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庸小说中的言情话语极为丰富,其中对男强女弱爱情范式和女性贞洁意识的描写,以及对“众星捧月”爱情模式的反复书写,体现出作者内心的传统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2.
熊婕 《培训与研究》2010,27(1):5-7,28
金庸小说中的言情话语极为丰富,其中对男强女弱爱情范式和女性贞洁意识的描写,以及对“众星捧月”爱情模式的反复书写,体现出作者内心的传统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金庸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金庸笔下描写了许多具有现代气息的青年男女的情爱故事,反映出其小说在爱情主题方面的现代性内涵,即追求男女平等和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权利;讴歌为爱奉献的舍己精神;肯定个体生命意志和实现"自我"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金庸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武侠小说的创作,使作品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他通过营造一个虚幻奇丽的江湖世界,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也正是基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其小说在侠义江湖、男女情爱、武功境界、权势角逐等几个方面,都带有明显的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5.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描写爱情为主,但其早期小说中的爱情大多不指向婚姻,而是指向失败和死亡,随着生活的变化,她笔下的爱情开始指向婚姻,开始承担社会责任,这和她的生活变化有关。这种以个人际遇为文学写作推动力的写作,带有明显的青春期写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5,(2):91-96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除了刀光剑影的武侠争斗外,还塑造出许多令人沉醉其中的儿女情长,这两者共同奠定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让读者领略到"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的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爱情故事多为"英雄与美人"的小说叙事模式,爱情书写理想化倾向尤为明显,同样金庸笔下的爱情故事对读者的爱情观、人生观具有一定感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武侠小说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侠义人物形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投入到爱情漩涡之中,在刀光剑影与恩爱情仇的相互交织中,演绎出一幕幕悲欢离合的人生“爱情”与“侠义”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他们完整的人格,实现了他们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金庸小说的民族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族意识”是考察金庸小说的一个重要角度,金庸小说描写和展现了民族斗争画卷、民族正义斗争、反对民族霸权、塑造民族英雄、汉族化反省以及反战和平的大同理想等。金庸小说在民族问题上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都是罕有匹敌的。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中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里天文地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卜星象、阴阳八卦等无所不包,饮食文化自然亦在其列,其中,酒文化是一个重点。金庸通过对饮食现象的细腻描绘,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从江湖饮食的简陋性与随机性中可见金庸武侠小说中江湖饮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以“新武侠”之名著称于世,同时又以其深厚的文化意蕴饮誉海内外。民间文化是金庸小说的滥觞,正是民间文化蓬勃的生命强力,使得金庸小说在各个阅读群体中都能激起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共鸣。而主流文化则是金庸小说的根柢,金庸小说中情节的经典描摹、以及人物性格的出色塑造都借鉴并吸取了主流文化的经典文学模式,这种经典的文学模式,大大增强了金庸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1.
金庸小说以写侠为主,但往往用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贯穿,有的短小精悍,有的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归结起来,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不外乎英雄人格、爱情至上、复仇、单相思等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陌生的爱情话语——浅析“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中爱情书写空间狭小,但有关爱情的文字依然存在。论文聚焦"十七年"爱情小说书写的两大主要模式:战争爱情与劳动爱情。前者圣洁而悲壮,后者功利而理性;同时分析两大模式下爱情书写在心理纵深度、艺术表现力、时代烙痕、女性成长主题等几个方面相异或相同的书写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十七年经典小说中,革命叙事话语的夹缝里赫然地镶嵌着情爱叙事。一方面,革命叙事压抑了情爱叙事,情爱叙事打上了政治烙印,呈现出被简化的屈从地位;另一方面,革命叙事借助情爱叙事完成对宏大主题的书写,情爱叙事使人物形象丰满、细腻、真实,使小说结构紧凑、有悬念,也使小说变得生动、耐读、有人情味。情爱叙事在革命话语缝隙中的存在,既来自于作家从现实出发的创作态度,也是对民族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叙事经验的吸收融会,它使十七年经典小说具有超时代的价值,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化文本。  相似文献   

14.
"二拍"中的婚恋小说有25篇,其中有12篇认为故事中男女之姻缘是前世注定的,约占所有婚恋小说篇目的48%。这些宿命婚恋小说虽明言宿命,实际上都表现青年男女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时代主题,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宿命论思想是作者制造悬念的一种方法,为故事情节制造巧合、删枝削蔓的提供了观念支持。  相似文献   

15.
<伊戈尔远征记>的主题至今在中俄学者中仍有不同看法.文章认为其主题颇为丰富,包括紧密相连的三个部分:反对个人英雄,宣扬集体团结,表现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晚清至民国初年在时代风云与西方影响的双重作用下,国人被压抑的情感迸发出来,刺激了写情小说的流行;写情小说又反作用于读者,使时人的哀伤、压抑之情在阅读与写作中得以宣泄,并由此获得社会对爱情的同情与认可。在这一历程中隐含了个体意识和思想文化的变化,使写情小说具有潜在的情感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丁玲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体验与时代大潮融合,将自己对女性的思考与时代的感悟投射在创作中,尤其是其中以女性的恋爱婚姻为主的早期作品。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婚恋题材主要有恋爱、同性恋、婚姻等三个方面,体现了丁玲婚恋观的演变,并可从中感受到她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境遇的关切。  相似文献   

18.
宗教基本上都具有禁欲倾向。中晚明异端思想涌起,大胆肯定人欲价值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于是,在戏曲小说中对不危害他人的僧尼道姑的情爱行为予以宽容和同情。作品以僧尼道姑的人性,去揭露宗教禁欲主义的荒谬和愚昧。而淫僧恶尼的肆意淫乐,正是禁欲主义下的变态行为,是宗教禁欲下的情欲迷误。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