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任何艺术都值根于民族民间的土壤。生长在西北大地上的“花儿”曾像明珠一样璀璨。不少诗人学者不辞艰辛采风,著书。笔者先后两次采撷了代表洮岷花儿体系的莲花山花儿,确立了“花儿”因莲花山而得名的理论依据;其美学价值不仅是音乐,更主要的在于文学(歌词)。但是,在现代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花儿”也像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受到冲击,故引起了笔者深深地忧思。  相似文献   

2.
“花儿”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演唱艺术。本通过对回族、撤拉族及土族“花儿”的演唱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借鉴与发展,把不同民族的演唱风格,用科学的演唱方法融汇贯穿到演唱中,使“花儿”这一民族声乐艺术取百家之长,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步向多元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花儿”中情歌的内容是最具“花儿”生命活力与艺术魅力的,情歌中主要传达的是曲中蕴含的“情”,因此“花儿”曲令的结构方式、旋法及音乐的各个方面往往体现多样性与散文化形态。本文主要从《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旋律特点、语言特点、节奏与结构几方面,分析“花儿”曲令具有的多样性与散化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河湟“花儿”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由于河湟“花儿”艺术依然保持着古朴原始的风貌,从中体现了青海各民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特征和审美情趣;从文化学角度看,河湟“花儿”艺术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它凝聚着青海各民族群众的理想与感情,在青海区域性文化圈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河湟“花儿”应予以充分地保护与发展,使之成为西部民歌中的标志性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多种特色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音乐艺术特色。“花儿”音乐是西北人民的心声,抒情细腻的优美、高亢嘹亮的壮美,优美和壮美二者兼备的刚柔并济之美使不同风格的“花儿”音乐呈现不同的美。本文以“花儿”曲调为例,解析了“花儿”旋律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方志宏 《课外阅读》2011,(8):326-327
本文通过新疆昌吉“花儿”的形成,发现原生态民歌“花儿”是由从内地主是陕西、甘肃、青海等西迁的回民带入新疆昌吉地区,得出“花儿之乡”是新疆昌吉的结论。并通过分析《绣荷包》来探讨“花儿”的艺术特色及对新疆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生元是新疆著名的回族“花儿”艺术家,他在广泛继承各类民歌曲基础上,创作出大量的别具风格的回族民间民歌。从韩生元的生平介绍入手,全面阐述了其“花儿”艺术特点,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鲜明的新疆“花儿”。  相似文献   

8.
侧重语音角度,认为“花儿”是不同于“花儿”的另一种语言现象,“花儿”是两个语素,而“花儿”却只能看作是一个语素。  相似文献   

9.
《花的话》     
一、课文悟读《花的话》是宗璞女士的一篇童话。本文将不会说话,也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的花儿安排在月下花园比美论贵,作者以这样的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教育读者。文章开头,作者先写花儿们之所以能相聚在一起比美论贵的前提:颜色绚丽,色彩繁多,式样各出新裁,它们在“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它们确实为装点环境做出了贡献,有了比美的资本。花儿们从“惊叹”到“彼此学习”显美的本领,最后“看惯了春天的世界”,滋生了骄傲的情绪,觉得只有自己才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于是,花儿们在园中展开了一番争…  相似文献   

10.
“花儿”又称“少年”,是甘肃、青海、宁夏的回、土、撒拉、东乡和保安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甘肃花儿(河州花儿、洮岷花儿)具有荡人心魄的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一年一度的花儿会成为各族人们传统的艺术狂欢节,是甘肃一大民俗景观,以松呜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11.
“花儿”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流传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也因其自身所具备的重要价值而被称之为是西北之魂。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音乐,“花儿”融合了汉族、回族、藏族等多民族的音乐形式,反映了西北地区各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无限的憧憬。文章将从“花儿”旋律及艺术形式的审美意蕴出发,对这一独特的民族音乐形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好诗贵在意境,“花儿”也不例外。在传统的青海“花儿”中,劳动人民以自己极其丰富的生活经验,超人的聪明才智,运用形象思维,创作了大量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内容健康的好“花儿”,以讴歌自己的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诅咒黑暗和丑恶。它们以奇特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在民间文学中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芒。这里,它们的艺术成就与运  相似文献   

