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彼特拉克作品中的世俗性主要表现在:他通过对大自然美景的赞颂,表达了对尘世幸福的渴望;通过对尘世生活的目的在于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的诠释,证明了尘世幸福的可贵;通过对尘世间友爱的探求,说明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2.
朱逸冰 《文教资料》2011,(32):10-11
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圣母、天使、妖女、剩女四类。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看,这些女性形象大都是没有女性主体真实自我生存价值与生命意志的能指符码,从中可以觉察到王朔创作中浸透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男权意识对女性角色的价值规范和内在欲求。  相似文献   

3.
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无法忽视的内容之一,拟通过对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后现代主义观点出发,对王朔的部分小说进行解读,阐释了王朔小说包孕的反文化内涵,从中透视出小说反文化、反理性、反秩序、消解神圣、追求感性冲动等较为鲜明的后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多元化”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在转型期的重要表现,通过对王朔“反崇高”表现的具体分析,探讨在多元化语境下王朔“反崇高”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80—90年代,王朔似乎是闯入文坛的一匹黑马,突然之间给大家贡献出一群按思维定势无法归类的顽主形象。玩文学,玩生活。将玩的旗号高高标举,对凡是主流文化认为是神圣的和崇高的东西都予以嘲讽。我们把这种人的性格归为"痞性"。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文化作为中世纪时期欧洲的古代传统文明被人们永久记载在历史长河之中。阿拉伯文化中的自然科学、艺术学深受宗教的影响,同时在宗教思想、自然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若干方面均体现出了阿拉伯文化中深深的世俗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从后现代主义观点出发 ,对王朔的部分小说进行解读 ,阐释了王朔小说包孕的反文化内涵 ,从中透视出小说反文化、反理性、反秩序、消解神圣、追求感性冲动等较为鲜明的后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王朔小说惯常的主题。除此之外,王朔也通过大量笔墨.来表达自己的亲情观和友情观,在这些情感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同时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展现出王朔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王朔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比较"另类"的一个作家,他的小说中存在着一群生活在焦虑状态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已经丧失了传统文人的道德和信念,成为世俗化的产物。王朔在描写这些知识分子时,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调侃,而这种充满贬义的人物塑造的背后,又有着作者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隐含的祈使句在日常生活之中十分常见,然而以往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虽有所涉及,却很少能够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角度予以阐释.本文以王朔的小说作品为语料来源,旨在系统的描述其作品中隐含祈使句的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隐含的祈使句在日常生活之中十分常见,然而以往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虽有所涉及,却很少能够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角度予以阐释。本文以王朔的小说作品为语料来源,旨在系统的描述其作品中隐含祈使句的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王朔的小说世界中,男性主人公永远是一副“痞子”形象,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无权无势,疲于奔命,却自视清高、为所欲为.更有甚者,他们从不正视女性,认为她们是弱者、是愚者,是需要他们拯救的群体.许多读者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认为作者与其笔下的男性同为一流.其实在王朔的心里,女性是纯洁的,是具有力量的强者,她们能够凭借...  相似文献   

14.
从1984年发表短篇小说《空中小姐》,到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玩的就是心跳》,王朔不但为文坛所瞩目,也备受影坛青睐。虽然评论界对王朔其人其文普遍评价不高,但这并束影响王朔的创作热情和方向,广大的市民和青年知识分子仍捧着王朔小说读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15.
王朔小说中的人物充满了喜剧色彩,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所以这些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幽默是黑色幽默.王朔小说中的这些人物是一些"文化的边缘人",也是英雄与反英雄的二位一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王朔小说中的人物充满了喜剧色彩,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所以这些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幽默是黑色幽默。王朔小说中的这些人物是一些“文化的边缘人”,也是英雄与反英雄的二位一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王朔的小说描述了一群无所事事的"顽主",从侧面展现了当代人虚无的生命状态以及整个时代的精神危机。王朔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对以往的最高价值体系,传统道德精神和政治理念进行嘲弄和拆解,使之虚无化。文章通过对荒芜非理性的玩世意味、零散化拼贴的情节模式、拆解意义的文学语言等文本建构的因素的分析,考察王朔作品含蕴含的虚无主义色彩,并结合作者所处的现实语境,谈谈这种虚无主义色彩在王朔小说得以畅销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深入考察王朔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不难发现其小说内部蕴涵着丰富的神话原型,由此可见,一向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王朔不可能割断传统,在王朔的潜意识深处还遗留着男权的思想,残留着女色祸水的观点,因此可以说王朔的小说是在本土化的情境之中向旧传统的皈依。他的陈旧腐朽的意识以及小说所表达出来的创作视野表现出了他的文化精神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创作动机对他的创作风格起着支配作用。他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表现在展示人性的原初美和理性美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王朔,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化变迁的历史语境下,始终彰显其文化姿态的"文化商人"。20世纪80—90年代,文革的结束以及社会结构的大调整,王朔连同笔下的"干部子弟"一同沦为文化边缘的"末路人"。论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诠释。首先是王朔对于事件偶然性的倾力表现和人物无归宿感的着力渲染,小说的故事的发展偏向于一种宿命性,最终归于虚无。其次是深入考察王朔这个反文化、反传统"写字"作家笔下隐藏着的"才子佳人"原型。最后是王朔对于传统叙事模式中的伦理道德进行价值批判,使小说具有了反叛的意味,然而他笔下的传统爱情成为"文化边缘人"们最后的精神皈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