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作用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时的基本要求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从食品添加剂的超范围、超量的违规使用和非食用物质违法使用方面探讨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很多学者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各项研究的结论差异较大。本文根据对我国东部5省11个城市的实地调查数据,深入研究了我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听说过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知识了解较少;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较高,但对不同类型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收入水平、所居住城市的规模等是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春清 《科学中国人》2014,(22):183-184
本文通过对食品生物行业、企业的调研,研制了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改革了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对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师资队伍、实训环境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在一定意义上为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夏学超 《今日科苑》2009,(14):38-38
本文从食品安全事件中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错误认识谈起,科学地讲解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介绍了其对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作用,并从加强非食品添加物质的管理、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管理、加强食品行业操作人员的教育及国民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使食品添加剂更好地服务现代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述了转基因食品的概念、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以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提出了我国开展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和研究的重要性,为加强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安全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现状 ⑴中国食品添加剂监管起步晚。 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起步比较晚。我国1981年才开始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正式管理,颁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到目前为止只有31年的历史。而主要发达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大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条件、模式和流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阻力、条件、模式和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作了进一步思考,提出应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评价机制的改革,使我国公众更好地参与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实现转基因食品发展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化学计量学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为食品的分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同程度的解决了农药残留检测以及现代仪器数据和食品分析中分别面临的多组分分析问题和仪器数据复杂化、多维化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化学计量学在食品分析中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扩大化学计量学在除茶叶、酒类、粮油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有害元素、农药残留检测以及掺伪分析、分类识别等方面的应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化学计量学在食品分析中常用的几种计量方法,然后对化学计量学在食品分析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食品制造工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对食品安全重视的不断提高,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及检测正逐渐规范。作为现代食品制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添加剂不仅仅起到食品口感、口味的调节,在食品防腐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如何进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有效控制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是目前食品检验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就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技术研究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其政策完善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各种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本文从育种方法、食用原理、伦理和实证方面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从政策基点、政策过程、政策方针以及政策参与等环节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开发政策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食品重金属进行检查是为了了解食品中重金属铅、镉污染状况,为建立食品污染物预警系绞提供依据.介绍了当前食品重金属检测技术,通过对某地区2008年4月~2009年6月的食品抽查结果的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对铅、镉等重金属的检测过程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并探讨了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食品原料、生产过程、食品安全的监管以及食品发展内外环境等问题的分析,针对国内食品行业发展及食品行业技术规范问题,阐述了关于建立科学的食品技术法规体系,保障中国食品经济发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食品风味添加剂是食品添加剂中一个大的类别,主要包含能够改善食品风味口感等特性的一类添加剂,主要包括甜味剂、酸度调节剂、食用香精、香料、增味剂等。冷冻饮品是夏季解暑降温的最佳选择,也是一类使用食品添加剂最为广泛的的食品,尤其是对食品风味添加剂的使用最为突出,本文介绍了食品风味添加剂在冷冻饮品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食品在远程运输过程中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质,需要对食品变质信号实时采集识别,提高对食品的安全监督力度。构建基于无线传感器物联网食品变质信号采集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最小方差响应不变波束形成算法的远程运输过程中食品变质信号采集识别方法。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的远程运输食品信号采集模型,构建食品变质信号数据传输和通信模型,对原始的食品RFID数据进行过滤,得到远程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变质信号模型,有效表征食品在远程运输车中的温度、湿度和衰败性能的变化量,采用最小方差响应不变波束形成算法实现对远程运输过程中食品变质信号采集识别。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食品变质信号采集识别,精度较高,准确有效地识别食物变质的种类、数量和存储位置,提高了对远程运输食品的实时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云  祝建华 《科教文汇》2007,(5X):148-150
一、前言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基因转移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即所谓的“转基因”技术。由此产生的转基因食品正在进入百姓生活。但是人们对新生事物转基因食品——总会有一个认识、了解直至接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甚至是冲突,因此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对转基因食品的探讨都是热点问题,针对现阶段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情况,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来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文献,对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发展现状、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及其监管模式、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及中国面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所采取的公共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研究了在全球化下中国转基因食品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的设计对食品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食品生产的效率,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本文在大量分析食品装备设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Web的食品机械设备自动查询系统进行了设计,并且针对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经常出现的腐蚀问题,对食品机械的防腐蚀结构进行设计,从而能够改善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的质量,提高食品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数学方法分析了食品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对食品的货架期做出合理预测。食品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为估计环境条件和食品组分对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提供新的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6)
转基因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让转基因食品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然而转基因食品带来了社会各界不断的争议和对人的信任产生影响。转基因食品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并带来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能对国民健康、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转基因食品发展历史的概述,分析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转基因食品对人的信任的影响,分析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不信任的原因,提出合理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鑫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18,40(5):1026-1039
食品消费需求通过食品供给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QUAIDS模型的居民收入影响人均食品水足迹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水足迹变化,其次对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进行测算与地区比较,最后模拟居民收入和食品价格对人均食品水足迹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①随着收入增加,各类食品消费量不断增长,而瓜果、乳品等高水足迹食品消费量增速较快,二者使得2012年人均食品水足迹达到521.0m3,其中东北和中部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速度最快;②西、中、东北和东部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分别为0.754、0.726、0.708和0.670,其中粮食、肉类和瓜果水足迹价格弹性相对较大;③居民收入和肉类等食品价格同时增加一定比例,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水平较低,表明收入增长下部分食品的价格上涨有利于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此外,2016年人均食品水足迹实际值和模拟值对比表明,较大样本量下利用QUAIDS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20.
农村食品消费服务信息化建设及服务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当前农村食品消费服务的现状,指出农村食品消费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对农村食品消费服务信息化建没中的服务模式进行初步设想,从信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和人才培训方面提出农村食品消费服务信息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