13.
许菁 《学前教育》2008,(4):47-48
设计意图 “花儿”是西北独特的民族艺术。在一次教唱具有民歌风格的幼儿歌曲《小燕子》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花儿”这种山歌演唱形式很感兴趣。在主题活动“我的家乡——兰州”中,我和幼儿一起收集具有家乡特色的资料,许多孩子的家长从现场拍摄或从网上下载了关于“花儿”的图片。孩子们纷纷让我讲“花儿”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还学着电视哼唱。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我设计了《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的音乐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4.
“花儿”,亦名“少年”,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省区的一种民歌。它象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爬山歌”一样,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生命力,深深扎根在大西北广阔的土壤中。它的发展年代久远,早已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线,为西北地区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裕固等七个民族群众所喜听乐唱,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近年来“花儿令”已与戏剧、舞蹈、电影等形式结合,如舞蹈《花儿与少年》;歌剧《向阳川》、《应征途上》和电影《黄河飞渡》、《白莲花》等等,搬上了艺术舞台,深受全国人民所喜爱。“花儿”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简练明确 ,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5.
为增添节日喜庆氛围,教室里摆放了几盆鲜花。有时学生用洒水桶让花儿喝个够,有时忘记了竟一连几天也不给花儿浇水。这几盆花就这么可有可无地摆放在墙角边。我因工作繁忙,也没有关注它们。约莫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中午,学生鲁瑶来到我面前,手指花儿怯生生地说:“老师,送我一盆花儿好吗?”我一愣。这孩子要班里的花儿干什么?便随口问:“你要它做什么呢?”“我看它们挺可怜的。”此时,我才认真打量起那几盆原本鲜艳的花儿来;花朵干枯了。只剩下一根茎。叶子黄黄的,萎靡地耷拉在盆沿。看上去,这几盆花儿已经是“人老珠黄”、奄奄一…  相似文献   

16.
"花儿"演唱方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西北高原农牧地区的“山歌”,“花儿”以高亢、嘹亮、粗犷的演唱风格使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多样的拍子、多变的速度、自由的节奏等特色,形成了符合“花儿”演唱特有的发声方法、润腔技巧与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比”、“兴”、“赋”是自《诗经》十五国风始,我国历代民歌都加以继承和发扬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这三种表现方法,是从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民歌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反转来它又无形地指导和影响着我国历代的民歌和文人诗歌创作。历代的民歌手和诗人,运用这些方法,为我们写(唱)出了难以数计的瑰丽诗篇。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广为流传的民歌——“花儿”,对“比”、“兴”、“赋”这  相似文献   

18.
“山花儿”是流行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一种“花儿”变体或衍生体。在旋律形态上 ,它是“花儿”由中心地带向四周传播过程中 ,因地域差别形成的自然变异现象 ;从“山花儿”的调式、旋律发展手法、曲调结构等方面来阐述其艺术特征更能说明它的变体特色。  相似文献   

19.
知识网站     
山歌为什么被称为“花儿”在我国西北部的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区,人们将山歌称为“花儿”。究其原因,有人推测它源自甘肃康乐的莲花山地区,因山形似花,也就把山歌称作“花儿”;也有说是对唱的男女双方,都把对方称作“花儿”,因而得名。“花儿”的各种曲调也有一个小巧可爱、富有音乐性的称呼,叫作“令”,如《白牡丹令》、《尕马儿令》、《仓朗朗令》等,这也许是从它的歌词———一种优美的民间诗歌来的吧。演唱“花儿”时,男声时用真嗓(称苍音)、时用假嗓(称尖音),运用丰富的音色变化造成虚虚实实、辽阔遐远的意境,具有立…  相似文献   

20.
<正>花儿是西北各族人民所喜爱的山歌,因歌词中多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歌词思想感情真挚,内容丰富,艺术上赋、比、兴等手法全面使用,并充分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手法表情达意,尽显民族地区花儿民俗文化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风采。一篇小说、一出爱情戏剧,一部抒情影片,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