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系比较落实知识初中《生物》第一册(下)的脊椎动物部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每一纲动物的主要特征。与生活环源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运动方式、生殖和发育特点,了解动物的多样性,了解并总结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等。教材中涉及的动物,有的学生见过,多数...  相似文献   

2.
唐思贤 《生物学教学》1999,24(9):48-48,F003
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在整个生命进化的历程中,动物界经历了从水生到陆生的漫长过程,两栖纲正是一类最早从水中登上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在两栖类的生命周期内,它的卵没有保护装置(无羊膜卵),幼体呈鱼形,无四肢,在水中用鳃呼吸,幼体经过变态,它们的某些幼体器官出现萎缩,而变态成为能在陆地生活的成体。两栖类的成体具有五处(指)到附肢,以肺呼吸为主(它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功能,为水生生物的特征)。这些结构为两栖动物到陆地活动创造了必备的条件,但它们还不能真正离开水,原因是表皮角质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答:青蛙属于两栖纲,这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一个过渡类群,属低等脊椎动物,在结构上还不够完善,心脏只有两心房和一心室(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在青蛙的  相似文献   

4.
谌文静 《科学课》2009,(6):34-35
教学目标1.能按自定标准对常见动物分类,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特征并分别举例。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对所见到的动物进行辨别。3.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4体会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教学环境学生四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分成两排或三排,在他们的周围及排与排之间摆放动物及标本。教室前面放置大屏幕。  相似文献   

5.
两栖动物出现在3.6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其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皮肤裸露、湿润、无鳞。全世界共有两栖动物约4000种,根据形态可分为三目:有尾没腿的蚓螈目(如版纳鱼螈)、有尾有腿的有尾目(如蝾螈、大鲵)、没尾有腿的无尾目(如蛙、蟾蜍)。  相似文献   

6.
王欢  徐世才 《科教导刊》2019,(7):116-117
本文以两栖动物——青蛙为基础,利用两栖动物的特征形成课堂主线,通过教师讲解,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总结,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树立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同时充分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蝾螈     
两栖动物是一类既能在水里,又能在陆上生活的脊椎动物,至今已生存了几百万年。有三种基本的两栖动物:有腿有尾的,有腿没尾的和有尾没腿的。有腿有尾的两栖动物是蝾(rong)螈(yuan)和水螈,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后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大幅度地增加了动物类群的内容。新修订的动物类群部分以动物进化的顺序为主线来构建教材体系;无脊椎动物强调了动物的运动和摄食行为,脊椎动物强调了动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材仅以外部形态和结构为重点,总结了2~4条动物的主要特征。针对动物类群教材提出了紧抓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动物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来认识动物的特征,善用对比学习,巧用认知冲突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学》2008,(8):76-77
综合2008年1月22日《新民晚报》及2008年1月23日《参考消息》文章报道,伦敦动物学会对所有两栖动物在进化上的独特性和在全球受到生存威胁的情况作了评估,提出了募集资金对两栖动物进行保护的动议。科学家们利用数学方法对每个物种在进化史上的独特性和所面临的生存威胁的严重性进行了排名,位居前10名的两栖动物是:  相似文献   

10.
教师通过比较、分析脊椎动物各类群的特征,锻炼学生归纳、综合、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在已有的生命科学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观点和知识体系,作为教师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看视频、调查汇报、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两栖动物概念形成的教学,一般教师采用的教法是:先根据概念的几个方面,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条逐条地找出青蛙和蟾蜍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过程等方面的相同点,然后得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再认识几种两栖动物。分析上述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对两栖动物共同特征的认识是从找相同点开始的。一方面,没有让学生全面收集形成两栖动物概念所必需的事实材料,没有事实材料作依据,“相同点”从何而来?另一方面,“相同点”是教师按概念所包涵的3个方面的内容逐条逐条提问  相似文献   

13.
鲫鱼、青蛙、蜥蝎、家鸽,家兔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脊椎动物,它们分属于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教材对此是按进化顺序,对每个纲的动物都是从生活环境和习性、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殖和发育、纲的特征等方面来编写的。以这些内容为线索,运用比较法展开复习,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脊椎动物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结构复杂的器官系统所组成,一定的器官系统执行一定的功能,而器官系统之间又互相联系,使整个动物机体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14.
生物的进化 ,同时经历两个途径 ,一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二是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生活在大陆上的脊椎动物 ,是由生活在海洋中的脊椎动物 ,登上大陆后 ,分别进化为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基本思路 自然课中教学生认识六类动物,前五类是脊椎动物,最后一类是昆虫。两栖动物的认识居五类脊椎动物之末,因此有条件把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为类似科学家发现新物种的过程,让学生处在探索的情境下学习。基本思路: ● “青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 “什么动物和青蛙相似?”找青蛙的同类——蟾蜍。 “这两种动物有什么共同点?” ● “这两种动物同属于哪一类动物?”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比较,与前四类动物都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门静脉与静脉的主要区别,并从进化的角度介绍脊椎动物体内门静脉的种类、演变特点、功能以及与人体门静脉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特异性免疫是机体保护自身的第三道防线,特点是其保护功能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如患天花后只对天花病免疫,患麻疹后只对麻疹免疫,而不能对其他传染病免疫。这种免疫对细菌等外物有“记忆”作用,一次交手后,就“记住”了外物的特征,一旦外物二次侵入,能在病原体为患之前迅速将其消灭。这样准确、高级的机体防护系统,只有高等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类才具有,这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几种无脊椎动物的采集和短期培养宋晓燕动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都比无脊椎动物进化,它们的个体较大,和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工易获得、培养和进行观察。而无脊椎动物绝大多数个体较小,和人类...  相似文献   

19.
在教过小学自然第六册12课《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后,有这样一题:“人是不是脊椎动物?为什么?”此题自然练习册上肯定;人不是脊椎动物。根据脊椎动物的本质特点,我认为人是脊椎动物。为了正确地处理好这对矛盾,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脊椎动物的本质特征,我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下面是讨论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课例简析]《两栖动物》(“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七课) 是在低年级学过《青蛙》一课和在本册第五课学过《养蚂蚁》一课的基础上,通过对青蛙、赡蜍的观察、比较,找出它们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共同特点,从而抽象、概括出两栖动物的概念,然后应用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来判断出几种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