病!”不等唐飞飞答应,机器狗  相似文献   

6.
你的老师好     
老师:“维佳,你朗读课文没有一点进步,这样下去怎么行?我在你这个年龄,已经朗读得十分流利了。”维佳:“我想,这一定是因为你的老师比我的老你的老师好  相似文献   

7.
这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语文评价改革,这使我们更加喜欢语文了。那些过去一上语文课就头疼的同学对语文学习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我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自然对语文“情有独钟”。过去上课,老师让同学们朗读课文,举手的不多。许多同学说举手朗读课文的同学是“奔驰二百五”(即又笨又痴的二百五)。因为,朗读得好,老师满意了,就表扬几句;如果像啃甘蔗一样吞吞吐吐的,老师会批评。这样一来,谁还愿意起来读呢?我真替老师和同学们着急。自从进行评价改革,上课读课文就跟从前大不一样了,因为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积…  相似文献   

8.
这天,有位老师来我们学校参加赛课活动,借了我们班。她上的是一首儿童诗——《请你不要告诉她》。之前一天,我已经吩咐孩子们反复朗读课文,并按惯例说了一些“注意听讲”、“踊跃发言”的话,还一再强调课上不能乱说话——现在的孩子头脑灵活,喜欢“胡说八道”,平时我总是微笑着纵容他们,但这堂公开课可不能让他们给老师添乱。  相似文献   

9.
朗读     
那天下午的朗读课上,劳老师让几位同学朗读课文。首先是余文媚,她的声音很轻,但感情颇为投入,听起来感觉不错。接下来是黄磊,他是我们班的“调皮蛋”,大家知道,他上阵一定会笑料百出。这不,他一边搔头皮,一边结结巴巴地读着,居然把“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读成“生平第一次吃蜜蜂”,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好不热闹。劳老师也风趣地说道:“黄磊,你胆子挺大嘛,敢吃蜜蜂!”然后便是费莹。这时,全班同学都屏住了呼吸,因为费莹读书抑扬顿挫掌握得很好,加上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课文似乎成了她的“专利”。这一次,大家也都认真地期待着这位“朗读…  相似文献   

10.
轻语     
橘炽 《中学生博览》2022,(20):46-47
<正>然而,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希望能有一个大人站出来,明确地告诉年幼的我“嗲”的意思,不要放任我在恐惧里茫然无措地挣扎。小时候,我特别害怕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点我的名字,让我回答问题或朗读课文。每当老师叫到我的名字,我心里都“咯噔”一下。这并不是因为我不会,而是因为我的声音有点小,明明自以为很大声地回答问题了,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就是听不清。为了能听清,老师们有时会特意走到我的座位旁。但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主题:我真棒!目的:努力让自己优秀起来。鼓励口号:某某同学,你真棒!参与人员:包市小学三年级学生和老师地点:湖南省湘阴县包市小学说话不再结巴语文课上,张媛老师问大家:“谁愿意朗读新课文?”同学们把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老师,我!”“刘佳昕,请你来朗读,好不好?”张老师说。听到张老师喊刘佳昕朗读课文,同学们顿时议论纷纷。刘佳昕涨红了脸,双手捧起课本,大声朗读起来。他的声音洪亮,朗读流畅、有感情。同学们惊讶地看着刘佳昕。他们不敢相信,以前说话口吃的他,能用这么流畅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张老师微笑着看了看全班同学,对刘佳昕说:…  相似文献   

12.
唐和均 《广西教育》2011,(34):33-33
一、扎实的语文课 孙建锋老师在教学课文《最大的麦穗》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孙老师鼓励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时间约六分钟,然后可以自由发问。有个学生问:“麦垄是什么?”孙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在教育在线网站上读到几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课堂实况,其中感到以下教学环节精彩至极,现摘录如下。好戏在热闹中开场。老师要请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们很踊跃,“老师,我来”的声音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4.
4月26日晴 早晨,我刚起床,就听见有人在外面吆喝:“卖粳糕!卖粳糕喽!”听到这喊声,两年前发生的那件事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我上三年级时的一天下午,我们班同学在教室门前朗读课文。突然,我看见王老师端着一盒热气腾腾的粳糕,朝我们走过来。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借班上课,教学《爱迪生》一文。初听便为其“以读带讲,以读促思”的巧妙设计及“点拨”的技巧深深折服。当教师检查到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她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老师佩眼。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16.
提及诚信教育,人们自然不会忘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特别强调这个“真”,是由于“真”字不易。不要说学生难学“真”,就是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也常会不经意地失“真”,空许诺言。案例1:一节二年级的语文公开课,老师在上课伊始便告诉学生,今天的语文课上,请大家一定要好好地读,老师将把读得最好的同学推荐给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电台担任主持人。这下可好,孩子们在朗读课文时非常投入,表现得异常出色,也赢得了老师的不断夸奖。但令孩子们失望的是,老师再也没有提过要将谁推荐到学校…  相似文献   

17.
尽在不言中     
(一) 70年代初,一位听过我的课的老师大惑不解地问:“于老师,学生每次自由朗读课文时,你是怎样让学生戛然而止的呢?你可连一次‘请停下来’也没说呀!” 我笑笑说:“不知您注意没有,学生读书的时候我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一位记者采访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时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敬一丹听后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令这位记者失去深入采访良机的原因就是提问失当,没有和采访对象形成良好互动。有位杨记者采访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而  相似文献   

19.
江琛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275-276,272
教师对学生朗读英语课文是否感兴趣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课文朗读兴趣的提高有助于语言学习的高效性,课文朗读有助于语感的培养。笔者在课堂实践中观察到,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时,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老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时,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不浓。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朗读训练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的音符。这个时候,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灵动的教学机智,会奏出精彩的乐章;生硬的教学机智,则可能会弹出“杂音”乃至“噪音”。一、有一种教学机智叫“润物无声”[案例一]A 老师指名学生 B 朗读课文,当读到“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这一句时,学生 B“卡壳”了,“簇拥”的“簇”字不会读。A 老师来了个“机智”处理,“哪位同学愿意来帮助他?”学生 C 举手,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