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用心去观察自然,体会生活,为作文做必要的积累.没有积累就写不出好作文;其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和发展其想像力;再次就是要把口头作文与写作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现在许多语文老师所困惑的一个难点;作文也是学生的一个难题。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拿到题目后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只要一写作文就胡编乱造,漏洞百出,而且故事情节都编得千篇一律;看书少,脑中没有太多的词汇。想表达却不知用什么来说;没有良好的作文习惯.缺少对生活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对中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调查时,笔者发现51%的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喜欢作文,不怕作文的学生竟然不足10%;拿到批改过的作文后.76%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浏览一下分数和评语,根本不修改作文。这充分说明了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学生作文素材严重匮乏;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远没有得到有效激发;作文评价没能引发学生自行修改作文。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就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手段。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本文笔者借鉴专家理论研究及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实践,展开有效作文教学探究,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的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来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说和写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犹如泉水,源泉丰盈永不枯竭.没有生活.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需要两面方面的准备,一是形式方面的,即作文的逻辑框架和丰富的语汇;二是内容方面的,即材料。前者是学生课堂语文学习的功夫和学生课外阅读时对文法的领悟;后者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包括间接生活)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学生作文应从内容入手,没有一定的内容,形式就无以附着。 那么,具备了以上两方面的准备,就可以写好作文了吗?我想还不够,学生作文还有一个即时性因素──激情。因为写作牵扯到激情、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它构成写作的内在动力,往往比学生理性的知识还重要,因为激情可以唤醒生活和回忆。 一、把学生带入题…  相似文献   

7.
郑大存 《甘肃教育》2007,(11S):22-22
根据多年来对作文教学的反思,我认为目前的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脱节;作文教学与课文范例脱节;作文教学脱离生动的现实生活,远离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作文教学忽视基本功的训练,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选材不当,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作文训练量小,一学期只有七八次;作文立题、指导和评改的训练过程单一守旧,流于形式,没有创新。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呢?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注意让学生苦练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9):22-23
综观作文教学现状,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生活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学生虽然在校写的作文不少,但一旦走向社会,相当多的实用型作文还是一窍不通,不得已还得从头学起。因此,为提高作文训练效果,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须重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以生活提供作文训练基地,以作文增加学生生活情趣;须拓展训练空间,丰富训练形式,使生活需要与作文训练有机联系,以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时,在语言运用上能够得心应手。一、实验型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实验在现实生活中将会越来越普及,作为实验设…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作文教学在选择命题时应依纲据本,具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在作文要求上应层层提高,拾级而目;在作文批改上应做到不拘一格;在作文讲评时应不断提高标准,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写作的状态,才思被挫伤,兴趣被压抑,作文教学的质量和前景令人堪忧。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该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掌握作文命题的自主权,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向外辐射。淡化专门作文的意识,强化生活意识;改变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为学生互改,真正落实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作文形式应丰富多样,书面作文和口头作文相结合。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我和许多同行一样感到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学生生活面狭窄,孤陋寡闻;作文题材单调,老生常谈;批改效率低下,想让学生参与却难于操作;作文讲评泛泛而谈,学生印象淡漠。总之,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小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在小学生眼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我们集中编发“生活作文”这方面的文章,探讨如何在生活与作文间建立起相互融通的桥梁;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开掘写作资源,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如何辅之写作方法指导,从而催生学生作文的激情、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我们期盼广大教师多写这方面的稿件,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早日走进异彩纷呈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4.
刘国芬 《现代语文》2007,(3):117-1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版七九年级段在关于作文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第三点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事实上,七~九年级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农村中学师生的一个难题,由于初始阶段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上中学后多数同学还没有作文兴趣,作文时无事可叙,无景可绘,无情可抒,内容没有生活的反映和鲜活个性。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现状,我根据学生和学校地域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意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启迪他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6.
所谓“四结合三部曲”,即作文与生活结合,作文与书本结合,作文与心灵结合,想象与联想结合;生活中寻素材,书本中觅方法,练习中求提高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生活中寻素材   学生作文最大的缺点是无话可说,每次作文好像空牙膏皮中挤牙膏,大脑空白,举笔难下;有的好像房檐滴水,断断续续,文意不畅,行文干瘪;而有的东拼西凑,随意编造,出现假、大、空的现象……这种种情形表明学生缺乏生活、缺乏感悟。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解决材料问题。   1.作文与心灵结合。每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尤其…  相似文献   

17.
学生如果对作文有了兴趣,便会产生极大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①明确作文的重要性;②例题贴近生活,从“我”写起;③走向生活,走进自然;④打破定势,营造轻松氛围;⑤鼓励调动。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两年多的作文教改实验,我们认真研究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来源以及作文指导、修改的方法。认为:学生写作兴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作文指导课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作文评改应调动学生积极险,师评、学生白评、小组互评相结合,及时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应从“三自”做起,培养学生做作文教学的主人:在活动中,自主地积累素材;在情境中,自然地投入写作;在评改中,自由地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中学作文教学应注意做到“两个结合”“作文教学同阅读相结合,学习作文的方法,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作文教学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生活,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学生作文素材严重匮乏,作文思路混乱: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远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作文评价没能引发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效果。问题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